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握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

南昌一江两岸风光如画。 本报记者 朱文标摄

  ■ 段 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重大理论创新。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稳定,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对于增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实践自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发展格局高度契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体现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恩格斯指出,“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在完成这种研究以后,它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合于一切生产和交换的、最普遍的规律”。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发展任务,每一个阶段的经济都会呈现出其阶段性特征。不同发展阶段对应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技术体系和商业模式都各有差异,只有实现发展战略、发展方式、经济循环上的与时俱进,才能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使经济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交换条件,达成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和外部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战略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较低的国情,我国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机遇,发挥要素和市场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国民经济深度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居民需求层次、需求结构、消费意向等已发生重大变化,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凸显,经济发展中“卡脖子”问题突出,经济结构转换的复杂程度上升,必须在发展格局和战略安排上做出重大调整,使经济发展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新发展格局着力提振国内需求和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现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亿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

  我国已经形成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随着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关口,我国开启了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新愿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今后解决仍较突出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问题的历史进程中,在人民不断对美好生活目标的追求驱动下,中国拥有的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还将不断扩张。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着力提振国内需求,着重解决内需不足矛盾,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不仅是产业优化升级、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新发展格局坚持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体现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关怀

  自党中央提出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以来,国际社会存在一些片面认识,认为中国主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就是要逐步关上国门,主要解决国内消费和国内问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相较于人口少、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相对缺乏,必须依靠外部市场和资源、经济主要依靠大进大出才能保持长期发展的小国经济而言,大国经济由于其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巨大的人口规模,长期坚持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不仅难以持续,而且不能有效应对世界经济波动和各种不确定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指出:“近年来,中国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已经悄然改变,外贸依存度由2006年的67%下降到2019年的近32%,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实践证明,紧紧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畅通国内大循环,这是在复杂深刻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疫情影响,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也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以自身复苏带动世界共同复苏,包括东盟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将从中受益。”这一明确宣示正是对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新发展格局”种种误读的有力回应。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通过不断夯实国内循环体系的体制基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的血脉,优化国内循环体系的空间布局,筑牢国内循环体系的产业根基,实现真正强大的内部可循环,以自身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国际大循环,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作者系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系列谈
~~~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文件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教育
   第12版:体育
“十四五”怎么看怎么办(2)
把握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
打通堵点畅通国内大循环
用伟大的苏区精神铸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