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明应内化为一种城市品格

  晏承北

  文明城市的创建,不仅仅是为获得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通过创建来提高城市的品位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灵魂。近年来,各地不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了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魅力。当然,文明城市的创建,不仅仅是为获得一块“牌子”,也不单纯是为提升城市的颜值,更重要的是通过创建来提高城市的品位,将文明内化为一种城市品格。

  处理好“评时”与“平时”的关系。文明城市创建既是一场“大考”,更是一次“长跑”。“评时”的冲锋陷阵或在短期内开展“运动式”整治,某种程度上也能对推进城市文明起到“加速器”的作用,但不能因此走入重“评时”轻“平时”的误区,更不可萌生“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思想。相反,应当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平时”,把每一天都当成“检查进行时”,把文明习惯植入日常、变成经常。实际上,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搞不好就有“摘牌”的风险。只有“平时”维护好,“评时”才能表现好;只有“平时”多出力,“评时”才能更出彩。

  处理好“面子”与“里子”的关系。如果说完善的物质基础是“面子”,那么市民的文明素质就是“里子”;如果说沿街大道是“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就是“里子”。文明城市创建,既要建好“面子”,更要做好“里子”;既要表面光鲜,也要里面光彩,要用“里子”来支撑“面子”。一方面,文明城市不能里外“两张皮”,无论是背街小巷,还是城郊接合部,无论是老旧小区、农贸市场,还是垃圾处置、公厕保洁,都要做到不留盲区、死角。另一方面,要培养“以城为家”的思想自觉,让文明理念深入每一个市民内心,以人人“小文明”造就城市“大文明”。

  处理好“民声”与“名声”的关系。“文明城市”不仅要注重其名,更要注重惠民。可以说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实打实的民生工程,是民心所向。墨子云:“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民声”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动力源。只要把重心放到基层一线、把工作做到群众身边,直达现场倾听“民声”,与群众心连心、手拉手,打成一片交朋友,多办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好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又何愁没有好“名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切不可只重视“名声”而无视“民声”,更不可把民生工程变成好大喜功的“名声工程”。

  文明城市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化荣誉为动力,变“突击迎检”为长效管理,慎终如始、内外兼修,才能建设一个名副其实的文明城市,才能将文明内化为城市的一种品格。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回眸“十三五” 赣鄱展新颜
   第07版:文件·综合
   第08版:文艺评论
   第09版:民生
   第10版:评与论
   第11版:安居
   第12版:体育
高空抛物被判赔偿具有警示意义
以奋斗姿态开启新征程
文明应内化为一种城市品格
遏制“伪招聘”须动真格
看懂“先手”与“缓手”
感受“套餐A”背后的浓浓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