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塞云入瓮

  □ 王太生

  闲翻明代《绍兴府志》,内有雅事一则:余姚人杨某,为人超脱豪放。“尝游四明山,过云岩见云气弥漫,讶之,爱其奇色”,遂携三四口大瓮,在云深处,用手把云往瓮里塞,满了用纸密封,带到山下。

  四明山中,杖锡寺稍东,有一条西岭,岭旁溪涧流过,石桥横跨其上,桥畔有数仞巨石,石壁镌刻“过云岩”三字。

  唐时有一位名叫谢遗尘的隐士,曾亲历山中云雾弥漫,二十里不散。家住云之两侧的山里人家,把他们之间的互相走动、来往,叫作“过云”。

  四明山中的云彩,被手塞瓮装,带下山去。主人与客饮酒时,把瓮搬上,“席间刺针眼,其口则一缕如白线透出,直上。须臾绕梁栋,已而蒸腾坐间,郁勃扑人面,无不引满大呼。”

  古籍早有记载,战国时就有可收集云朵的“锁云囊”,佩戴此囊,攀登到高山上云多的地方,将云吸入囊中,回到家里,打开囊口,云朵就会自囊中飘出,浮于房中,依然白如棉絮。苏轼任凤翔府签判时,写过一首《攓云篇》,记录了采云过程:“抟取置笥中,提携返茅舍。开缄乃放之,掣去仍变化。云兮汝归山,无使达官怕。”

  后来,又读到他的《攓云篇序》,描述当时捉云情形:“余自城中还,道中,云气自山中来,如群马奔突,以手掇开,笼收其中。归家,云盈笼开而放之,作攓云篇。”

  除了“塞云入瓮”,这个世界还有其他一些相似而美好的事物:盛香入瓶、瓦罐注天水、瓶集花露、湖心舀水……让人倾心。

  盛香入瓶,把那些稍纵即逝的花香,装在瓶子里收藏。

  先装一瓶初夏时蔷香。蔷薇花叶,爬在一面石墙上,或者说,一面蔷薇,织成一道花墙。蔷薇花色艳丽,香味浓郁,有野气,摘一朵,放在鼻翼下嗅,花香清气,让人喜欢,想留下这份色香,一朵蔷薇花入瓶,贮存一个季节的气息。

  再装一瓶中秋桂香。那些细细密密的金色小细花,一簇一簇缀在桂树上,刚开始是适宜放在口袋中的,柔软的布口袋,装细碎的桂花,口袋里都是醉人香气,存放久了,脱去水分,变成干花,那份香味,经久不散。桂花放在口袋里,上口袋,下口袋;左裤兜,右裤兜……若要久存,也可将桂花盛入一小瓶里,保留一份秋天的香气和记忆。

  又装一瓶茉莉花香。我家阳台养了一盆茉莉,刚含玉白的苞芽时,只是微微张开花瓣,还没来得及欣赏,它便凋落了,存世太短暂,想把这份花香灌到瓶子里收藏。微信上,我问一个远方的朋友,盛一份花香,把瓶子扔进时间的河流里,让它一路弧线,弯弯曲曲,高高低低地漂流,这份保留已久的香气,你能收到吗?

  瓦罐注天水。在江南,雨下得很大,落在屋脊,把瓦洗得干净发亮,檐口的水,像断线的珠,流泻到一口小陶缸里,作“叮叮咚咚”的金石之音,一缸无色无味的天水集存,以备烹煮,享受瓦壶天水菊花茶式的布衣生活。

  瓶装花露。这个世界有很好的饮料,我却喜欢半瓶露水。中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本草纲目》上说:“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一早起来,主人见桂树上满是晶莹露珠,便托着青瓷盘,细致收取,回去煎茶。不同的露水,功效不同:花朵上的露水,能让女子貌美如花;柏叶或者菖蒲上的露水,每天早晨洗眼睛,能明目。

  我到山中,见清泉顺着山势,从这块石头,流向另一块石头,我坐在其中一块高出泉面的石头上,掬水而饮,一股甘甜直抵喉头,清凉生津。干净的水,大概来自山间未被污染的湖泊。一片大湖,远离岸边的喧嚣和浮华的湖心,有一汪好水。

  湖心舀水。山中的湖,水体阔大,深不见底。坐船到湖心舀水直饮。船停下,水凉清透,能见度也好。阳光从空中倾泻湖面,照射水下五六米深的地方。喝一口从湖的深处打上来的水,甘洌,清凉,从一桶干净的水里,能感受到天地精华和一个湖的微微呼吸。

  装一篮子鸟鸣。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说起来匪夷所思。空山中,群鸟在飞,栖在一棵千年老樟树上欢鸣。此时我若在山中,亲见此景,会装一篮子鸟鸣送给朋友,我会对友人说,本想给你带些礼物,选了红薯、土豆、花生……总觉得太俗,不如一篮子鸟鸣。

  世间一些美好的东西,带走与带不走的,原本不经意,都在那儿。带走的是心情,带不走的是原先的一切,稀有和珍贵,成为回味与永恒。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塞云入瓮
沿着一条河走
致万安,用泪水和灵魂捧出答案
甜蜜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