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甜蜜的村庄

  □ 彭文斌

  一眼看不到边际的大棚上洒满余晖。远处,青山偃卧,仿佛一条盘旋的龙,正托着夕阳。

  这是丰城市董家镇密塘村。三两棵枣树斜向那幢青砖瓦房,不时滴下鸟鸣。微风吹拂,漂浮着一种清香。门额上,刻着“甜蜜产业馆”五个字。门框两侧,悬挂着几块菱形木牌,上面写满了当地农户自酿蜂蜜的品种介绍,有桂花蜜、枣花蜜、冬蜜、百花蜜。村支书饶利荣告诉我,密塘村境内富硒土壤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适合蜜蜂的生长,村里目前有17户人家在家门口养蜂,年产蜂蜜2.7万公斤。

  更让我惊喜的是,密塘村如今还是迷迭香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1400多亩,村口的那片大棚,便是其中一部分。迷迭香,原产于欧洲地区及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于三国时期引入中国,现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各类油脂的保鲜保质及日用化工业。

  一位肤色偏黑的壮实男子跨进门槛,他是江西迭香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文斌。原本在外地创业的陈文斌,一直希望为故乡的脱贫攻坚尽点力。前几年,正好密塘村渴望发展产业,以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拔掉“穷根”,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让迷迭香在这儿落地生根。

  陈文斌拿起桌上的迷迭香产品,一边麻利地演示,一边打开了话匣:洗发露、洗手液、沐浴露、面膜、牙膏,仿佛魔术道具,在他的手中转动。围观的几名女子马上学样,将洗手液涂抹在掌心、手背,瞬间,一股草木清香沁人心脾。

  “大热天里,在身上滴几点迷迭香,可以驱蚊爽肤,改善睡眠。”陈文斌的脸上有些小骄傲。

  一位穿裙装的女子忍不住赞叹:“这可是朝阳产业呀……”

  村道边,一头黄牛正在悠闲地吃草,偶尔,甩甩尾巴。一女子用木桶从溪流里接了水,颤悠悠地挑向菜地。夕阳仿佛油画大师,将天空刷得金黄透亮,多余的颜料则泼进了禾苗、流水、山冈。密塘宁静祥和,风里的清香愈加馥郁了。

  小巷幽幽。夕照给老墙、屋顶抹上了胭脂。鸟鸣从檐角滑落。青石尽头,是一片树木,柚子树的花香依然醉人,枇杷的果实青青涩涩。一个个蜂箱,摆放在墙根、路边、树下,仿佛古老的阵法。68岁的养蜂人饶金根站在青砖老屋前,黑瘦的脸上笑意盈盈。

  老人利索地搬了3个板凳,摆在一棵沙田柚子树前。落座后,我们聊起养蜂的话题。晚霞披在身上,柔和地滑到水泥地上。饶金根不善辞令,每次用方言说一句,便会停顿一下,脸上甚至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笑容。当然,有饶利荣在旁边当“翻译”,我们之间的交流并无障碍。

  饶金根与蜜蜂打交道的经历可以追溯到近半个世纪以前,称得上是密塘村“养蜂第一人”。历经风风雨雨,老人养蜂的规模达到了50多箱,可是他愁啊,愁销路。村委会得知后,上门服务,通过电商平台、微信帮饶金根推销,众人拾柴火焰高,近千斤蜂蜜很快销售一空。老人靠蜂蜜一项,年收入就达到4万元。

  一些村民眼热了,也滋生了养蜂的念头。村委会自然全力支持,为此还专门成立了蜜蜂产业发展小组,请专家登门培训指导,积极拓宽蜂蜜产品销售渠道。热心肠的饶金根成了“土专家”,带着大伙一块儿撸起袖子干。他今天走东家,明天串西家,指导乡亲分箱、摇蜜、喂蜜,常常忙得脚不沾地。再苦再累,只要听到一声“谢谢”,他的嘴便乐呵得收不拢,心里满满荡漾着甜蜜。

  “我自己今年定做了30个箱子,准备扩大规模。”饶金根指了指屋檐下。那儿,摆放着一溜崭新的蜂箱。

  我调侃了一句:“你现在不操心销路啊?”

  老人摸了摸后脑勺,与饶利荣相视而笑。

  霞光从蜂箱上缓缓滑远。一群蜜蜂落在蜂箱入口处,依次“回家”。饶金根站起身,走过去,小心地打开蜂箱,抽出一块木材活框,轻轻凑近查看,满脸慈祥。密密麻麻的蜜蜂聚集在隔板上,像一群玩累了的孩子,终于偃旗息鼓,消停下来。一块,又一块,老人从容地抽动、观察、归位,仿佛在检阅自己的三军。

  这时候,一群雀儿栖落在附近的枇杷树上,齐声欢唱,扑簌簌,扑簌簌,枝叶摇晃,晚霞摇晃,好像蜂蜜在奔涌、跃动。黄昏里的密塘村,原来如此甜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塞云入瓮
沿着一条河走
致万安,用泪水和灵魂捧出答案
甜蜜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