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阔步迈向“绿富美”

  本报记者 朱嘉明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美丽江西,努力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之路。

  聚焦加快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在青山绿水间逐梦“绿富美”,奋力在新时代书写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亮丽答卷。

  抓治污重修复:绿水青山展笑颜

  徜徉于九江长江“最美岸线”,人们仿佛走进一幅美不胜收的工笔长卷。这里江水波光粼粼,岸边绿树成荫,“辣眼睛”的矿山码头难觅踪影,“高颜值”的景观带比比皆是。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已成为新时代江西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我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6.1%、中部地区第一,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5.5%,长江干流江西段和赣江干流水质保持II类标准,污染防治攻坚战终期考核评为优秀等次。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水青山愈加灵动,映照出一张张幸福笑脸。

  走进南昌艾溪湖边的鱼尾洲湿地公园,蓝天、白云、水杉和丛丛灌木倒映在绿水之中,鹭鸟拍翅腾跃,孩童奔跑嬉戏,汇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很少有人能想起来,这里曾经是又脏又臭的城市垃圾场。

  近年来,鱼尾洲、马兰圩、渔舟湾……一个又一个生态湿地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成为南昌市亮丽的生态标签。致力于打造“山水名城、生态都市”城市品牌,南昌积极开展河湖水系治理大提升行动,去年一年,新增城市绿道155.633公里,新增社区绿道42.25公里,“绿色脉络”更加清晰。

  我省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共建、生态成果共享,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保持全国前列,吉安被评为全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赣州、上饶分获中国十大“心仪之城”“秀美之城”。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美丽画面正在赣鄱大地徐徐铺展。

  调结构挖潜能:低碳经济向“绿”行

  上栗县制作花炮的工艺代代相传,已有1300多年历史。随着去年上栗县获批建设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上栗花炮”有了不一样的烟火。上栗县成立全国首家“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供应链服务、分享型经济”的主导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实现了传统高危行业的源头治理和转型升级。

  坚决摒弃以破坏环境、牺牲安全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我省产业发展正在实现绿色蝶变。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在近日吉安市举行的重大工业项目开工“点将赛”上,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投资百亿元的半导体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正加快装修。这一智能智造产业园将建成半导体研发制造基地和显示模组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全部达产达标后,预计年主营业务收入可达100亿元以上,年缴税收超3亿元。

  从“跟随”到“齐步”再到力争“领跑”,以LED、VR、移动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已逐渐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新名片”。过去一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3%、15.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3.2%、38.5%。

  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全面“减碳”,在能源结构优化中持续“降碳”,在创新绿色技术中助推“低碳”,我省逐步探索出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

  就在去年,省碳中和研究中心在南昌揭牌成立,成为国内首个在省级层面组建的碳中和领域研发平台。今年初,省首批双碳科技创新专项项目启动,赣能股份牵头承担的“燃煤电厂二氧化碳综合减排技术研究及应用”和南昌大学牵头承担的“面向碳达峰的产业园区碳代谢优化与技术集成研究”项目,担负起推动我省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的重任。

  护生态富“口袋”:“两山”转化有路径

  靠山学会“吃山”,护绿更要“添金”,江西人找到了新办法。

  靖安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休闲农业,开发森林浴、森林食疗、药疗等森林康养服务项目和户外拓展运动项目,运动休闲产业活力迸发。满目青山点石成金,“靖安模式”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点名予以推广。

  生态引客,环境聚财。结合中医药、大健康等产业,我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2021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次、总收入分别增长32.9%、10.7%。在生态产业化方面,我省创新推出“赣鄱正品”全域认证品牌,“两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3894个,林业经济总产值突破5500亿元。

  生态产业链串起百姓致富链,人们变成了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绿色食品的推销员。江西人越来越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保住了绿水青山就是保住了财富之源。

  近日,崇义县挂牌成立全省首家湿地资源运营中心,当天就发放了首笔湿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000万元。接收贷款的章源公司表示,这笔钱将用于发展生态养殖,保护阳明湖湿地水域,促进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我省积极探索“两山”双向转化路径,率先全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制定实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等省级地方标准,着力破解“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题。2021年,全省绿色贷款余额达3609亿元、增长39.5%。

  绿色资源成了金色财富,美丽风景绽放美丽经济。我省逐渐释放出真正的生态红利,实现了以“绿”养“绿”,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初显“真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民生
我省出台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清单
春来农事忙
种粮新手信心何来
阔步迈向“绿富美”
精准监督助力防疫春耕两不误
血脉永续 山河日新
蓉江新区积极开展“红动星期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