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蔡颖辉
邮箱:48505265@qq.com
电话:18679958802
“在线上就把全部手续办好了,不用来回长途奔波。”11月2日,家住湖北省黄梅县的郭先生对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开通的司法救助一体化平台线上申请功能大加赞赏。近年来,西湖区人民法院不断拓宽司法救助渠道,运用科技手段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联动,形成法院主导,法检联动,多部门参与的司法救助方式,最大程度为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解决当事人急难愁盼问题。2018年至今,先后救助129人,发放司法救助金451万元。
科技赋能 提速增效
今年72岁的郭先生在南昌市洪城大市场经营农副产品。2018年1月的一场车祸导致他受伤,案件判决后一直未拿到赔偿款。听说可以申请司法救助,他试着打电话咨询,在西湖区人民法院承办法官的引导下,郭先生通过司法救助一体化平台,在线上提交了救助申请。
西湖区人民法院通过科技赋能,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开发一款集在线申请、办理、申拨、发放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平台,打通了当事人在线申请与法院在线受理、审查的线上通道。
“该平台在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开通司法救助端口,当事人扫码进入平台,完成身份认证后,上传申请材料,系统根据申请人填写的信息,自动生成申请文书,进行网上立案,申请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司法救助申请。”西湖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负责人陈长权介绍,立案后,承办法官全程无纸化办理,自动生成相关法律文书,线上提交审批,线上电子送达相关法律文书。申请人通过平台随时查询办理进程,极大地提高了办案效率。该平台运行一个月以来,已经在线接收并办理司法救助案件十余件,办理时间平均缩短十余天。
据悉,下一步该平台将在全省推广,届时上下级法院之间联动救助材料传输、救助案件监管、救助数据统计等将更加便捷,实现让数据多传输,当事人少跑路。
法检携手 效果倍增
“由于司法救助实行一次性救助原则,刑事被害人在检察机关获得救助后,往往很难在法院再次申请司法救助,而受检察机关一家救助资金所限,被害人很难最大程度获得救助。”陈长权表示,为破解这一难题,西湖区人民法院与西湖区人民检察院在全省率先开展法院、检察院联动,就救助线索双向移送、救助资金分配、案件办理等问题,双方签订了《关于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
今年9月,西湖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未成年人受害案件时,发现被害人符合救助条件。检察院及时启动法检联动救助,向西湖区人民法院发送联动救助函及相关救助材料,商请联动救助。经过法检救助委员会办公室联席会讨论,决定各自给予该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金2.1万元,及时缓解了受害人的生活困难。
部门联动 强大合力
“我6年多都没拿到前夫给女儿的抚养费,幸亏法院的救助金,帮女儿交了这个学期的学费。”收到救助金后,占女士打电话给西湖区人民法院司法救助承办法官表示感谢。
占女士是一名四级视力残疾人、低保户,2017年与丈夫在西湖区人民法院诉讼离婚,女儿判归占女士抚养,男方每月负担抚养费1000元至其年满十八周岁。判决后,男方去了外地,至今已拖欠女儿抚养费近3万元。
西湖区人民法院通过区民政局低收入认证中心大数据平台发现占女士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告知其司法救助相关规定,帮助她收集材料,提出申请,最终,占女士获得司法救助金1.4万元。
“为了精准救助特殊困难当事人,实现多元救助,西湖区人民法院积极与区民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教体局、社区等部门签订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陈长权告诉记者。对于低收入人群在西湖区人民法院涉诉,该院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予以救助;对于低收入人群在其他法院涉诉,西湖区人民法院为其申请司法救助提供指导。同时,西湖区人民法院还将每年获得司法救助人员情况通报给民政局低收入认证中心,为该中心在审批低保人员时提供参考,必要时建议予以社会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