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 璋
“我儿子在外面打工,被拖欠了几万元工钱,你们有办法帮帮我们吗?”“您别着急,我们现在就把你儿子的情况登记下来,回头请他来一下区法律服务中心,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帮你儿子维护合法权益。”近日,一场法律服务进乡村普法宣传活动在南昌市新建区望城镇开展,面对群众的咨询和求助,新建区司法局工作人员积极回应道。
近年来,新建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动法律援助工作“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并对重点人群开通绿色通道,提供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实现法律援助服务全区域覆盖,帮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8月,王某等13名省外务工人员来到新建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称他们在裴某承包的一家钢构厂做工,尚有2.92万元工钱没有拿到。
新建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涂序万介绍,登记案情后,中心便将这起追索报酬案指派给相关律师办理,后者立即收集证据材料,写好起诉状,办好委托书,当天就向法院提起诉讼。当得知裴某在某工地后,律师又与法官一起赶到现场,告知裴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裴某签署调解书后,承诺月底一次性付清王某等人的报酬,然而,付款期限到期后,裴某仍未支付。援助律师随即帮助务工人员向法院申请对裴某强制执行,最终将欠款全部追回。
“帮助务工人员讨薪是法律援助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关乎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还关乎整个社会秩序能否良好运行。”新建区司法局副局长邓华平表示,“对于这类援助,我们会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
据介绍,新建区已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实现民事、行政法律援助对特殊群体应援尽援。为进一步提升援助效率,减少群众跑腿,该区15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76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还配备了“法律明白人”智能查询终端。“目前,新建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远程视频终端已联通各乡镇司法所(工作站),可远程法律咨询、远程申请法律援助、远程人民调解、远程办理公证等。”邓华平说,该区还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打通法律援助服务“最后一公里”,力争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法律援助律师,确保群众得到及时、有力、高效的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