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秩征程俱风流 扬帆逐梦再出发

——江西师范大学十年改革发展巡礼
校园全景
校园一隅
2017年11月,江西师范大学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意见反馈会。专家组盛赞江西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历史底蕴、文化情怀、名校气质的“模范大学”。
2018年5月,江西师范大学举办首届青年英才国际论坛。
2019年11月,江西师范大学召开第五届“互联网+”大赛、第十六届“挑战杯”大赛总结表彰大会。
2020年1月,江西师范大学召开人才与科研工作会。
2018年7月,江西师范大学召开一流学科与博士点建设工作会议。
2019年7月,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江西唯一入选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年5月,江西师范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专题进行集中学习。

  赣山鄱水,形胜之区,巍巍学府匡国运。

  杏岭瑶湖,东南之美,灼灼桃李竞芬芳。

  2020年10月31日,岁值江西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华诞。站在历史的洪流中,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特别是回顾学校近十年,也就是“十二五”以来的改革发展进程,不禁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十年跨越发展 书写辉煌灿烂华章

  “十二五”以来的十年,是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十年,是学校办学实力升级跨越的十年,是学校不断造梦追梦圆梦的十年。

  “十二五”期间,江西师范大学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成为全国第2所省部共建的地方师范大学,入选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获批全国师范院校第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进入“十三五”后,江西师范大学的好消息更是接踵而来:2016年,获批32项国家社科基金首批年度课题,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7位;2017年,参加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教育部专家组盛赞为一所具有历史底蕴、文化情怀、名校气质的“模范大学”;2018年,新增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14位,学校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从3个增加至9个;2019年,1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位居全国师范院校第10位;2020年,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0.4%学科,材料学科新增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获批立项2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国家级科研平台、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基金项目,这些都是衡量一所高校学科水平、培养质量、科研能力的重大关键指标。伴随着这些核心办学指标的不断突破,学校综合实力排名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校友会网、软科、武书连等大学排行榜都有较大提升,并均创下历史最好排名成绩,其中在校友会网2020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由2011年的179位提升至最新的109位,累计提升70位。

  作为一所地方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紧扣内涵建设工作主题,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锐意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攻坚重大项目,精准发力关键指标,有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书写出江西师范大学事业发展辉煌灿烂的十年华章。

  打破平均用力 学科建设成绩喜人

  学科建设是龙头。学校把握大学的学术组织特性,在遵循学科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现有学科基础和未来发展可能,先后制定学科建设“1385工程”“1152高峰计划”“3520高原计划”,出台“学科特区政策”和申博学科、ESI全球前1%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出“定特色、定方向、定团队、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的“学科六定”举措,实施学科分层建设,突出建设重点,打破平均用力,有效推动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科集群发展。除在一级学科博士点上取得重大突破以外,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学科(全省共4个),学科评估成绩进入全国师范院校前十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等4个学科以高分进入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入选数量和层次均居全省高校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与舞蹈学、外国语言文学等7个学科成功入选江西省高校学科联盟首批牵头学科名单,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

  强调引培并举 师资队伍呈现新貌

  师资队伍是关键。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专门成立正处级建制的党委教师工作部和高层次人才办,研究出台“百万年薪、千万资助”等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吸引拔尖人才,创新举办全省高校首届“青年英才国际论坛”,先后推出包括资深教授、首席教授、特岗教授、“正大学者”和高端人才培育计划、青年英才培育资助计划等在内的梯度人才培育体系,建立人才引进“双周调度”和校领导“一对一”服务制度,系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力引培一流人才,集聚起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00余人,其中博士近1000人,拥有国家杰青、国家海外高端人才等国家领军人才1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等国家级人才17人,国家海外高端青年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青年拔尖人才6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荣誉获得者67人,省教学名师等省级荣誉获得者270余人。2019年,学校在五年一度的全国教育系统表彰推荐评选活动中收获大满贯荣誉。在中国高教学会的2012-2019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数据统计中,学校位居全国高校第70位。在前四届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学校获文理科一等奖数占总数的一半。

  坚持“学”为中心 育人质量显著提高

  人才培养是根本。学校牢固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学习成长置于办学的中心地位,围绕培养社会中坚骨干人才的目标,着力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大力强化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创新实施“正大学子”人才培养计划,锐意推进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扎实开展“新兴教学法”全员轮训工作,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力推动一流本科建设,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做法均获《教育部简报》刊发推广,在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排名中,学校位居全国高校第63位,全国师范院校第6位;除获批1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外,有57个专业在为期四年的全省首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专业中位居全省前3(共66个参评专业),其中28个专业位居全省第一;累计获批1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单位)、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9年获12项本科层次教学成果一等奖,获一等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捷报频传,实现全国“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三大赛中特等奖金奖的全覆盖,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届蝉联主赛道“先进集体奖”(全国20强)的师范院校,在中国高教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位居全国师范院校第8位。

  聚焦“顶天立地” 科研成果可圈可点

  科学研究是支撑。学校全面修订科研管理相关制度,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中的支撑作用,积极探索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社会服务,切实加大对重大项目、奖项和成果的配套资助和奖励力度,科研工作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并产出了以“糖、剂、布、膜、湖”等“五朵金花”和“中医药、淡水鱼、VR、新材料、新能源”等“五朵新花”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成果。十年来,学校累计获批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6个部级科研平台和6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各1项和5项省科技三大奖一等奖、27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863”和“973”课题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58项;立项国家社会基金项目247项,包括5项重大招标(委托)课题、18项重点项目,其中2016年获第一批年度项目32项,位居全国高校第7位。学报(哲社版)2017年新增入选CSSCI收录来源期刊,学校进入全国高校智库指数排名前50强。

  优化评价激励 创业激情充分激发

  评价激励是动力。近年来,学校以深化开展综合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分类评价体系和内部治理体系等三大体系改革,并把优化评价激励作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一方面建立形成覆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的突出业绩奖励体系,对各条战线上取得的重大突出业绩给予相应奖励,另一方面对教师设置教学科研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社会服务型等不同的管理考核系列,实施有竞争性的“保、奖、促”收入分配体系改革和“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岗位考核聘任体系;对管理服务人员探索开展职员制改革,实施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制和任期责任制,设立管理人员年终二次分配津贴;对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增加单项奖比例和过程性评价比重,强化个性发展激励措施,引导学生多样化发展;对学术则强调以质量水平和实际贡献,建立学术成果的多元评价体系,提高学术科研的层次水平和服务能力,由此在全校上下形成“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鲜明导向,有效激发了全校师生的干事创业激情。

  强化党建引领

  思政工作成就斐然

  党的建设是保证。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实施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制度,创新实施“三级书记”抓党建述职考核活动,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师德师风、学生学风“三风”建设活动,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全校干部师生展现良好精神面貌,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有力加强,学校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4个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学校被确定为全省高校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

  扬帆再起航 瑶湖再出发

  各条战线上取得的累累硕果,有力托举起学校品牌建设的浓墨重彩。2011年以来,学校成功收获省部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全国第一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推进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高校等11个国家级办学实力品牌,以及全省“文明美丽校园”示范高校、全省第一届文明校园等校园形象品牌。

  学校的改革发展也赢得了考生的认可和社会的肯定。在招生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十年间学校省内一本主批次生源排位文科由考生前5.6%提升到前3.2%,理科由考生前17.6%提升至前11.8%;省外的生源质量也在明显持续的提升,2019年学校实现全国一本批次线上招生,2020年省外一本批次比各省一本控制线综合平均线高出37.79分。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自2011年7月获批成立以来,累计接受社会协议捐赠近2.3亿元人民币,接受校友协议捐赠约1.15亿元人民币,在校友会网2019中国大学社会捐赠排名中位居全国高校第75位。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立足于“十三五”时期取得的良好办学基础,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校党委将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在省内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上作示范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勇争先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建设一流师范大学目标的实施意见》,对学校当前以及“十四五”时期的改革发展进行了勾勒部署。以办学80周年华诞契机,学校将认真回望奋进历程,弘扬办学传统,汇聚各方力量,全力促进学校发展思路转变、动力转换、模式转向、路径转轨,积极推动学校“十四五”时期事业更高质量、更大成效、更有绩效发展,努力让江西本科办学历史悠久的江西师范大学焕发出更加灿烂的荣光。

  (本版文图由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办公室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江西师范大学十年改革发展巡礼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八秩征程俱风流 扬帆逐梦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