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尧奶奶回乡养老记

  本报记者 卞 晔

  今年9月,黎川县宏村镇沙下村的尧爱珠老人做了一个决定:从黎川县社会福利院搬回沙下村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理能力的逐步丧失,如今,不少农村老人选择从农村搬到县里的福利院住,从而更好地满足照护需求。尧奶奶缘何反其道而行?

  这不得不提我省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的日趋完善。

  尧爱珠今年88岁高龄,尽管膝下有两儿两女,但都在外地工作生活,不常在老人身边。2018年老伴去世后,尧爱珠在子女的建议下,从村里搬到县社会福利院居住。

  县社会福利院每月收费近2000元,支付这笔费用,对尧奶奶的子女并不是问题。但对老人而言,和院里同住的老人说话总觉着隔着一层纱,两个字:不熟。尧爱珠一直盼着能回村里看看,见见老邻居老熟人,坐在一块聊聊天,无奈年岁已大,子女也不同意她独自回沙下村。

  今年9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尧奶奶听说村里新开了家“幸福之家”,不仅对村里老人提供包括一日三餐在内的日间照料,还能住下。这让尧爱珠再也坐不住了。不久后,在子女的陪同下,尧奶奶来到沙下村“幸福之家”实地了解。

  “幸福之家”全称沙下村养老服务站,由于位置紧靠宏村镇的集镇,也是宏村镇居家养老中心。这幢两层小楼曾是林业站的办公地,之后荒废了。2019年,黎川县出资300多万元,对包括这栋楼在内的一批农村闲置场所进行装修,改造为各村的养老服务站——“幸福之家”。今年5月,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好转,沙下村“幸福之家”正式开放运营。

  “在这里住,白天可以回家,在村里串串门。”如今,尧爱珠是沙下村“幸福之家”的4名住户之一,白天她都会去村里逛逛。不出门时,就坐在电视机前看剧听戏,和同住的老人聊天,日子过得舒心惬意。“收费比县福利院低,子女也放心,原先村里没有养老服务站,如果有我早就搬来了。”老人边说边笑。

  截至10月底,黎川县已改造提升农村“幸福之家”近60个,不少“幸福之家”辐射服务附近村庄。沙下村的“幸福之家”,同时辐射中湖、孔洲两个相近的村庄,为三个村共18名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十三五”时期,我省聚焦农村老人的现实需要,在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中突出党建领引,印发《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十条措施》,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和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内容。2019年以来,全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公办养老机构建设资金16亿元,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2.6亿元,带动地方投资21亿元,推进了一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服务设施不断优化。

  在县级层面,社会福利院推行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82个县(市、区)3400余名农村特困失能人员实现集中照护。在乡镇层面,全省新建、改扩建或改造提升敬老院929所,占比达63%。在村级层面,全面推行“党建+互助养老服务”,建成包括黎川县“幸福之家”在内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10225个,覆盖了60%的建制村。一个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在江西基本形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今年以来IPO过会企业9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江西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永修全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城乡美 产业活 百姓富~~~
加大投入 办好实事~~~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教育
   第12版:体育
江西A股上市公司实现设区市全覆盖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 新的征程催人奋进
扬优成势 招优引强 软硬兼顾
莲花以脱贫攻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财政办好民生事
尧奶奶回乡养老记
今日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