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声,梦想会发出新芽。2016年,萍乡市安源区着眼于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和60万安源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实际,紧跟萍乡市委“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的部署要求,提出成为萍乡发展的“龙头”和核心增长极,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时光如流,实干会积淀荣光。4年来,安源区秉承“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按照“作示范、勇争光”目标定立,守初心、担使命,奋力书写不负新时代的满意答卷——
成功纳入第二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省第二批绿色低碳试点县(市、区),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区,入选全省政府系统“五型”政府建设先进集体,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稳居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评第一方阵。
夯基垒台 立柱架梁 产业转型乘风破浪
白露已过,秋意正浓。穿行于安源城区村落,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机器轰鸣的厂房车间、繁忙奋战的项目建设者,共同汇集成转型发展的大潮。2020年上半年,安源区生产总值完成105.39亿元,同比增长1.1%,财政收入完成26.9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6.6%……
回首2020年走过的路,注定是不平凡的。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安源区上下同心,携手共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以“妈妈式”服务帮助企业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奋力答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试题”的付出与实践。
疫情之初,安源区在兜住民生底线的同时,积极稳住经济发展盘,出台“助企撑企18条”、暖企“干货8条”等政策,以真金白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用政府专业的判断,瞄准市场,帮助企业把准市场走向,补齐产业链断点。短短3个月,由西人马(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温度传感芯片、联同电子为芯片封装、悦米科技做红外线测温仪的芯片研发、封装、生产、应用的闭环链条在安源区本地形成,为企业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实现产值过亿元。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疫情冲击之下,安源人心更齐了,经济活力更旺了,归根结底在于安源创新的勇气和转型的魄力。近年来,面对发展新形势,安源区立足实际、主动求变,积极探索以新能源“动力谷”和中国医疗芯片“硅谷”为目标,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和以人工智能制造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安源特色的工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产业格局。一方面,负重起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抢占制高点,布局新产业,积极推进工业加速链式集群发展。另一方面发力补短板,升级老产业,将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融入陶瓷、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让原有产业向更高技术、更高效率、更高附加值产业转变。同时,加快产城融合,不断激活红色文化要素,在产业中融入红色基因,全面铺开凯光新天地等“东南西北中”全域旅游建设。如今,巴特威、阔博、浩然等项目构筑电池、电机、电控全产业链,新能源“动力谷”初具雏形,西人马先进智能芯片产业园“龙头昂起”,奕东、悦米、中雷等大批高精尖项目加速集聚,“芯芯”之火成燎原之势,百斯特电瓷智能化特高压绝缘子项目全国前三,金桥焊材智能化焊丝生产线项目稳居同行前列,中农批物流园全业态运营,海绵小镇上榜省优秀特色小镇,金融小镇连续三年获“中国十佳基金小镇”、中国基金小镇行业年度杰出贡献表彰。
项目勃发引高歌,一个老城正在奋力从“江南煤都”向“新能源动力谷”跨越,从产业之“忧”向转型之“优”跨越,从“地下开采”向“地面开花”跨越。
润物无声 厚积成势 民生为本念兹在兹
“干净整洁的道路、修缮一新的广场、整齐划一的店面,还有快速出警警务亭、带有母婴室的智慧公厕,智能垃圾分类站,我们小区不仅颜色刷新了,品质也提升了,居民生活幸福感也是迅速往上涨。”谈起幸福小区新变化时,居民李芝兰喜笑颜开。
幸福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常住人口有4000多人。2020年3月,小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新装37个监控,59盏太阳能路灯,统一刷内外墙壁4万多平方米,拆除5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补植绿化苗木,建好科学环保的公厕,规划3个停车区域等,小区居民多年期盼的事终于变成了现实。一枝一叶总关情,幸福小区的改造只是安源区以百姓心为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安源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的目标,多措并举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群众。
补足短板,干出民生福祉新气象。2020年上半年民生支出25.93亿元,同比增长18.5%。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打好就业组合拳,千方百计保就业。以党委政府过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过好日子,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事关百姓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重视解决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全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八个着力”“十项巩固提升”民生工程。树立“全周期风险管理”理念,积极稳妥做好后疫情时期的社会治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把民生难点变成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进一步延伸群众幸福链,更好地把“向往的生活”照进现实。
城乡统筹,绘出城市发展新气质。坚持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深做实“一五十”工作法,落细落实三级联动精细化管理、实时化监督、全域化调度、高效化处置、信息化考评,整治城乡环境,让碧水、蓝天、净土成为安源生态的标配。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推进业态、生态、文态“三态合一”,加大推进全域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打造集生态、人文、旅游和高精尖技术产业为一体的复合新城。加快构建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让农村发展活起来;积极鼓励工商资本下乡,让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多起来;加快推进“四好”农村公路、标准化物流配送体系、农村电网新建改造等工程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让农村充分享受城市发展成果。
攻坚克难,拼出全面小康新胜利。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围绕全胜目标,安源区坚持党政援手、企业联手、干部牵手、贫困户动手“四手工作法”,一体推进脱贫攻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挂牌督战啃下剩余的“硬骨头”,实现问题“清零”,把数据的“喜感”和老百姓的“观感”结合好。全面落实“四个不摘”,深入实施稳定增收、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十大巩固提升工程”,对易返贫脱贫户、易致贫边缘户“两类人群”动态监测帮扶,防止因疫因灾致贫返贫,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安源“一个都不少”。同时,积极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抓好产业、人才、规划、组织、政策等“五个衔接”,推动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19年减贫191户582人,全区累计1313户4387人脱贫,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总任务的93.13%,贫困发生率从3.55%降至0.29%;全年无新增贫困户、无一户已脱贫户返贫。
民生阳光福祉暖,一座小城正奋力从“碳古佬”向“俏姑娘”迈进,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管迈进,从解决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
正气浩荡 道德淳美
满城春风花开似锦
9月8日上午9时,安源区常委会议里,人口普查工作会、重点工作推进会精简召开,文山会海现象早已不在。
12时,安源区机关食堂里,前来就餐的工作人员排队取餐、隔着位置就餐,以少量多次的原则,人人自觉践行光盘行动。
18时,恰逢下班小高峰,木杉塘社区亲子义工队正在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在路口劝导文明行车,“文明城市人人创”蔚然成风……
“清风起松海,正气贯重山”。好的风气是社会发展一双“隐形的翅膀”,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扬善扶正。近年来,安源区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线上向善,为新时代安源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锤炼绝对忠诚优良党风。对“把一切献给党”党性教育基地、高自立廉洁自律教育基地进行扩能升级,从安源红色历史中获取“奔腾的地火”,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力量。推进“两中心一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建设往深里走,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原动力。2019年,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全域推进,4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0万元。
涵养源清气正廉洁政风。系统化推进、项目化实施、集成化创新、制度化保障廉洁萍乡示范区建设,深推基层减负,试点先行村社廉洁工作平台、“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等项目,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制度体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相关部署要求,为基层减负。同时,坚持正面激励及容错纠错原则,鼓励干部敢担当、干实事。去年全区下发文件数量减少30%,全区性会议数量21.26%。
培育向上向善敦厚民风。“草根宣讲”、理论讲座、文艺活动、公益帮扶……安源区志愿服务成常态,文明成为市民的共同追求。近年来,安源区以“五治融合”(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为牵引,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各项工作,打造“安源红之家”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高威震慑、高密防控、高效打击抓治安,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社会安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2019年以来,安源区共有注册志愿者6.5万余人,3人入选“中国好人”,5人入选“江西好人”,19人入选“萍乡好人”,最大限度地激活城市文明细胞。
春风浩荡拂玉融。从“建章立制”向“落地见效”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重“经济指数”向重“幸福指数”转变,安源,正朝着幸福资产笃定前行。
循着奋进的足迹,可以看到安源蜕变的印记。新起点,新时代,使命在前,重任在肩。安源人将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干劲,勇立潮头、实干笃行,积跬步以至千里,奋力书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答卷。
(叶洪亮 尚 健/文 安源区委宣传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