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T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吉安县:下好扶贫双赢棋

贫困户员工正在吉安高新区联基电子有限公司加工高清数据连接线。该县实施“一户一人进园务工”扶贫政策,增加贫困户收入。 通讯员 肖国华摄
果农采摘葡萄。通讯员 胡 颖摄
凤凰镇村前村贫困户正在喂养肉鸡。通讯员 刘小荣摄
永阳镇江南村井冈蜜柚基地。通讯员 欧阳旭东摄

  本报记者 李 歆

  2020年12月15日,寒风凛冽,冬雨霏霏。吉安县浬田镇高陂村,两座可容纳3.5万羽鸡的高标准鸡舍建设现场,工人们却干得热火朝天。 

  鸡棚是当地盛辉农林专业合作社投资所建。2017年,108户贫困户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如今,他们“背靠”江西小牧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牧童公司”),贫困户户均年增收超过5000元。小牧童公司为合作社提供鸡棚建设指导、种鸡育苗、技术管理、流通销售等一条龙服务。 

  2008年,小牧童公司以2000羽鸡起步,如今已是一家拥有107万羽产蛋鸡,年产鸡蛋3亿余枚,营收过亿元的企业。 

  “2016年,公司蛋鸡增长至10万羽;2018年,增长至30万羽。产品基本占据吉安本地商超主流市场,并进入南昌、赣州等省内城市。如果没有国家的扶贫政策,我们的发展也不会这么快!”回顾发展历程,公司董事长朱强吐露心声。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小牧童公司的全力帮扶,扶贫产业也没法取得这么大的效益。”高陂村村支书肖建章在一旁补充。 

  2016年,吉安县在全县推广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亩横江葡萄、一户一个鸡棚、一户一人务工的“四个一”产业扶贫之路,并建立村干部或致富带头人带头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户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扶贫模式。 

  2017年,吉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2020年,全县贫困人口15032户50666人全部脱贫,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6586元增至12980元。 

  浬田镇的故事,正是吉安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因地制宜强化产业扶贫,开创出企业、贫困户“双赢”局面的最好印证。 

  “我们的扶贫之路,前后经历了渐进式的两个阶段。”朱强介绍。2016年至2018年,当地政府将每户2000元的扶贫资金,以贫困户入股的形式,注入公司成立的蛋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定期分红,并聘请贫困户进厂务工。 

  “然而,这种模式更多的还是公司对贫困户单向度的帮扶,贫困户自身难以建立自己的产业基础,脱贫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善。”浬田镇副镇长杨宝表示。 

  2018年开始,吉安县全面推行“一领办三参与”扶贫模式,并及时出台产业奖补政策,对每个“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基地按投资总额的30%给予产业资金奖励。奖励资金的70%计入村级集体经济股份,30%用于产业基地发展,引导带动群众发展高产、高效、优质产业。 

  “奖补政策为各村建设高标准鸡棚保障了资金来源。”小牧童公司副总经理夏明智说,“我们趁热打铁,在当地迅速大量推广建设标准化鸡舍,全面用上新式设备设施。之前一个劳动力只能管理5000羽鸡,现在一个劳动力能管理5万羽鸡,产能得到了迅速提升。” 

  “如果没有‘一领办三参与’模式,我们都会陷入发展的两难。一方面,贫困户缺乏资金升级设备,产能受限;另一方面,公司传统的生产环境差,环保监测也不达标。有了‘一领办三参与’,双方的困难都迎刃而解。”夏明智高兴地说。 

  数据显示,2020年,吉安县共有182家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已改造或新增成为“一领办三参与”产业项目累计97个。全年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280.29万元,惠及贫困户(边缘户)3471户。 

  车行至沂塘村,村民黄爱民正在新建的鸡棚中调节通风设备。见记者来到,他打开话匣子:“我是2014年被列为贫困户的,原来在家种田,年收入只有五六千元。2015年年底,我听说小牧童公司发展农户合作养鸡,就自己贷款10万元,再找亲戚朋友借了10万元,建起了鸡棚。2016年,毛利润就达到了13万元。” 

  黄爱民告诉记者,贫困户的产业面临风险时,“公司+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显现出它真正的优势。2017年,他的鸡棚遭遇禽流感,全年产蛋率低至40%。由于与公司签订了保底协议,当年并未大亏。2018年,他重整旗鼓,盈利又达17万元。 

  2019年,黄爱民拿出所有积蓄,加上借款,凑齐了80余万元,建设了可容纳2万多羽鸡的新一代鸡棚。“公司对我说,你只要把鸡养好,其他不用担心。疫情都没有大亏损,加上现在政策越来越好,我对小牧童公司就更加有信心了!”他下定决心跟着公司干到底。 

  “双赢”棋盘中,公司与贫困户抱团成长,已经成为吉安县扶贫产业之路走得日渐坚实的一道“秘诀”。

  记者手记

  靠大联强,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是贫困地区迅速脱贫的一条“捷径”。然而,扶贫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或企业单向度的“输血”。既让群众自发“造血”成为常态,又让企业通过扶贫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各方均从中受益才是长久之计。在吉安县浬田镇,企业的帮扶是贫困群众走上脱贫之路的第一步,而地方政府紧随其后,果断伸出手,对扶贫项目进行大力度的财政反哺,不仅为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及时注入了动力,更成为引发企业“裂变式”飞跃的关键一着棋。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好的事业所开创的,一定是一个各方共赢的局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05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06版:省两会特别报道
   第08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09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10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12版:民生
   第T01版:答卷
   第T02版:印记
   第T03版:荣光
   第T04版:数说
   第T05版:创新
   第T06版:奋斗
   第T07版:笑脸
   第T08版:井冈山市
   第T09版:吉安县
   第T10版:瑞金市
   第T11版:万安县
   第T12版:永新县
   第T13版:广信区
   第T14版:横峰县
   第T15版:广昌县
   第T16版:会昌县
   第T17版:寻乌县
   第T18版:安远县
   第T19版:上犹县
   第T20版:石城县
   第T21版:南康区
   第T22版:遂川县
   第T23版:余干县
   第T24版:乐安县
   第T25版:莲花县
   第T26版:于都县
   第T27版:兴国县
   第T28版:宁都县
   第T29版:赣县区
   第T30版:鄱阳县
   第T31版:修水县
   第T32版:都昌县
吉安县:下好扶贫双赢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