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T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信区:百花齐放特色足

铁山乡贫困户正在采摘杨梅。
云谷田园现代农业产业园。 本报记者 余 燕摄
尊桥乡贫困户采摘茶叶场面。
皂头镇村级光伏扶贫电站。

  本报记者 余 燕

  2020年12月16日10时左右,位于上饶市广信区五府山镇高洲村的江西省绿颜康农业有限公司高山有机蔬菜基地内,当地村民叶菊仙和村里的十多名姐妹正在紧张地收玉米。

  “不久前这里刚下过一场雪,气温骤降,这几天我们都在组织人员抢收。”基地负责人詹朝河一边忙着指挥装车,一边告诉记者,“公司成立近3年,每年可安排贫困劳动力5人稳定务工,并确保每人年增收1万元以上,每年季节性用工23人,确保每人年增收2400元以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64岁的叶菊仙曾是当地的贫困户,她和老伴都有慢性病,儿子儿媳在外务工,老两口带着小孙子在家务农,收入微薄。“以前日子不好过啊……现在这份工作真不错,离家2公里远,我从2020年4月务工到现在,收入1万多元。”叶菊仙说。

  五府山镇地处广信区南端,地域广袤、风景优美。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该镇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蜜蜂养殖、毛竹加工以及野生茶、有机大米和高山有机蔬菜种植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这是广信区按“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闯出一条脱贫路的生动例子。

  2018年7月29日,广信区(原上饶县)实现脱贫退出。2019年,全区91个“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

  脱了贫,还要确保稳得住、可持续、能致富。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退出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广信区按照“产业带动扶贫、扶贫促进产业”的工作思路,以及20万亩丰产油茶林基地、10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10万亩标准化果园、10万亩标准化茶叶和10万群中华蜜蜂养殖基地的“六十万”产业布局,坚定不移地发展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业。目前,五府山镇的有机大米和蔬菜、铁山乡的杨梅、花厅镇的早梨、湖村乡的小香薯、应家乡的马家柚、尊桥乡的茶叶、四十八镇的菌菇等已经建成规模,全区种植蔬菜8.7万亩,栽种马家柚、早梨、杨梅、柠檬橙、黄桃等各类水果20万亩,种植茶叶超过6万亩,初步形成以瓜果、蔬菜、茶叶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体系,受益群众达30万人。其中,贫困户1.96万户,户均年增收3250元。

  2019年,该区大胆创新、探索建立产业扶贫“项目超市”,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利用扶贫资金设立产业奖补政策,对贫困户自我发展家庭种植、养殖进行奖补,如养一只鸡奖补20元、养一头牛奖补3000元、种一亩果树奖补2000元、种一亩蔬菜奖补400元等30多个种植、养殖品种细化奖补标准,让贫困户通过劳动得到实惠,通过销售学会经营,采取渐进式方法激发贫困户增收意愿。2020年,广信区对奖补政策进行微调,从“有就奖”调整为“上规模才奖”,对30多个奖补品种设定起奖线,如养鸡起奖线为20只以上、种植果蔬1亩以上等,通过奖补政策的调整引导贫困户向规模化发展。

  尊桥乡周坞村贫困户陈炎沛家,有蔬菜0.3亩、水稻2.6亩、低改油茶10亩。根据区里的产业扶贫直补政策,蔬菜、水稻和低改油茶分别按每亩500元、300元和600元进行补助(每户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0元)。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综合计算,陈炎沛家一共领取了5000元补助金。“自家种东西还可以领补助,感谢党的好政策!”陈炎沛笑呵呵地说。

  在巩固提升现有扶贫产业项目的基础上,广信区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利用贫困户自有土地和“四边”(即宅边、山边、路边、水边)空地,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和中华蜜蜂养殖,提出“十群蜜蜂、十棵果树”的“双十脱贫”计划,五府山、华坛山、田墩等乡镇建成50多个中蜂庭院经济示范点,养殖中华蜜蜂2860余群;黄沙岭、花厅等乡镇1200多户贫困户房前屋后的庭院里种植柚子、早梨等水果2.36万多株,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家庭产业格局。2019年,该区拨付产业直补资金2500多万元,带动1.9万余户贫困户增收;2020年,拨付产业直补资金2900多万元,1.6万余贫困户直接受益。

  广信区扶贫办主任毛必标说:“我们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一体发展,持续做好强化监管、加大扶持、培育主体、提升质量等文章,力争让产业扶贫成果更实、更强、更高,实现村村有当家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人人有一技之长。”

  (除署名外图片均由广信区扶贫办提供)

  记者手记

  发展产业,尤其是扶贫产业,最重要的是一个“准”字,就是要因地制宜定方向、找准路子谋发展。记者在江西省绿颜康农业有限公司位于五府山的蔬菜基地采访时了解到,为了做好技术管理,公司专门去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学习并聘请相关技术人员前来实地指导蔬菜大棚建设和管理。生态环境优势加上技术管理到位,他们的蔬菜品质稳定,根本不愁销路。找对了绿色生态发展的路子,这几年该公司的路越走越宽,实现可持续发展;贫困户既能从中“分红”,又能通过务工挣钱,实现稳定增收。

  广信区根据各个乡镇特点,找准路子、突出特色,发展扶贫产业注重“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不搞盲目跟风,追求实际效果,值得肯定。只有以当地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产销对路,产业扶贫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05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06版:省两会特别报道
   第08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09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10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12版:民生
   第T01版:答卷
   第T02版:印记
   第T03版:荣光
   第T04版:数说
   第T05版:创新
   第T06版:奋斗
   第T07版:笑脸
   第T08版:井冈山市
   第T09版:吉安县
   第T10版:瑞金市
   第T11版:万安县
   第T12版:永新县
   第T13版:广信区
   第T14版:横峰县
   第T15版:广昌县
   第T16版:会昌县
   第T17版:寻乌县
   第T18版:安远县
   第T19版:上犹县
   第T20版:石城县
   第T21版:南康区
   第T22版:遂川县
   第T23版:余干县
   第T24版:乐安县
   第T25版:莲花县
   第T26版:于都县
   第T27版:兴国县
   第T28版:宁都县
   第T29版:赣县区
   第T30版:鄱阳县
   第T31版:修水县
   第T32版:都昌县
广信区:百花齐放特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