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T2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都县:精耕细作地流金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青塘镇富硒蔬菜示范基地。
长胜镇大岭村烟叶基地,党员志愿者给贫困户讲解烟叶种植技术。
▶贫困人员在梅江镇宁都黄鸡养殖基地捡拾鸡蛋。
◀贫困人员在竹笮乡水口村肉牛养殖基地参观学习。
面貌焕然一新的大土楼村。

  赖小荣 本报记者 蔡超然

  会同乡谢家坊村脐橙缀满枝头,青塘镇河背村各色蔬菜郁郁葱葱,田埠乡王沙村黄鸡养殖红红火火……寒冬时节,步入宁都乡村,到处都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

  产业做支柱,致富有出路。宁都县在脱贫攻坚中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全力发展“五黄一白”(黄椒、黄鸡、黄橙、黄茶、黄酒、乳业)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富民产业增收体系。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的脱贫新图景,正在翠微大地展开。2020年4月26日,宁都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抓好产业扶贫,产业怎样选?记者走进青塘镇河背村蔬菜基地,从菜农挂满笑容的脸上找到了答案。

  “以前在家种地,前年开始在基地承包大棚,种植辣椒和丝瓜,现在我家3个大棚,一年下来最少能挣十几万元!”昔日的贫困户孙罗秀满脸喜悦。

  “地还是祖辈留下的这块地。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里刨食’;现在,这里寸土寸金,我们是‘土里掘金’。这些年,政策给力,干部得力,自己努力,一棚菜撑起了一个家!”

  脱贫致富,产业是根。为什么选择发展设施蔬菜?宁都县有关领导对记者说:“宁都是农业大县,土壤富硒,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适合蔬菜生长。”

  靶向施策,选准产业,走对路子。有了这种清醒认识的宁都县决策层,全力推动发展以“五黄一白”为代表的特色产业,绘就了一幅符合宁都实际、顺应群众意愿、功能布局合理的脱贫攻坚产业蓝图。

  抓好产业扶贫,产业怎样扶?在小布镇大土楼村,村民干事创业的劲头和一派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景象,让记者找到了他们发展的秘诀。

  “过去种地只为填饱肚子,如今我们靠种植茶叶,兴办农家乐,不仅脱了贫,还盖起了新房子。”大土楼村村民吴传寿兴奋地介绍。近年来,大土楼村传承红色基因,修缮村中红色遗迹,引导村民种植茶叶、创办农家乐,推动实施茶旅一体化发展,拓宽了百姓致富路。

  “充分考虑原有产业基础和农民传统种植习惯,既不搞‘一刀切’,对传统产业全盘否定,也不盲目追求‘高大上’,而是坚持实事求是,找准方向,科学规划,提高产业‘含金量’,这是我们发展产业始终坚守的原则。”宁都县有关领导介绍,该县在摸索总结和进行市场验证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产业发展结构、优化服务,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为此,宁都县编制了脱贫攻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等,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优势互补、覆盖到户”的规划体系。同时,全面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发展主体进行帮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通过示范带动,推动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让一批批特色产业落地生“金”。

  抓好产业扶贫,产业发展方式怎样转?对坊乡葛藤村贫困户严国云的脱贫经历,对此作了较好的注脚。他深有感触地说:“我现在养了5000多只宁都黄鸡,还跟长茂黄鸡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合同,每公斤保底价为20元。现在每年都有六七万元收入,比外出务工都强。”

  当上“鸡倌”,对于严国云而言算是梦想成真。以前,看着别人养殖宁都黄鸡挣了钱,他心里直痒痒,可一想到缺乏技术、市场销售难等问题,不禁又打起“退堂鼓”。“一个人单打独斗,力量始终太小。”严国云说,直到这几年宁都探索推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抱团发展模式,才让他鼓足勇气开始养殖宁都黄鸡。

  为促进贫困户抱团发展,宁都县在每个村都设立了一个产业合作社,建立“党组织+经营主体+产业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每个贫困家庭都有一个增收项目,真正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宁都县还作出规定,为了让贫困群众紧紧嵌入产业链,获得扶贫资金项目支持的经营主体,必须优先招收贫困人员务工;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必须明确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地位和份额……这些具体的规定,确保了贫困家庭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让更多的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如今,宁都县已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620余家,建立扶贫基地300余个,直接带动1.5万名群众就业增收。

  图片由宁都县委宣传部提供

  记者手记

  宁都作为人口大县、传统农业县,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但宁都县化传统为特色,变劣势为优势,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依靠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稳定、有效路子。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面对脱贫攻坚这场“大考”,切忌头脑发热,盲目模仿,也不能手足无措,无所作为。只有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充分吸收各方建议,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不搞“花架子”,不求“高大上”,保持定力,持续发力,由点扩面,积小胜为大胜,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从宁都的实践看,推动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有效路径。而产业怎样扶?产业如何壮大?绝不能只讲生产不顾市场,而是要遵循市场规律,讲究特色,追求比较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还要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抱团发展,壮大规模。

  抓好产业扶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不失为一条好路。像宁都那样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做好显山露水文章。发展农家乐、红色旅游,既能保护绿水青山,又能让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真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05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06版:省两会特别报道
   第08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09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10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12版:民生
   第T01版:答卷
   第T02版:印记
   第T03版:荣光
   第T04版:数说
   第T05版:创新
   第T06版:奋斗
   第T07版:笑脸
   第T08版:井冈山市
   第T09版:吉安县
   第T10版:瑞金市
   第T11版:万安县
   第T12版:永新县
   第T13版:广信区
   第T14版:横峰县
   第T15版:广昌县
   第T16版:会昌县
   第T17版:寻乌县
   第T18版:安远县
   第T19版:上犹县
   第T20版:石城县
   第T21版:南康区
   第T22版:遂川县
   第T23版:余干县
   第T24版:乐安县
   第T25版:莲花县
   第T26版:于都县
   第T27版:兴国县
   第T28版:宁都县
   第T29版:赣县区
   第T30版:鄱阳县
   第T31版:修水县
   第T32版:都昌县
宁都县:精耕细作地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