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T3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鄱阳县:“五金”闪耀惠民生

▲金盘岭镇异地搬迁点——怡园小区。 通讯员 翁娟英摄
▲鄱阳县扶贫医疗队深入三庙前乡龙丰村为村民进行健康检查。 通讯员 卢红波摄
▲乐丰镇贫困户余才良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办起了养鸭场,年收入近10万元。 通讯员 翁娟英摄
乐丰镇灌湖水库,面积约3000亩,共安装光伏组件48万块,水上发电,水下养鱼,平均年发电量为1.3亿千瓦时。通讯员 赵 雄摄

  本报记者 吕玉玺

  “我们莲田养鱼不需要投放任何饲料,鱼儿以莲田里的青草和小虫子为食,现在工人将莲田里部分鱼捞出来进行销售,市场走俏,到春节价钱更高。”2020年12月24日,沿着鄱余公路,走进位于鄱阳县三庙前乡南部的洪曹村,片片荷田内工人们正忙着捕鱼。该村脱贫户俞燕风告诉记者:“有了产业基地,全村的贫困户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到基地挣薪金、分股金、得租金,日子越过越红火。”

  距离鄱阳县城不远的洪曹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309人。2017年,洪曹村引进鄱阳县森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万亩莲花现代农业扶贫田园综合体”项目,占地规模6000亩,建设“莲鱼共养”基地1500亩、“莲虾共养”基地800亩。拓宽贫困户参与产业的途径,完善产业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成立专业合作社2家,辐射带动洪曹及邻村321户贫困户。

  俞燕风进入森和公司工作,在家门口就有一份稳定收入,生活有了保障。和俞燕风一样,因为“这朵莲花”生活变得更好的,还有森和公司辐射的其他320户贫困户,他们通过土地入股、劳务收入和年底分红,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洪曹村集体以资金、服务等方式入股,2020年获得分红收益9.5万元。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债还得差不多了,两个孩子也能安心读书,务工工资加上土地流转、低保补助和耕地补贴等收入,一年总收入有4.5万元。”2017年底,俞燕风家顺利脱贫。

  位于鄱阳湖东岸的鄱阳县,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后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江西省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县之一。“脱贫”是160万鄱阳人民多年来的夙愿,也是鄱阳县党委、政府的奋斗目标。

  要让群众脱贫,发展产业是根本之策,鄱阳县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扶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鄱阳县扶贫办副主任万腾飞表示,鄱阳积极探索土地出租得租金、小额贷款筹本金、入社出工挣薪金、入股分红赚股金、产业发展获奖金的“五金”产业扶贫发展模式,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长期受益。

  走进鄱阳镇道汊村,鄱阳县道曹陆几岭贡菊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内,白菊盛开、香气扑鼻,50多名村民、贫困户正提着篮子采摘菊花,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现在农村有产业,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贫困户曹明四提着一筐白菊,来到基地过磅处,高兴地说:“这一筐有20公斤,一天干下来,能有近百元的收入。在本村做事,还能照顾家人孩子。”

  据了解,该专业合作社种植菊花300多亩、金银花170亩、桃树150亩,目前产业发展稳定,带动多重效益:吸纳20户贫困户投资入股,带动道汊村及周边各村80余户贫困户就业,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村集体出资18万元,年均增收5.5万余元;流转土地村民、贫困户还能获得每年每亩200元的土地租金收益。

  按照“因村规划兴产业、一村一品创特色,因户施策精准扶、一户一业促增收”工作思路,产业发展在鄱阳农村广阔天地呈现出勃勃生机。在主导产业方面,该县建成以乐丰镇、饶丰镇为核心的10万亩稻虾、莲虾共作基地,以谢家滩镇为核心的2万亩中药材基地,以柘港乡为核心的5000亩猕猴桃基地,以游城乡为核心的5000亩马家柚基地等一批规模化产业扶贫基地。在扶贫特色产业方面,建成了葛根、山羊、芦笋等162个“一村一品”贫困村特色产业基地。

  乡村产业兴旺,夯实脱贫根基。据统计,全县共培育2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4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38家县级扶贫龙头企业、1284个创业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产业7000余户,自主创业300余户;全县7000余户贫困户获得产业奖补资金4500余万元……

  同时,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可根据产业发展规模申请5万元以内的免抵押、免担保、财政贴息的产业扶贫贷款,作为产业发展的启动资金。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4.16亿元,并通过评级授信简化贷款程序和手续,支持贫困户在家门口自主创业。

  记者手记

  果蔬飘香、村庄如画、乐业安居……沐浴冬日暖阳,行走在湖城——鄱阳,处处能感受到产业丰、面貌美、人欢乐的动人新气象。今天的鄱阳,村庄美了,道路通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精气神更足了。2020年底,鄱阳县共减贫56017户175418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2584元。

  依靠“五金”增收模式,脱贫群众都能从中找到增收的路子。当地在夯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力抓好退捕渔民安置、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通过脱贫退出后的“接力跑”,许多地方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05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06版:省两会特别报道
   第08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09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10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12版:民生
   第T01版:答卷
   第T02版:印记
   第T03版:荣光
   第T04版:数说
   第T05版:创新
   第T06版:奋斗
   第T07版:笑脸
   第T08版:井冈山市
   第T09版:吉安县
   第T10版:瑞金市
   第T11版:万安县
   第T12版:永新县
   第T13版:广信区
   第T14版:横峰县
   第T15版:广昌县
   第T16版:会昌县
   第T17版:寻乌县
   第T18版:安远县
   第T19版:上犹县
   第T20版:石城县
   第T21版:南康区
   第T22版:遂川县
   第T23版:余干县
   第T24版:乐安县
   第T25版:莲花县
   第T26版:于都县
   第T27版:兴国县
   第T28版:宁都县
   第T29版:赣县区
   第T30版:鄱阳县
   第T31版:修水县
   第T32版:都昌县
鄱阳县:“五金”闪耀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