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省生态环境厅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纪实
庐山西海水天一色美景
浮梁县臧湾乡寒溪村生态茶园藏“富”于民
翠绿的修河
毗邻长江的九江港彭泽港区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婺源篁岭
“两山”基地靖安最美风景路
进贤县环保执法人员对电镀企业废气收集装置进行检测

  “PM2.5浓度由2017年的44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30微克每立方米,下降31.8%;优良天数比例由2017年的87.3%上升到2020年的94.7%,提高7.4个百分点;全省11个设区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由0个增加到10个……”

  1月22日,一份亮丽的江西“生态成绩单”引得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市民微信朋友圈纷纷转发。“南昌蓝”“萍乡蓝”……全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从2017年的83.6%上升到2019年的89.3%,提高5.7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尤其是2018年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的三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锚定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深入推进“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统筹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大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精准治污 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基本形成

  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

  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2016年、2019年对江西生态环境殷殷期望,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激励着赣鄱儿女。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只有善于登高望远,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方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为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重构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领导架构,成立了由省委书记和省长为“双主任”、6位省领导任副主任、36个省委、省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积极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生态环境保护全覆盖领导体制。

  截至2020年底,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先后召开7次会议,其中省委书记、省长共同出席3次会议。每次会上,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像分析经济质量一样分析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结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成绩,指出问题和不足。

  一批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38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35项改革举措和经验成果被列入国家清单在全国推广。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全流域生态补偿、国土空间规划、环境治理体系、绿色金融改革、生态价值转化、河湖林长制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绿色发展“靖安模式”、废弃矿山修复“寻乌经验”、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景德镇“城市双修”、余江农村宅基地改革等成为全国典型。

  一项项行动部署纷纷落地见效。我省把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按年度细分到设区市,任务分为约束性指标和期望目标,约束性指标必须完成,期望目标力争达到。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江西部署开展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自然生态保护攻坚战、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战、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攻坚战等八大战役,配套实施30个专项行动。

  从机构到分工,从制度到执行,江西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基本形成,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绩——

  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由2015年的78.7%上升到2020年的96.0%,提高17.3个百分点,超过国家考核目标10.7个百分点;消灭了V类及劣V类水质断面;长江干流江西段Ⅱ类水质由2015年的66.7%上升到2020年的100%,提高33.3个百分点。2018年中央环保专项督察后,鄱阳湖点位水质优良比例由2017年的0上升到41.2%,提高41.2个百分点;鄱阳湖总磷浓度由2017年的0.078毫克/升下降到0.058 毫克/升,下降25.6%。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前所未有、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进展前所未有、人民群众的感受满意程度前所未有。

  科学治污

  深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为不易的一年。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以上率下,深入一线指挥督战。

  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微观落子相继出台。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责任升级、行动升级,在环评审批方面,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1100多个项目实施告知承诺制,约2200多个项目豁免环评;免除部分企业现场执法检查,推行非现场执法监管,实行宽严相济的差异化执法机制;编制危险废物处置建设规划,截至2020年底,我省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由2016年的8.46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58.45万吨,基本满足我省危废处置需求。

  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省生态环境厅推出《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条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生态环境工作6条措施》《大力推进“三个治污”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18条措施》,这几个文件有的立足当前,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有的着眼长远,服务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年中,江西以管控土壤环境风险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稳步推进“净土”行动,完成国家下达江西目标任务。出台《江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江西省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实现江西土壤法规、标准零的突破,标志着土壤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年末,受北方地区的污染气团输入影响,我省多个设区市出现污染天气,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迅速进入应急状态,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百日冲刺攻坚行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成效。省生态环境厅所有厅级领导纷纷深入挂点包干的市县;省环境监测站赴南昌市开展颗粒物监测工作;省环科院对南昌、九江、萍乡等地空气质量进行分析研判……

  2020年,全省生态环保系统不负重托,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生态成绩单——

  天更蓝。2020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继续名列中部省份第一;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4.7%,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继续名列中部省份第一。

  水更清。2020年,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94.7%,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继续名列中部省份第一;Ⅴ类及劣Ⅴ类水断面比例为0%,其中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6.0%,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继续名列中部省份第一;长江干流江西段所有水质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标准。

  地更绿。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优,列全国第四位;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列全国第二位;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累计达到5个,列全国第二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累计达到16个,列全国第五位;率先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

  依法治污

  打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

  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也是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的“大考之年”。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是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保障。

  在政治上,省生态环境厅筑牢生态环保铁军的理想信念,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建立了以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支部学习为主体、青年干部理论学习小组学习为支撑的多层次学习机制;省生态环境厅组建了赣东、赣南、赣西、赣北、赣中5个生态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实现对设区市生态环境保护派驻监察,与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捏成了一个环保督政的“拳头”,着力把5个专员办打造成发现问题的“前沿哨”、报告问题的“通信兵”、解决问题的“督察员”。

  在本领上,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开展练兵活动,“以案为鉴”,规范执法队伍行政处罚程序、调查取证、案卷制作等,检验执法队伍的执法经验和业务能力。省环科院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搭建科学治污交流平台,晒出“硬核”技术,破解治污难题。推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6·5环境日等系列活动,挖掘一群最美环保人,通过线上线下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讲好一批环保故事,保障公众生态环境知情权。

  在作风上,省生态环境厅7名厅级领导分赴全省11个设区市,针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发现的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问题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的问题等开展挂点督导,从工作跟踪督办机制、短板弱项台账管理、挂图作战推进、严格销号落实等“严”抓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去年4月份开始,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每月开设服务企业接待日,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分别在单位倾听企业诉求,面对面沟通并破解公司难题。2020年,该厅在企业服务接待日共接待企业数3778家,接待人数4980人,受理问题或事项4495个。

  在担当方面,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省生态环境系统紧急行动起来,站在一线、冲在前头,在医疗废物处置、重点定点医院建设、防止大量丢弃的废口罩造成病毒污染方面,以环保铁军的担当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环保底线;面对我省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时,省生态环境系统应时而动,派出精干力量驰援防汛救灾一线,协助都昌县土塘镇巡堤、巡查。

  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打通“两山”转换通道

  2020年1月,赣粤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签订,这标志着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由试点转化为长效机制。

  我省不断完善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办法,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全流域生态补偿,全省100个县(市、区)全面推开流域生态补偿,鄱阳湖和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河流以及长江九江段和东江流域等全部纳入补偿范围,流域生态补偿覆盖范围为全国最大。截至2020年底,累计下达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约175亿元,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引导支持市、县绿色发展,成为全国流域生态补偿范围最广、贫困地区补偿资金最大的省份。

  我省还以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级实践创新基地为牵引,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因地制宜开展绿色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工作,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切实打通“两山”转换通道。靖安县、婺源县、井冈山市、崇义县和浮梁县,成功入选国家“两山”基地;16个县成功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两山”基地评选,并开展省级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将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列为生态创建提升的重点内容。“十三五”期间,江西命名了奉新县等5个省级生态县(区),广昌县等9个县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待命名,创建了3批共1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5批共198个省级生态乡镇和358个省级生态村。

  江西以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产业发展倒逼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产业、能源、交通、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提升新兴优势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和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和开发区的原辅材料及产品由公路运输向铁路、水路运输转移,增加集装箱多式联运比重;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快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建设。

  2018年至2020年,江西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的同时,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9.2:48.1:42.7调整到2020年的8.8:43.1:48.1,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7.1、6.2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取得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双丰收。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江西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全面小康成果更实、成色更足、质量更高,让赣鄱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张林霞  熊丹玮  蓝曦瑶/文   邓小勇  颜志高/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省生态环境厅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纪实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05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06版:省两会特别报道
   第08版:魅力乡镇
   第09版:省两会特别报道
   第10版:评与论
   第11版:民生
   第12版:迈步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