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唯有奋斗能成就

——“评论人走基层”2021年新春特别观察
莲花县沿背村。本报记者 梁振堂摄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

  陈盛香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让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头,我们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红色,是“共和国摇篮”瑞金的底色。春节期间,笔者踏进绵江河畔的瑞金市第四中学,追寻历史深处的一段红色记忆。校园一角,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赖氏宗祠静静伫立,似乎在诉说着古老校园厚重的红色往事。这里是贺龙入党处旧址。据党史记载,贺龙18岁参加国民革命,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后,他一次次提出入党申请。1927年,在一片白色恐怖中,身为国民党将领的贺龙,毅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南下瑞金途中,周逸群、谭平山为介绍人,周恩来作见证,贺龙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最黑暗的时刻看到最深处的光明,并为之义无反顾、奋斗终身,正是共产党人的理想情怀。

  不仅瑞金,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假期,在“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江西的众多红色旅游景点迎来一批批初心寻访者。人们在一处处革命遗址中感悟红色文化,在一个个红色故事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回望党的奋斗历程,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一路走来,我们党依靠人民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并在继续创造世所罕见的奇迹。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顾和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可以让我们牢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从而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有更加坚定的自觉。

  学习党史,是一场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磨砺。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在百年历史中创造并积淀形成的独有的特质。对于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红色基因蕴藏于人心、作用于精神,是一种最持久、最深沉的内在力量。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在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丰碑,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和红色记忆。从“打响石破天惊第一枪”的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创建,再到中央苏区开启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从鏖战大柏地的激烈,到17棵“信念树”的悲壮,再到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传承,赣鄱大地厚重的红色基因,成为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的生动教材。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唯有传承不息的红色基因,才能执着追求、坚定前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传承好红色基因,就是要让一代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百年党史,初心在民。党史的字里行间,深刻回答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早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苏区干部正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群众生活的一切大事小情,帮助解决群众的种种实际问题,才赢得了苏区群众发自内心的称赞:“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都替我们想到了。”“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情系人民应是我们需要恪守的政治品格。今天,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办暖人心、得人心的实事。

  不忘来路,才能行稳致远。站在新起点上,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临的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让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头,我们一定能攻坚克难、闯关夺隘,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方寸之地”释放农村新活力

  郑 颖

  如果有条件的家庭都发展庭院经济,把“微经济”搞得红红火火,涓涓细流汇聚起来就会成为汪洋大海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行走在抚州市东乡区虎圩乡陈桥村塘下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尤其是散落在村里13处较大地块上的3万多株紫薇、红梅、茶梅、马家柚、脐橙等苗木果树,更是寄托了村民致富的希望。这是村里发展的庭院经济,通过一块块“方寸之地”,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塘下组发展庭院经济,有偶然也有必然。这几年通过村庄整治,村里拆除了大量空心房、危旧房、闲置猪牛栏,填埋废弃水塘水井,清理垃圾杂堆,一下多了不少可用面积。经测量,竟然平整出空地1.87万平方米。然而,这些土地大小不一,大的不超过0.2亩,小的只有1平方米;杂乱分布,东一块西一片,不成规模。放着这么多土地不管,对于勤俭惯了的传统农民而言实在浪费可惜,可如果放任村民胡乱开垦,又会回到原来村庄环境混乱的老路上。怎么办?塘下组经过多方学习,决定利用这些空地发展庭院经济,稍大一点的地方,村集体种上果树苗木;家门口的小块空地,用竹制围挡后划分给村民种蔬菜。经过一番改造,村里走出了一条以庭院兴业、以庭院富民、以庭院促美的路子,带动了农村繁荣和农业发展。

  简单地说,庭院经济是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发展中探索出的一种微经济模式,表面上看是农民利用“零敲碎打”不起眼的“小地块”发展农业生产,其中却有着大乾坤,它对于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虎圩乡党委书记杨建华所言:“庭院经济种植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农户特别是村级集体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还美化了自己的居住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庭院经济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等特点,无疑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塘下组为例,他们在大块空地上种植的苗木果树,与苗木公司签订回购合同,乡村组按照3:3:4的比例收益分红,预计三年成林挂果后,陈桥村此项可实现村集体增收10.8万元。而村民在家门口种植的蔬菜,除了自给自足外,还可以拿到市场交易,每个家庭平添了不少外快。其实,庭院经济的项目可以有更多选择,除了养殖、种植之外,还可以加工特色风味食品和特色手工艺品等,通过网上销售的方式,给当地特色商品寻找更广阔的市场,足不出户地使村民们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变成创收之所。

  发展庭院经济要有循环思路,走小庭院、大市场、新产业的路子。庭院经济不能单打独斗,要想走得远,要建立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思路,优化各功能区的结构,合理安排各要素间的关系,通过自身“造血式”循环发展功能,让庭院经济“小”而不“弱”,“散”而不“乱”。政府要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完善机制,引导农户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庭院”做文章,在庭院周围和内外,因时、因地制宜,及时为市场需求服务;同时要切实强化科技指导和服务,相关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田间和地头,重点开展庭院经济技术指导,在关键生产技术、产销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庭院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虎圩乡引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增加经济收入、美化乡村环境,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假如农民都把自家庭院规划好、利用好,一个个庭院就能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不要小看了这不起眼的庭院“微经济”,全省有数量巨大的农民家庭,如果有条件的家庭都发展庭院经济,把“微经济”搞得红红火火,涓涓细流汇聚起来就会成为汪洋大海。

  事不避难者进

  余 霞

  每个人都担起自己的担子,用奋斗创造更好的日子,为我们的国家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凝聚磅礴力量

  今年春节假期,我又见到了“景漂”封学芳。这位陶瓷设计师,曾在2019年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上,分享了她和先生在景德镇创业、成长的故事,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问及过去这一年,她说自己最大的感慨就是三个字——“不容易”:疫情发生后,她和先生的实体店被按下了“暂停键”,于是转战“线上”;线下会展、文化活动很长时间处于停摆状态,一些老客户取消了订单,他们就调整产品线、开发新客户;手工陶瓷雕塑作品越来越有市场,他们手头很紧却仍聘请了三名陶艺师,一起钻研传统技艺、做大自己的品牌……

  是啊,“不容易”,以至于有人用“史上最糟糕的一年”来总结2020:很多人想不到,有一天买口罩会那么难;家长想不到,近一个学期,孩子去学校上个学会那么难;留学海外的孩子想不到,回一趟家会那么难;电影院想不到,开个门会那么难……但从抗疫到恢复经济的一场场硬仗,我们的国家扛住了,一切都在向上向好,今年电影春节档“牛气冲天”、7天票房超过78亿元,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而为生活而努力,为希望而打拼,让自己和自己爱的人过得更好一点,无数平凡的人们也同封学芳一样,困难来了,想办法克服它,身处逆境,咬紧牙关不放弃,谁又能说大环境的好转,不是聚沙成塔,由这一点一滴的努力和奋斗汇聚而成的呢!

  美好生活不是温室里的生活,不是真空里的生活,风风雨雨就是生活的本身。有人说,即便没有疫情,我们的创业也早就从“电梯模式”切换到了“攀岩模式”。什么意思?“电梯”指的是那些稳定的、确切的通道,只要搭上“电梯”、赶上时代的发展风口,就能往上走;“攀岩”却是每一步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或者突如其来的问题,每一步都在考验我们的忍耐力和应对能力。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唯一可以与之对抗的,就是你心中的确定性——事不避难、安之若素,“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法国作家加缪说:“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安放了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国内外均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都是历史中的人”,不仅见证历史,还要参与历史的书写。人的境遇各有不同,所承担的使命也因人而异。但正如前贤所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如果每个人都担起自己的担子,风雨无阻、风雨兼程,用奋斗创造更好的日子,那就一定能为我们的国家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凝聚磅礴力量,也一定能为我们的伟大民族赢得更加可期的未来。

  景德镇正在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封学芳说有不少好政策在陆续出台,其中“加强手工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守护传统技艺、进入传承人名单,是她和先生的努力方向。祝福她,也祝福每一个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步不停的人,与时代和社会一起,向阳生长。

  一场磨难悟家国

  本报首席评论员 范嘉欣

  越是面对风险和挑战,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越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个体的奋斗和国家的繁荣越会相互砥砺、相互成就

  从“愁云惨淡”,到“踌躇满志”,2020年和2021年春节,在南昌创业多年的小微企业主万建钦体验了坐过山车一般的心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曾经让公司旗下的14家加盟连锁店减少到2家,一度濒临破产。然而,短短一年过去,在“六稳”“六保”的政策大环境下,万建钦和公司团队积极整合资源,及时调整经营方向,业绩大有起色。这不,大年初七刚过,新的连锁店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装修了。

  “疫情既是一场事业上的磨难,也是一次人生中的历练,它让我对‘奋斗’一词的认识更加丰满,对‘家国一体’的感悟更加深刻。”说起前后两个春节的心情变化,万建钦的体会在小微企业主中间很有代表性。去年以来,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小微企业是感受最直接、最强烈的群体之一。经营停滞无收入,房租水电人工等费用须正常支出,资金链面临随时可能断裂的风险……这样的压力要哪一个“肩膀”独自扛下来,都是难以承受之重。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精准“输血”、倾力帮扶,如果没有小微企业的自强不息、努力拼搏,怎能“风雨过后见彩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国家所有的努力,就是要将发展进步的福祉体现在每一个人的细微感受之中。越是面对风险和挑战,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越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个体的奋斗和国家的繁荣越会相互砥砺、相互成就。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疫情袭来后,一些小微企业主曾经愁得“整宿睡不着觉”,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相信国家会伸出援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坚决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上,各级党委、政府立即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细化、实化疫情期间支持企业融资、用工等各项政策,着力稳市场、稳预期、稳信心。万建钦介绍说,他不仅第一时间在银行申请到了抵押贷款,而且利率也大幅度下降。正是靠着这一笔关键资金,企业才活了下来,才有了重整旗鼓再出发的希望。小微企业享受到了“六稳”“六保”政策的红利,国民经济的微循环就有了活力,保障就业、畅通物流、繁荣消费上当然就有了动力。

  亿万个你我守护中国,亿万个你我成就中国。因为国家及时控制住了疫情,复工、复产才有了可靠的环境,每一个人的努力才会向着同一个方向,中国才能在2020年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国家保护了我、成就了我,我也要用奋斗来实现个人的梦想、国家的梦想”……事实上,无论是小微企业主还是工人、农民,在此次疫情应对中都增进了“家国一体”的情感认同,凝聚起了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以向险而行的气魄与默默奉献的行动,共同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抗击疫情,让我接受了一次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一场磨难悟家国,无数个像万建钦这样的小微企业主,无数个像他这样的中国人,在这场应对疫情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是众志成城、什么是制度优势、什么是中国力量。生于斯,长于斯,是一件多么充满安全感并值得骄傲的事情。

  坚守是最美的风景

  邹 沛

  这世界从来没有所谓的超级英雄,不过都是无数普通人在散发着光亮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假期,你是怎么度过的?是忙碌着为家人准备一桌大餐,是跨越千里与久未相见的亲人共聚天伦,抑或是踏春赏景、读书健身,为开启新一年的奋斗加满正能量?然而,有那么一群人,为了保障春节假期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放弃了一年中难得的团聚与闲适,选择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的身影,勾勒出假期最美的风景。

  今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首个春节。城乡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关键防线。春节假期,南昌市青山路街道纺南社区的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守护着社区的平安稳定。

  2月13日大年初二,纺南社区党委书记裘慧一大早就开始走访入户,一边排查外地来昌人员情况,一边宣传普及防疫知识、引导居民做好个人防护。随后,她又来到辖区的商铺,了解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还仔细查看了店里的消防设施,叮嘱经营户要时刻注意消防安全。紧张忙碌的工作,让她一上午都没坐下喝一口水。“过节如过关,这些工作关系到社区平安稳定,绝不能有丝毫松懈马虎。”裘慧如是说。

  一同坚守在岗位的还有社区工作人员吴文蕙。吴文蕙的老家在湖北黄石,去年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回去和父母团聚。今年春节她依然选择坚守岗位,和社区同事们一起度过一个难忘的节日。她说:“虽然不能和家人团聚,但是在春节守护社区居民,我觉得也很有意义。”

  不仅是像裘慧、吴文蕙这样的社区工作者,还有许许多多一线工作者们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坚守在岗位上,这既是现实需要,也是主动选择。谁都知道团圆的可贵,但这些坚守者更知道守护团圆的可贵。环卫工人在坚守,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地清扫街道,为大家创造出舒心整洁的环境;基层民警在坚守,治安管理、交通疏导、服务群众,不敢有一丝懈怠,为的是千里平安、万家幸福;医护人员在坚守,因为他们清楚,松懈一时换来的可能是一个生命的离开;铁路工作者在坚守,往返于车站间,奋战在春运第一线,温暖着更多人的平安回家路……他们用爱岗敬业诠释责任与担当,用为民服务书写“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为我们营造出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节日氛围。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这世界从来没有所谓的超级英雄,不过都是无数普通人在散发着光亮。我们要向这些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人们致敬,感谢他们的坚守与付出;更要向他们学习,俯首甘为孺子牛,沉下心、俯下身,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成就精彩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评论人走基层”2021年新春特别观察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专题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评与论
   第11版:安居
   第12版:体育
唯有奋斗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