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理工大学:

加快“双一流”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记者 李 芳

  农历牛年开工日,贵溪江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加紧安装新型真空水平连铸设备。该设备由江西理工大学自主研发,可连续生产铜合金线坯真空熔炼与铸造技术,改变了国内铜合金线坯长期依赖进口的状况。

  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积极发挥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一流学科的人才、科研优势,以江西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为指向,将学校所能与地方所望深度融合。

  学科建设融入地方发展,服务重点产业,培养专门人才

  近年来,该校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办学思路,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增加了工科专业数量和学科比重,加强建设与江西省主导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

  2018年,学校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矿业工程、冶金工程2个省一流学科新增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已毕业的22名博士中,有16人留赣就业,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赣州打造“中国稀金谷”为圆心,开展学科分层分群建设,推进学部制改革;建立稀土领域学科特区,积极对接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落地赣州,以“新工科”融通相关学科专业,培养稀土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努力建设国际知名的稀土学院;为适应有色金属、钢铁等传统产业发展,对接升级调整了专业培养方案,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办了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工科专业。

  坚持问题导向,为区域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

  2月24日,兴国永磁磁浮技术工程试验线建设合同签约,标志着由该校自主研发的永磁磁浮技术及应用成果进一步在兴国落地转化。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成果的工程示范与应用推广,探索了以重大工程应用带动稀土永磁产业集群发展的途径,对延伸稀土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该校围绕江西特色资源,打造特色平台,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获批教育部稀有稀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牵头组建的“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通过工信部组织的专家论证并正式获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智能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红轨”项目的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力支持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落地赣州;与鹰潭共建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积极申报并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有效助力鹰潭加快打造“世界铜都”;与赣州市赣县区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稀金(赣州)新材料研究院,把学校的科技、人才、智力资源全方位融入“中国稀金谷”建设……

  在第三届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上,该校现场签约6个项目,总金额近3000万元,并被授予首批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构筑人才聚集“强磁场”,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针对江西领军人才不足、重大成果影响力不够的问题,2019年,该校引进乌克兰比罗乌斯院士团队,并成立中乌新材料(江西)研究院,为联合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助力江西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该校纵深推进“人才特区”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围绕重大科研方向和重要科研平台大力引进海内外卓越人才,全职引进中科院百人计划A类人选2人、science论文作者1人;全职和兼职引进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5人;全职聘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双聘院士3人;柔性特聘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

  此外,学校还通过开展“服务区域(行业)特派员(团)”“百名博士(教授)进百企”“三请三回”等对接区域发展需求的专项行动,助力地方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江西理工大学服务江西“三请三回”系列活动暨鹰潭市铜产业招商引智对接会上,成功推荐一批意向合作项目,其中年产15万吨高品质铜精深加工产品、总投资50亿元的力博有色智造工业园项目落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解构鹰潭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江西理工大学:~~~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浴火重生”的蝶变
加快“双一流”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自动化焊接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