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明祭扫是最美的风景

清明祭扫清风扑面

  芳草绿野细雨纷,又是清明哀思时。每年四月初的清明节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视的传统祭祀节日之一。近几年,在国家“文明祭扫”的倡导和移风易俗的影响下,老百姓传统的烧纸钱、放鞭炮、甚至摆“清明酒”的祭拜方式已经悄然发生转变,“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网络云祭祀”……老百姓越来越习惯用这些清新的方式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4月4日上午,在湖南省江永县梅花山公墓,往年烟火弥漫的场景已经不见,人们大都手捧鲜花和水果,或者在公墓门口的文明祭扫服务点上,免费领取树苗,栽一棵树、献一束花,以这样的方式祭祀先辈。

  据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古龙社区党支部书记罗金凤介绍,往年清明节村民都会大量购买爆竹、纸钱、香烛等用品,还要大操大办“清明酒”,铺张浪费严重。“现在把禁止大操大办写进了《村规民约》,情况大不一样了,献花、种树等文明祭扫成为主要形式。”

  江永县是劳务输出大县,上江圩镇河渊村有300多人在外地务工,决定清明节不返乡的约占95%。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村民也习惯通过网络祭祀等绿色方式追思先人,形成了文明清新的祭祀新风尚。

  在西安市郊的凤栖山人文纪念园,清明节前就已经迎来了三次祭扫高峰。“纪念园以往每年有近40万人前来祭拜,今年为了践行文明祭扫和疫情防控的需求,我们从3月初就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短信,多次提醒大家错峰祭扫。对于不能亲自前来祭拜的亲属,我们在清明节前举行了公祭活动,并开通了代客祭扫和网上祭祀,通过多种渠道让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纪念园办公室副主任胡颖介绍说。

  在祭扫方式变得更文明更生态的同时,中国老百姓选择的殡葬方式也在悄然发生转变。

  西安市阎良区北部的荆山塬,埋葬着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湍,同时也是汉皇树葬墓园所在地。在墓园的最北端,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柏树林。4日上午,一棵棵柏树前站满了前来祭拜的群众,他们将丝带和卡片系在柏树枝头,面带哀思。“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老头子,一路走好!”卡片上的思念之语让人动容。

  “这是墓园的树葬区,每一棵柏树下都长眠着一位逝者。近年来,树葬的方式被越来越多老百姓接受,这一片区安置了2000多名逝者。这种生态葬的方式,土地之下是可降解的骨灰盒,土地之上没有墓碑,只有编号。亲人祭扫时,一般选择祈福丝带和思念卡片,或者在林区前刻有每一位逝者名字的纪念墙下送上鲜花。”墓园负责人冯林庆介绍道。

  清明期间,浙江省磐安县统一采购了菊花,免费发放到14个乡镇(街道),开展“鲜花换烧纸”活动,倡议用敬献鲜花、踏青遥祭、网上祭奠、种植花草树木等绿色低碳方式寄托哀思。同时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截至目前,全县建成23座骨灰堂,共有13例骨灰实施了海葬,尚有6例正在等待海葬仪式。

  清明节同样是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清明节前夕,山东济南市五龙潭公园美铭广场迎来了一群少年。在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的雕像前,济南市舜耕小学正式成立“王尽美中队”“邓恩铭中队”,以此号召全校师生纪念先烈、学习先烈。

  “作为家乡学校,我们以英烈的名字成立两个中队,就是希望让同学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舜耕小学校长胡爱红表示,学校还聘请了高校思政教师、在校研究生担任导师和校外辅导员。他们将到同学身边讲党史、谈未来,共同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

  新华社记者 李亚楠、李平、谢樱、萧海川 (据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文明祭扫是最美的风景~~~
~~~
赏花、踏青、跨省游~~~
~~~
3日铁路发送旅客~~~创今年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
~~~
美国加州奥克兰民众集会~~~
4日登录网络祭扫群众~~~
~~~
在美国重返伊朗核协议问题上,伊朗提出——~~~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教育
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祭奠志愿军先烈
清明祭扫清风扑面
菲律宾马尼拉市市长接种中国科兴新冠疫苗
清明假期旅游市场再现高峰
印度安全部队遭袭致死人数升至22人
1463.6万人次
悠享假期
抗议针对亚裔的歧视行为和仇恨犯罪
约378万人次
奏响“三部曲” “昌”通幸福路
一次性解除制裁 拒绝分步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