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璋 文/图
4月6日,春风和煦,稻田里的泥土经过平整,正孕育着新的希望。位于丰城市孙渡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707乡道,路面宽阔平整,沿线是一望无垠的高标准农田。一些“心急”的麻鸭等不及田里的草籽成熟,便从栏舍里跑出来,寻觅食物。
养鸭,在丰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创建“中国鸭乡”,是丰城市今年“三农”工作的重要目标,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的麻鸭便是核心产品。围绕麻鸭的发展,今年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孙渡街道办事处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干和办实事的动力,结合年初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主抓麻鸭养殖这一富民产业。街道办事处党员干部组成一个个“扩大麻鸭养殖”调查组,进村入户开展麻鸭养殖情况摸底,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要求党员干部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落脚点就是如何更好地促进麻鸭产业提质发展,更好地造福群众。”孙渡街道办事处主任白俊文介绍,街道群众拥有数十年麻鸭养殖历史,年出栏达到3000万只,数千人从事这一产业。
认准了麻鸭产业是孙渡最大最好最见效的富民产业,当前摆在街道干部群众面前急需做的事,就是以龙头养殖企业为示范,丰富养殖模式,加速产业升级。同时,借势发展养殖设备产业,打造麻鸭技术服务中心,拓展产业链,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推动乡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有15年麻鸭生产经营历史的丰城市飞煌禽业有限公司,拥有麻鸭种禽场、屠宰场、板鸭厂,业务范围覆盖种鸭饲养、鸭苗孵化、肉(蛋)鸭饲养、肉鸭屠宰、板鸭加工、冷鲜肉鸭等全产业链,是孙渡街道的麻鸭产业示范基地,年出栏麻鸭200万只,带动200多户村民共同增收致富。“这么一家有牵引带动力的企业,我们街道办视如宝贝,这段时间不断有技术人员和街道办组织的金融等部门的员工上门服务。”街道办负责人说,街道办提出“鸭事无小事”,一方面,积极组织提供惠农通等贴息、低息贷款,助力养殖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做好脱贫户的脱贫成果巩固和群众增收工作,推行企业代养、村民领养和基地务工等多种方式,让村民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这些实打实的服务和对接,让养殖企业和村民皆大欢喜。“再过半个多月,栏舍里的麻鸭就要‘下田’了。它们不仅会吃草籽,还会吃害虫,排出的粪便是有机肥,可以帮助提高农田有机质,增加水稻根系的营养吸收。更重要的是,这些鸭子肉质肥美,市场特别畅销。”走在种禽场周边的农田田埂上,飞煌禽业负责人谢平华心里无比兴奋,他向记者详细描述了“稻鸭共养”生态养殖模式,“一年可以在田里放养4批,最长放养时间40多天,更有政府这么大力度的支持,可以肯定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而今年60岁的李桂兰也非常开心,她与飞煌禽业合作已有3年,每年通过贷款购买600羽鸭苗,随后交由企业代养。麻鸭出栏后,李桂兰每只可以获利20元。“我平时还在种禽场务工,每月工资有2800元。一年收入算下来有三四万元,不仅够家里开支,还可以贴补些给儿孙。”李桂兰心满意足地说。
据了解,麻鸭养殖的主要模式包括小水系养殖、稻鸭共养和栏舍旱养。其中,稻鸭共养是今年孙渡街道办大力推行的模式。“我们将辖区内可流转的农田全部归拢挂牌到丰城市土地流转中心,然后由养殖大户根据自己需要去揭牌认领,这样既方便了村民和养殖户,又可以让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用。”白俊文介绍,飞煌禽业今年带头认领了2600多亩,这些土地形状平整,周边港汊众多,既适合打造高标准农田,又适合养鸭。“目前整个孙渡街道的稻鸭共养农田已经超过1万亩。”
由于麻鸭口碑好、品质佳,近年来,煌上煌等多家企业在孙渡街道订购鸭苗和种鸭等。“笼养模式打开了麻鸭养殖增产增值的新空间。为了满足市场供应,我们准备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推广笼养模式扩大产量,与稻鸭共养模式形成互补,适应不同客户需求。”白俊文说。
“你可能见过笼养的鸡,但肯定没听过鸭子也可以笼养。”谢平华笑着向记者解释,笼养就是在栏舍旱养的基础上,把鸭子放进笼子里,形成三到四层的立体化养殖,产量可以扩大好几倍,鸭粪通过益生菌发酵后还能在秋冬季节返田肥田。
扩大产量并非孙渡街道麻鸭产业的最终发展目标,让企业从养殖业转型升级为制造业,提升产业附加值,才是真正目的。目前,麻鸭笼养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飞煌禽业结合多年的养殖经验,在街道办和市里的帮扶下,自主研发设计了包括笼具、温控、环控、上料、清洗等全套设备,并已进入投产阶段。
“我们已经帮助企业在相关园区选好生产用地,办好手续后会尽快开工建设。”白俊文表示,孙渡街道正在建设丰城市麻鸭技术服务中心,用于解决麻鸭变种、鸭病防疫问题,同时提供技术和销售指导。“今年这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服务丰城、辐射周边的区域服务中心,助推麻鸭产业富民兴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