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地增效 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吕玉玺

  “今年流转了农田400亩,想多种一点,但是乡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种粮大户都抢着扩大承包面积。”4月11日,正在田里忙着直播早稻的余干县大溪乡岭底村种粮大户翁思旺,仍为今年没能流转到更多田地而感到遗憾。

  农田连片、田间道路与硬化沟渠纵横交织……高标准连片农田田间道路宽阔,农用车、大型翻耕拖拉机穿梭于田间地头。这是记者在岭底村看到的景象。而在一年前,这些区域的农田大多小块分散,沟渠不畅,机耕道狭窄,难以开展机械化作业。不少农田由于坡度大,耕种成本高,还流转不了。2020年,大溪乡党委、政府主动争取上级项目资金8000余万元,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全乡近2.9万亩土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

  “我家有8亩农田,去年流转出去的5亩田每亩只有流转费150元,还有3亩因为灌溉难没有流转出去。今年8亩田按每亩350元的价格流转,种粮大户都抢着要。”村民张爱英说。变化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今,张爱英家光一年的流转费就增收了2050元。

  高兴的不仅是村民,还有种粮大户。翁思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400亩农田由于小块分散,翻耕需要近20天,现在农田连片后方便大型机械作业,翻耕只需6天,翻耕、收割、施肥、病虫害防治都可以运用机械操作,田间管理的成本大幅降低;连片后的农田少了沟壑,不但增加了面积,还提高了田间管理科学化水平,产量保守估计可以提高10%至15%,能增收3万余元。

  记者了解到,大溪乡经过高标准改造后的农田目前已全部实现土地流转,全乡共有土地承包人173名,其中,承包100亩以上的140人,承包50至100亩的33人。“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能机耕,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农田大变样,光土地流转费就让全乡农民增收600万元。土地流转后,我们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为脐橙、蜜桃、油茶种植等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大溪乡党委书记王帅亮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促进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在余江区宣讲侧记
~~~——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在新余市宣讲侧记
~~~尹建业主持
~~~——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在省建材集团宣讲侧记
~~~
~~~
助力老区人才工作 推动健康江西建设~~~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综合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畅行
   第12版:体育
土地增效 农民增收
在鉴往知来中砥砺前行
从百年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
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学习百年党史 凝聚奋进力量
加快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程
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合格率提升
全国中医药高层次专家对接交流会举行
南昌大学将举办高峰论坛助推江西产业高质量发展
最高检依法对史文清决定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