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此生只为一事谋

——对话国家级非遗“徽州三雕”传承人俞有桂

  □ 崔龙弟

  2006年5月20日,“徽州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以婺源“华龙木雕”为主体申报的“徽州三雕”,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作为“华龙木雕”创办人和董事长的俞有桂被评为这个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徽州三雕”是“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是千百年来数以万计能工巧匠的积累和传承,素有“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之称。徽雕的特点是玲珑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常集亭台楼榭、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于同一画面,非常讲究设计和布局。

  作为“徽州三雕”非遗传承人,俞有桂有诸多建树: 2010年,受省文化厅邀请,俞有桂在上海世博会上现场创作和演示,与同场竞技的七八位雕刻大师比试,各有千秋。他创作的木雕《艺术人生》荣获上海世博会金奖,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因此一次性收藏了他30件作品。2012年,原文化部从国内1400余位各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评选出60位“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薪传奖”,俞有桂又获殊荣。深圳嘉长源徽雕艺术馆收藏了他100多件作品,厦门园博园收藏了他的大型砖雕《清明上河图》,安徽休宁状元博物馆也慕名而来,永久收藏了他的木雕《黄山图》《白岳图》。

  崔龙弟(以下简称崔):作为江西省第一位首批入选的国家级非遗“三雕”传承人,你挣得的这个文化名分,应该是为江西省填补了一个空白。

  俞有桂(以下简称俞):我14岁起学艺,先后浪迹安徽、广东、福建等地拜师,从事 “三雕”数十年, 一生只为一事谋。“徽州三雕”从来就包含了婺源人的创造和贡献。徽派建筑、家具、庭园在赣东北一带非常普遍,婺源是江西的婺源,作为国家非遗的“三雕”,是我不能不争的名分。这些年来,我和我的团队,先后培养出150多名“弟子”,其中,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除了我)和省级传承人各一位,市级和县级非遗传承人30多人。回过头看,我是在党和政府的一路扶持中走过来的,从一个小木匠到省政协委员,我感恩今天拥有的一切。

  崔:2017年,你创作的木雕《妈妈的味道》在原文化部举办的非遗大展上,一举拿下大会金奖。我觉得这件作品充分体现了徽雕的材质美、设计美和工艺美。它以徽派建筑做背景,通过对妈妈在灶头忙碌,慈儿蹲坐晨读等家庭形态刻画,展示了现代农村生活的和谐、安然和有条不紊,加上缀以小桥流水,渔舟和鸳鸯等,民居的情趣盎然而生。

  俞:《妈妈的味道》主要意义在于创作。我想借助这幅截图,说出我本人对妈妈的思念,对现代农村生活的怀想和憧憬。我自幼外出学艺,家里弟妹多,日常生活全由妈妈操持。我的妈妈勤劳善良外柔内刚,她总是因陋就简,把家庭内外收拾得井井有条。但六十多岁就去世了,这让我心中常怀着一种莫名的遗憾。所以创作这件作品我是用了心思动了感情的。《妈妈的味道》使用的材质是千年金丝楠老树根,借助徽派创作手法,努力刻画出真实的和我想要的农村家庭生态。作品出来,大家耳目一新。毕竟这样富于人情味和现实生活气氛的徽雕主题,在当时是不多见的。后来许多地方木雕厂都仿照我塑造的形象和内容,制作了诸多与现代农村生活贴近的作品。

  崔:你在深圳国际文博会获得金奖的《紫气东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我想知道,同样是“老子出关”的传统题材,到了你和你的团队手上,为什么变得不同凡响?

  俞:先说这件作品的材质。我们采用了重达三吨的四川桢楠天然树根,创作团队得搭架子才能层层巧雕。作品追求原汁原味,不拼不补,气势磅礴而粗中有细。整整一年多时间,我们的心思都耗在这个大家伙上,我一直在琢磨,怎么既体现出它的原生态、材质美,又能达到精致、讲究,把徽雕工艺的特点倾注到每一个细节上。《紫气东来》在深圳文博会非遗馆隆重亮相,立即引起轰动,有客户当场下巨资订购。据说,现在《紫气东来》网上已经被炒到1.33亿元,这位捷足先登的客户应该是赚得盆满钵满了。

  崔:砖雕《四柱门楼》也是一件大制作,砖雕和木雕应该有很大的区别吧?

  俞:徽州人讲究门面,所以砖雕作品在徽派建筑的门面上被广泛使用。砖雕材质稳定,不易风化变形,因而决定了它更强的传承性。这件《四柱门楼》,表现的是五世同堂,文王访贤诸多内容,面积达20平方米。既有大的格局设计,又有精美的细节推敲,寓意徽州人家的正气、和睦、优良家风的传承。大型砖雕一般是按需求订货,客户看设计图,到实地考察制作工艺。我们的砖雕作品,追求繁复、精细、装饰性强,注重情节构图,继承发扬了明清传统砖雕的艺术精神。

  现在华龙木雕产业园,第一期20亩已经建成。第二期30亩正在建设之中。两期工程在门楼、园林、走廊都大量使用了精美的砖雕,客户进门,会被深深吸引,被打动。

  崔:听说过许多你“捡漏”的故事,比如现在搁你厂区的几十块巨石,就是你从安徽某县“捡”来的。这些大石头不仅纹理美,石质光滑紧密,有的甚至自带造型。好像你没花一分钱就搬来了,是真的吗?

  俞:没花一分钱是假,我雇人雇车雇大吊,光这几项开支就折腾了我好几万!那是秋冬时节,我偶然路过某县一片干涸的河床,不经意瞅见河床上堆满了这些大石块。我是做雕刻的,立即被它们的“灵性”吸引了。仔细打量,发现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黟县青。当机立断,从婺源呼来挖掘机、吊装机和大卡车,连夜搬了回来,其中最重的一块有十几吨呢。我想在厂区的二期扩建中,随形雕琢这些巨石,逐步让更多的游客欣赏这些“死而复生”的大石块,同时把二期花园式产业园装饰得更大气。

  崔:中国的木雕讲究材质美,但美材与美女一样难求。据说你曾用白菜价购进一批高档木头,说的是你去云南西双版纳中缅边境的勐海进货,发现当地居民家里堆着很多鸡翅木树根,有些大树根重达一吨以上,坚硬如铁,他们正为木材坚硬当不了劈柴而苦恼呢。你喜出望外,当即以2000元一吨的白菜价,在当地大肆收购,雇人雇车跋涉3000公里搬回婺源。鸡翅木前些年被国家列为红木,这批来自云南山民的灶膛柴,成了你的万千宠爱。

  俞:“白菜”不是经常能撞上的,这需要眼光、知识,对木材、石材的理解和热爱。比如,我曾经用了十来年时间,分次从福建仙游购买印度小叶紫檀。先后投下将近3000万元,才收到30多吨。印度小叶紫檀以其密度、色泽、油性和生长周期长,被业内称为“红木之王”,几年前在国内市场即已销声匿迹。这30多吨宝贝现在成了我的金疙瘩。想想看,稀缺、昂贵的材料加上我们的精心设计和巧雕,说价值连城一点也不为过。

  崔:传闻你在乡下发现并采购到一颗倒伏的银杏树根,直径达5米以上,才花了几万元。结果经你们团队2年多的构思,创作出《同仇敌忾》大型根雕。其别致的造型和铿锵的主题,吸引了众多眼球,一经展出,便被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以60万元高价收藏。

  俞:那期间正逢抗战胜利纪念日,我在几乎是原生态的材质上,利用它的虬根错节和交织式的伸展,赋予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抗战主题,表达了全民族像丛林一样顽强生长,像天网一样坚不可摧,所以立即得到大家认可。其实真的很少有“捡漏”的好事,我从事的职业就是化腐朽为神奇。那年下大雪,我们县的溪头乡倒了一棵大樟树,直径2米多,重量70多吨。我听说后立即赶过去,与当地讲定2万多元收购。结果四面八方的木工听闻此事,纷纷赶来竞价。当地政府于是从8万元起拍,一路叫到了30万元。这下大家熄火了,我却毫不犹豫一举拿下。后来我们发现,这棵老樟树已有1000来年树龄,主干居然不空。我们为此启动了德兴铜矿最大的吊车,才把它搬回厂里。后来光在枝桠上做功夫,就把30万收回来了。

  现在我们自建的收藏厅“观誉轩”,积攒了我们历年的精品和孤品,它们都是以名贵木材如沉香、海黄、小叶紫檀、金丝楠、千年黄杨木为基本材质,精雕细琢而成。作为镇馆之宝,我们力争每一件作品都达到海内外罕见稀有。我们一直努力化腐朽为神奇,把当代“徽州三雕”做成传世之作。

  还是那句话,一生只为一事谋。我们就做三雕文化这篇文章,咬定青山不放松。相信根扎得越深,成长的空间就越广阔。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对话国家级非遗“徽州三雕”传承人俞有桂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党建引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2版:读书
仙源:那一抹鲜艳的红
此生只为一事谋
东固:平民银行永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