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47年“防麻”路

  郭洪福 本报记者 邹晓华

  上世纪70年代前,作为必须隔离治疗的乙类传染病,麻风病曾让人谈之色变。可是,于都县皮防所麻防医师肖卿福,从青葱少年到年逾花甲,一直奋战在麻风病防治一线。

  1974年,肖卿福从赣南卫校毕业后,分配到于都县皮防所,并很快到了麻风病防治临床一线,常驻当地的安背与杨屋两个麻风病人隔离点。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肖卿福和同事守护着这两个“特殊村庄”里的“特殊村民”,日复一日为他们检查、清洗、换药,并对严重残疾的病人进行矫正康复手术。肖卿福还给病人喂水、喂饭,既当医生又当护理员。肖卿福在麻风病防治一线出色的工作,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可,1985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4年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工作中,肖卿福尊重每一名麻风病人,经常开导病人,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病人张某发病于1976年,发现并确诊于1981年,当时年仅20多岁。张某双足流脓渗血,左足底因外伤溃烂严重。“没想到这么年轻就得了麻风病,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张某说自己曾多次想自杀。肖卿福找到病人谈心,鼓励他战胜疾病,并动员他住院治疗,为他制定治疗方案,最终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康复。“是肖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张某动情地对记者说。

  上世纪90年代,县有关部门负责人找到肖卿福,让他到县级医院去工作,但他不忍心弃病人而去,还是留下来了。几十年来,肖卿福坚持对麻风病患者规范治疗,从未发生过误诊、漏诊,累计独立确诊、治疗新发复发麻风病患者300多人,开展矫正康复手术200余例。

  退休后,本可安享晚年的肖卿福依然记挂着康复村里的那些患者,只要村民捎个口信,古稀之年的他就会背起药箱,赶到康复村开展义诊、走访慰问等志愿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专题
   第06版:要闻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旅游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区域
   第11版:财经
   第12版:体育
江西武夷山仍有40种模式标本鸟栖息繁衍
水南党员干部想在前干在先
南城“面线结合”打造立体化康养体系
澄江镇党员志愿者上门服务解难题
田园如镜
多彩课余生活
47年“防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