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豪迈而坚定的誓言,在南昌航空大学火箭广场上空久久回荡。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史学习教育在该校开展,同学们通过深情诵读《红色家书》中的书信,感受着革命豪情,更感悟着内心初心与肩上使命。连日来,南昌航空大学通过开展专题学习、宣讲培训、“诵读经典”等形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学好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擦亮红色、蓝色和本色,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学史增信,坚守航空初心
党史学习教育是一场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磨砺,是一场焕发航空初心的奋进动员。“早在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就组装完成了首架飞机——‘列宁号’!”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专题报告会上,主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康平教授从“列宁号”讲起,细细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红色航空历史的起承转合,为党史学习教育添上了浓浓的“航空味”。
南昌航空大学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学校积极用好航空航天史、校史等重要参考材料,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党史,通过举办航空讲坛,邀请航空界专家、优秀校友、优秀党员等来校作报告,组织师生参观航空展馆及学校的省国防教育基地,加紧编排以老校长陆孝彭院士为原型的原创话剧《归来》等形式,宣传弘扬矢志不移的航空报国精神,引导广大师生坚守航空报国初心,将“忠诚奉献 逐梦蓝天”的基因注入灵魂深处。
学校航空制造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乐平表示:“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既为我们党百年历程所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和骄傲,也深感作为一名航空高校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我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高质量的航空领域专业人才作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学史崇德,传承红色基因
组织全体校领导、基层党委书记前往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在深入了解那段震憾人心的历史的过程中,完成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在灿烂阳光下》《突破封锁线》《大会师》……“长征组歌”合唱比赛上,一首首经典曲目饱含着对祖国的自豪与赞美,唱出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的伟大革命精神,唱出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
南昌航空大学组织全体师生深刻学习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通过开展专题学习和专题宣讲,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瞻仰参观革命遗址旧址、革命展览馆、纪念馆,举办“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学生合唱比赛等活动,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安源精神、八一精神、方志敏精神以及老区精神等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自觉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
“革命先烈和共产党员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坚定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誓言。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我们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养分、获得能量、勇挑重担、砥砺前行”“缅怀革命先烈、重温信仰的力量,更是为了继承传统、鼓舞斗志,踏着烈士的足迹继续前进。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增强专业本领,坚定航空报国初心”,同学们如是说。
学史力行,坚持立德树人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南昌航空大学创新思政课,引导党史学习教育成为立德树人大课堂。
“以前经常听到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第一枪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在数字博物馆终于看到了这把枪,内心很激动。”在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云仙教授的“四史”学习课堂上,飞行器工程(航空发动机)学院的郑镇鸿同学通过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身临其境学习党史,感受到了南昌起义的波澜壮阔。
为了响应党史学习教育的号召,南昌航空大学“四史”课程创新党史学习方式,带领学生云游数字博物馆,形象化地把党的历史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党史,在数字博物馆创设的具体历史情境中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将专题化教学、线上互动和课堂教学三者有机融合外,学校思政课教学还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一线课堂”活动,除邀请一线工作人员走进课堂,还带领学生走入教室之外的“一线课堂”实地调研。通过思政小课堂牵手社会大课堂,形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大思政课”,更好地帮助在校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南昌航空大学还紧紧抓住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在全校大力开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年”活动,进一步健全“三全育人”和“十大育人”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打造“学在南航”品牌,探索具有学校人才培养特质和社会竞争力的立德树人品牌,优化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体系建设,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刘芝平 舒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