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每天都有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寻医问诊的疼痛患者。他们中,不少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就是冲着该院在全国医疗机构中独树一帜的疼痛科。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该院有一位在全国疼痛学科的领军人物——张达颖教授。
张达颖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位传奇般的人物。他从麻醉科工作干起,挑起了创建全省第一个疼痛门诊、第一个疼痛科室的重任;他从借病床安排患者住院,到8张床建科,再发展到现在拥有两个病区85张病床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他从“单打独干”,到壮大队伍,做大做强学科,成为全国疼痛专业领军专家——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
“医生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
日前,张达颖应约接受了笔者的采访,道出了他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张达颖出生于上饶市余干县的一个小山村,父亲曾经读过五年私塾,尽管农村的生活极其艰苦,依然注重小孩教育。受父亲的影响,张达颖养成了热爱读书的习惯。不过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并不具备完善的教育条件,生活仍是最迫切需求。
“我能从农村走出来,直到今天,很感谢我的老师和我的父亲。”张达颖说,在那个年代他接受了并不系统的初中教育后,当了一年多的学徒。后来老师找到他,说他是一块读书的料,应尽快回学校读书,也许可以考上大学。在家人的支持下,张达颖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教室。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原江西医学院。“读医学专业是老师帮我选的,老师说我心静,适合当医生。”张达颖回忆说。
医学生的学习任务是繁重和枯燥的,他在大学时期学习成绩并不冒尖。他的大学时光除了专业课程学习外,课余时间就花在了图使馆看课外书上。他说,感兴趣的书、能借的书,他都看。
“真正让我对学医转变态度是我进入临床学习后。”张达颖回忆,他在临床见习的一天,遇到了一名股部外伤后动脉损伤的患者,送达手术室时,破裂的血管已经形成了动脉瘤,生命垂危。这时,手术还没做,动脉瘤就破裂了,血飙得很高。当时,带教老师沉着应对,在紧张有序的抢救下,病人转危为安。“这一天,对我触动很大,我深深地认识到,医生不仅是职业,更是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在此后的学习中,他更是不待扬鞭自奋蹄。
“要尽自己所能,为患者解除疼痛”
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不懈努力奋斗的经历,张达颖也一样。
张达颖说话干练利索,做事果决细心,他敢干敢闯、敢作敢为、真诚待人、个性鲜明。尤其自小在农村的历练,让他养成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
1987年,他从原江西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工作,目睹了许多饱受疼痛折磨的病人,由于得不到系统的治疗,给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为患者解除疼痛折磨。
当时,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乃至全省都没有疼痛科。平常爱琢磨的张达颖一边向病人了解平时如何缓解疼痛的经历,一边查阅文献并向身边的同事、老师学习相关知识。随着相关知识的积累,他尝试着为不少病人解决了疼痛问题。1992年,在张达颖的建议下,麻醉科主任和医院领导达成共识,医院正式开设疼痛门诊,他被派去坐门诊。至此之后,他便身兼两职,麻醉科的手术要做,疼痛门诊的病人也要管。由于不能占用日常麻醉工作的时间,张达颖只能利用自己补休的时间上疼痛门诊。
“疼痛诊疗作为一门全新学科,没有现成的教科书、治疗案例和经验可循。面对不同症状的病人,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文献、分析病因,最后才能制订诊疗方案。”张达颖说,这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令他烦恼的是,疼痛门诊没有独立的病床,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他只能向其他科室借床。这一借,就是好几年。
张达颖在借病床期间,每天早7时、晚7时会准时到所借病床科室查房、书写医案,制订诊疗方案。这些经历,让他学习到了相关专科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疼痛治疗经验。这项工作他一干就是7年,且从未有过周末,直到1999年的一天,医院院长到他借床的科室行政查房,居然发现他在人家科室写病历。院长了解情况后,认为疼痛诊疗工作应该重视,立即召开现场会议。为了更好服务慢性疼痛患者,创造更好诊疗条件,医院决定成立疼痛科住院部。在医院协调下腾出了两间病房,给了8个床位。这也标志着江西省第一个疼痛专科的正式成立。
“多培养人才,才能真正为患者分忧解难”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张达颖深知其中的道理。“一个人的医术再精湛,仅凭一双手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培养更多的年轻后备力量,让更多的人掌握疼痛诊疗技术,才能真正为患者分忧解难。
张达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成立20多年来,他在不断学习的同时,通过“传、帮、带”培养年轻医生,坚持推动疼痛科的学科和人才规范化建设。他先后在全国数十个城市会诊、讲课,大多数省市都安排医生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进修学习过,培养了来自国内外的疼痛医学专业人员400余人。除此之外,张达颖一直通过指导帮扶和人才输出等方式,帮助了省内外数十家医疗单位建立、壮大其疼痛诊疗业务,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疼痛医学的健康发展。
把弓拉得更弯,是为了箭射得更远。每一次看诊手术,每一堂教学交流,张达颖都尽心尽力。张达颖说:“慢性疼痛患者真的太多了,很多病人多地多科辗转后才到疼痛科,一定要有专业的队伍和人员为他们提供服务,疼痛学科就是从疾病预防、系统诊断、综合治疗、管理上入手为慢性疼痛病人提供科学可行的诊疗路径,让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无需辗转,无需付出更多的心力、体力、财力。”
2000年,有位进修医生回到基层医院后,这位医生满腔热血,可是苦于没有影响力,许多病人在这位医生手上就诊后,最终却不选择在此治疗。在又一次遇到了一位犹豫不决的病人时,他苦恼地发邮件向张达颖求助,“张教授,有一位病人我觉得我一定能治好他,但是我们诊室刚成立,他担心我给他做手术会有风险。”张达颖收到邮件后,二话没说,“这个病人我来帮你留下来,告诉病人我会亲自去做手术,不用跑到南昌来。”张达颖搭乘火车,颠簸几个小时后无偿地为患者成功地完成了手术。同时,他交代进修生,这是第一个手术病人,一定要做好术后管理,做好随访,要让病人信任疼痛门诊,要建立病人对学科的认同。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张达颖凭借对学科传承的一片赤诚,帮助了一个又一个“疼痛科”。他希望每一位疼痛科医生能成长为一名从疼痛专科为切入点的疼痛性疾病全科医生,要系统询问病史、严格查体,明确疾病的病因、病理以及发展规律,在治疗上要优化技术方案,保护人体功能和结构,努力让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
目前,张达颖致力于现代疼痛医学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技术创新推广,主持研究开展了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类神经痛、癌痛等方面一系列微创治疗新技术,治疗了许多复杂顽固性疼痛病例,有的技术在国内广泛应用已成为疼痛微创治疗的经典技术,并写入高校教材。在学科建设中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2001年原江西省卫生厅批准成立江西省疼痛临床中心,2012年原江西省卫生厅批准为江西省疼痛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单位、江西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2013年南昌大学一附院疼痛科被评为全国重点专科。学科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张达颖、张学学等专家在全国及省内多个学术机构担任主要职务,章勇、王志剑、顾丽丽等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等任相关学组委员 。特别要提到的是,张达颖在近期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换届选举中,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站在新起点上,张达颖信心满怀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他表示,要让青年医生能不断成长、学科能持续发展,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乃至全国疼痛学科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永攀学科高峰,守护慢性疼痛患者身心安宁。(胡清泉 熊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