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忠于人民,让我们共创历史伟业

  余 霞 陈盛香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习近平

  (一)

  1932年,上海一家媒体公开征求国人“新年的梦想”。乱世之中,人如草芥,谈何梦想?回应者寥寥。学者林语堂的“梦想”不过是“国中有小小一片的不打仗,无苛税,换门牌不要钱,人民不必跑入租界而可以安居乐业的干净土”。

  2013年,国内有电视台推出一档调查栏目——“你的梦想是什么”。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路人,阳光照在每一个人脸上,“梦想”脱口而出:买房、买车、创业、当书法家、“周游列国”、健康活到120岁……

  两场“征梦”,云泥之别。中国人从不敢有梦,到自由筑梦、自信追梦、梦想升腾,折射的是天地日新,“换了人间”。

  古老中国是怎样走出“覆屋之下,漏舟之中”的危局,凤凰涅槃,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亿万人民又是如何改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命运,当家作主,创造与过去5000年全然不同的历史?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是的,一切都始于百年前的1921年。一个崭新的政党,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胸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出发了……

  (二)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电视剧《觉醒年代》讲述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故事:1920年初,李大钊送陈独秀出京。途中,在海河大堤上看到成千上万灾民惨不忍睹的场面,他们深受震撼。李大钊问:“你想建一个什么样的党?”陈独秀答:“一个用马克思的学说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一个可以把中国引进光明,让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的无产阶级政党。”“你为什么要建这个政党?”陈独秀挥手指向灾民,热泪夺眶而出:“不为别的,就为了他们。”故事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却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衷——“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931年11月7日,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开始治国安民的伟大预演。在这里,共产党人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大纲,明确苏维埃全部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在这里,共产党人设立了外交、军事、财政、土地等九部一局,“部委”全部冠以“人民”称号;在这里,人民挺直了腰杆做主人!18年后的金色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宣告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毛泽东提出,“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这绝非历史的巧合。从瑞金到北京,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我们党须臾不忘、一以贯之、一脉相承。

  延安时期,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因炭窑坍塌而牺牲。毛泽东亲自参加了这名普通士兵的追悼会,并发表了演讲。这篇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影响深远,既是悼念革命战士的沉痛祭文,更是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光辉宣言。不久,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从此,“为人民服务”融入血脉、注入灵魂,召唤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百年党史的字里行间,就这样深刻地回答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党的奋斗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奋斗。一切为了人民,是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底色、最深刻的烙印。

  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邓小平同志写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当被问到“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近平总书记回答:“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党无己利,人无私心,念兹在兹赤子深情;言也为民,行也为民,载舟覆舟如履薄冰。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三)

  人民是江山,也是靠山。

  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的探索中,不少仁人志士未能认识到普通民众中蕴藏的力量,没有把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唤醒民众、依靠民众作为变革和革命的重点,力图依托少数精英完成对社会的改造,导致这些变革与革命“总被雨打风吹去”。

  殊不知,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和巨大潜能就像熔岩和地火一样,被长期压藏在普通民众心底。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那就是改天换地的伟力。

  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是中国共产党。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党的信仰所在;“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这是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走向辉煌的经验所在。

  你听过“无盐汤”的故事吗?今天的宁都县,饮食有一个特殊之处:所有的汤里,都不放盐。当年这里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敌人进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中央苏区极度缺盐。为了让红军吃上盐,宁都人民倾尽全力,刮净了自家的盐罐子,没人舍得往汤里放盐……“喝清汤”这个习惯,就此传下来。

  你看过一块珍藏在纪念馆里的门板吗?那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横渡于都河用过的门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集结于都。当地人民严守“红军战略转移”这个天大的秘密,捐出门板、床板、房梁甚至棺木,协助红军在每天傍晚架设临时浮桥,通宵渡河后,又拆除隐藏在河边,不留任何痕迹。红军主力在于都休整多日,直到顺利跨过长征第一渡,敌军都毫无察觉。毛泽东说,如果国民党“也学红军的长途转移,那是一定会被消灭的”,“因为他们没有人民的援助”。

  历史虽已远去,启示却凝固在今天的细微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放眼百年,一部党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大革命失败后,30多万牺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随我们党闹革命的人民群众;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正是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引领中国社会,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交织、几近亡国灭种的悲惨境遇,不可阻挡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历史充分证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

  历史充分证明,人民是坚实的靠山。亿万人民的托举,让红船从南湖出发,穿越激流险滩,终成承载民族希望的巨轮。

  (四)

  2021年2月25日,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梦想成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有媒体以《这事也就他能干》为题,写道:“反贫困,彻底地反对绝对贫困——就像过去彻底反帝反封建一样,其他力量都做不到,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因为“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因为无论走过多长的路,无论走到多远的未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行走在江西这片承载着革命荣光的红色土地,不时就能“遇见”这样的初心不改、使命传承——

  在瑞金沙洲坝列宁小学旧址,贴在墙上的一份“科目课程”表见证了苏区儿童教育的蓬勃发展。苏区时期,尽管条件艰苦,但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几乎村村都办起了列宁小学,大部分适龄儿童都得到了免费上学的机会。岁月流转,今天,随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步伐的加快,赣南老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不少学校都已建设了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教学体系,老区的孩子们实现了从“有学上”到“学得好”。

  在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90年前建的一座公园风采依旧。1931年,这里是赣东北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为改善民生,方志敏亲自筹建了党史上第一座人民公园——列宁公园。园内建有亭台楼榭、花圃路径,还有游泳池,群众随时可以入园游玩,这里也成为方志敏了解民情、和百姓促膝谈心的地方。时光飞逝,今天,在镇政府所在地,一座刚建成的人民公园与之遥遥相望,成为群众最喜欢去的休闲娱乐场所。“红色葛源”正努力建设“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产业美、治理美”的美丽集镇,仿佛与先烈隔空对话:“这盛世,如您所愿”……

  在井冈山茨坪林场白银湖村,一户人家的两副对联见证了党心民心心心相印。井冈山2017年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后,老百姓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春节前,村民邱冬华喜庆地在家门口贴上对联——上联:“脱贫全靠惠民策”,下联:“致富迎来幸福春”,横批:“共产党万岁”。而90多年前,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邱冬华的曾祖父邱启山也曾写下一副对联——上联:“分田不忘共产党”,下联:“幸福牢记毛委员”,横批也是“共产党万岁”……

  “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这首《不忘初心》,是党唱给人民最深情的歌。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要求“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到提出“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从“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到“一个也不能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党一脉相承的人民立场、一如既往的赤子之心、一以贯之的价值坚守。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

  “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镌刻在瑞金华屋村红军祠主墙上的十个大字,格外醒目。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五)

  一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小学课文,让新中国几代人耳熟能详。当年毛泽东在瑞金沙洲坝居住办公,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当他得知当地的群众喝不上一口干净水时,就带领大家开挖水井,还亲自下到井底铺砂石、垫木炭。从此,群众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后来沙洲坝人将水井取名“红井”,并立碑于井旁——“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一曲《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兴国山歌,经久不衰传唱至今。1931年,兴国长冈乡夏荒缺粮,红军家属刘长秀家只能以南瓜野菜充饥,村苏主任背了一斗多粮食送给她。第二年又闹春荒,乡苏维埃政府到200多里外的公略县找便宜米供给困难群众。1933年11月,碰到在长冈乡调查的毛泽东,刘长秀冲口说出了心里话——“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这样的故事在赣南苏区俯拾皆是。给群众送米送油,帮群众架桥挖井,为群众创办消费合作社……“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山歌不仅镌刻进历史风云,更镌刻进人民心中。

  有外国观察家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所有概念中,“群众路线”是最复杂和最带普遍性的概念,“包含着中共全部的秘密”,是“最为重要的软实力”。

  有学者分析,其他政党之所以没有完成“近代中国国家建构的历史任务”,原因正在于“都与民众不生关系,都成了水上无根的浮萍”,而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联系人民群众的党”。

  生命线,事物生存发展的根本因素,离开它就会失去生命。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从井冈山斗争时期把“做群众工作”作为三大任务之一,到强调“每个共产党员对争取群众的观念,要如和尚念‘阿弥陀佛’一样深刻,随时都要念叨‘争取群众’”,再到号召党员干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源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

  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党都不忘走好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每一个危急时刻,每一个转折关头,人民都“听党话跟党走”,将意志和力量凝聚于党的旗帜下。

  正是因为感动了人民群众这个“上帝”,在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才有那么多老百姓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当年兴国县23万人口,有9.3万人参军参战;瑞金县24万人口,加入红军和地方武装的也有5万多人,沙洲坝杨荣显家八子参军,满门忠烈。

  “人心就是力量。”任何奋斗目标,离开人民支持,都不可能实现。相反,顺应了人民要求,赢得了人民支持,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就像在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诞生地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党员干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创造性地推出文明幸福卡家庭积分制,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在红军村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村干部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学模范,树新风”“五好文明家庭评比”“信用农户创评”等活动,引导群众邻里和睦、互相帮助,一同发展“富硒食堂”、民宿与红色研学旅游等项目,乡亲们过上了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好田园生活;在弋横暴动打响第一枪的横峰县姚家乡,党员干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实施“一村一特色”工程,精心打造“黄道故居、好客王家、礼孝东山、耕读传家苏家塘”等秀美乡村,“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共产党人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永远不能变。

  生命线须永葆生命力。

  (六)

  2016年春节前夕,雨夹雪,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湿滑的山路辗转来到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看望乡亲们。

  在贫困户张成德家中,总书记一间一间屋子察看,坐下来同夫妇俩算收入支出账,问家里种了什么、养了什么,吃穿住行还有什么困难和需求。张成德的老伴拉着总书记的手激动地说:“感谢您来看我们,您可是国家的当家人啊。”

  总书记接过话茬说:“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帮你们跑事的。”

  行程万里,人民至上。

  从苏区干部把自己当作“人民的长工”,到大国领袖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勤务员”,人民,是我们党不变的价值指向。

  “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如是走出历史,如是走向未来。

  “光荣归于人民、感情系于人民、力量源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犹未老,一世纪正青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视线
   第06版:践行绿色发展·弘扬绿色文化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评与论
   第11版:安居
   第12版:体育
忠于人民,让我们共创历史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