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薇 本报记者 曹诚平
在吉水县文江社区,有一个“残疾人之家”,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悉心呵护这些“折翼天使”,使一个个残疾人在这里得到康复,融入社会,实现自立自强。
这里,连着家庭和医院
走进文江社区的“残疾人之家”,几名残疾人正在做康复训练。“我每天都来这里,做做康复训练、看看书,感觉身体和精神好了许多。”一名残疾人笑着对记者说。
“帮助一名残疾人融入社会,就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就能帮助一个家庭走出困境。”文江社区副主任李小娇说。
2017年,文江社区“残疾人之家”正式成立。600平方米的服务用房内,器械康复训练室、生活技能训练室、日间照料室、心理咨询室、阅览室等一应俱全,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残疾人之家”还成立了由社区干部、心理医生、康复协调员、社区医护人员以及精神疾病防治医生等组成的残疾人服务小组,打造一个连接医院与家庭的社区康复平台。
这里,培养自信和技能
在“残疾人之家”的农疗菜地里,几名残疾人正在为蔬菜浇水、松土、除草。“残疾人朋友通过亲手种植蔬菜瓜果,从中感受收获的快乐,体验到成就感,逐步培养起他们的自信心。”李小娇说。
李小娇告诉记者,“残疾人之家”为每一名残疾人建立了个人服务档案,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由专业人员免费指导他们进行工作疗法、娱乐疗法、农耕疗法等个性化康复训练;社区先后开展了水果采摘、游名人纪念馆、清明做艾米果、端午包粽子、中秋送月饼等活动,让他们体验到亲近大自然和与人交往的快乐;组织残疾人志愿者为社区群众服务,让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残疾人之家”每月都会开展家庭康复护理知识培训等活动,将康复训练从医院、社区延伸到家庭。
“残疾人之家”还将康复训练与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请专业老师教授绘画、编织、插花、剪窗花等手工制作技艺。
李小娇告诉记者,随着“残疾人之家”名气的扩大,来这里做康复训练的残疾人朋友越来越多。除了本社区30多人外,还有其他社区160多人。“残疾人之家”也先后获得多项全国性荣誉称号。
这里,让“折翼天使”起飞
“别看现在‘残疾人之家’很受欢迎,但刚开始,很多残疾人朋友并不愿意来。”李小娇说,“打破他们的自卑心理,是让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残疾人之家”成立后,社区干部多次上门动员精神障碍患者小黄来做康复训练,但小黄说什么也不肯来。社区干部就动员小黄的妈妈到“残疾人之家”学习穿珠子、编花篮,回家再教小黄。渐渐地,小黄对这些产生了兴趣。社区干部趁热打铁,动员小黄到“残疾人之家”来。如今,小黄病情有了很大改善,康复训练之余,还能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李小娇告诉记者,通过康复训练,大部分残疾人都能达到稳定情绪、缓解症状、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能力、融入社会的目的。“通过康复训练,已经有2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融入社会。看着这些‘折翼天使’过上了有质量的生活,我们心里也有了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