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铸就党建“钢铁之魂” 深度融合助力转型

——新钢公司以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钢全貌
去年,新钢1277名党员志愿者奔赴社区,50多天共义务奉献1万个班次,支援新余市城区疫情防控工作

  到今年6月,作为江西省历史上投资最大的环保项目,新钢公司新建的智能环保综合料场已经投入运行整整一年。这一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膜结构建筑群投运后,新钢原燃料粉尘无组织排放减少80%,实现了“用煤不见煤,用矿不见矿”的高标准清洁生产。

  负责新料场运转的烧结厂原料车间党支部书记郑作文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深有感触:“现在车间人更少了,任务更重了。但是一年来新老料场交接平稳,生产运行有序,这主要得益于车间47名党员骨干的带头作用,更得益于公司党委开展的‘三个三’党建工作体系建设。”

  郑作文所说的“三个三”党建工作体系,正是新钢公司党委为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一项成功举措。

  构建新钢特色党建体系——筑堡垒强队伍聚人心

  新钢公司党委始终坚持这样一个理念:党的政治优势就是国企的发展优势。只有不断创新强化党建工作,才能更大程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为此,近年来,新钢公司党委积极探索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在传承中不断探索、创新、强化企业党建工作体系建设,并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着力打造具有新钢特色的企业党建工作体系。

  ——2017年,新钢党委提出“1234”基层党建工作法,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的融合。

  ——2018年,提出“做精党支部、做强党小组”党建工作理念,并就党支部提出了“规范、协同、高效、精干”,对党小组提出了“仪式感、灵活力、先进性”的原则要求。

  ——2020年,新钢党委确立 “三个三”党建工作体系思路,即围绕基本组织、基本制度、基本队伍“三个基本”,紧扣切入点、着力点、支撑点“三个要点”,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个作用”。

  “三个三”党建工作体系建设开展之后,新钢党委首先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推动组织机构整合强化,公司党支部数量由249个调整为224个。公司党委重点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对所有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中培训,高质量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新发展党员90名。

  在“三个三”党建工作体系建设中,新钢党委推行党建“百分制”考核,及时下发党支部建设标准,确保了“三个基本”建设更为有力;公司各基层各单位则将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用好“党建+”,开展党建项目攻关、“先锋创绩”等活动,确保了“三个要点”抓得更为牢固。

  围绕“三个三”党建工作体系,新钢党委着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组建公司网评员队伍,制定《规范微信公众号、网络社交工作群和职工网络行为的管理办法》,做好微信公众号、工作群备案登记工作,并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作为干部考核、星级班组(员工)评定重要评价内容,及时了解职工群众所思所盼,加强舆情调研和思想引导。

  同时,新钢党委着力营造浓厚政治氛围,在全公司深入开展“担当实干、创新突破”主题活动,聚焦“转型升级冲千亿”“三全”降本创效活动,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汇聚转型升级冲千亿新力量;坚持围绕公司重点、难点、亮点,抓好新闻宣传,弘扬主旋律,进一步营造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良好氛围。

  一年来,新钢各单位聚焦抗疫保产、“三全”攻关、升改工程等工作,深化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突击队创建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759个、党员责任区165个、党员突击队76支进行攻坚克难、奋勇争先,使党建工作成为了看得见的生产力,确保了“三个作用”发挥更为有力。

  党建引领企业绿色发展——推动产城共融渐入佳境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典型的“城市钢厂”,近年来,新钢公司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推进清洁工厂创建,实现绿色发展,以看得见的产城有效融合,实现企业与城市、工业与生态的和谐共融。

  “十三五”期间,新钢累计在环保、清洁工厂创建、班组“三室一间”建设方面投入近40亿元,坚定不移推进创建清洁工厂工作。2018年,公司又启动投入超过10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工程,淘汰露天料场等一批落后产能及设施,实现了新钢所有工艺技术装备全部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主要排放指标大幅改善,为企业适应行业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近三年来,新钢确立了“主业提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相关多元”的发展思路,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了国有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截至2020年底,新钢公司累计完成环保投资100多亿元,建成各类环保设施200多台(套)。2020年环保运行费用超过20亿元,吨钢环保运行成本由过去的不足30元,达到现在的180多元。

  与三年前相比,新钢目前的粉尘、二氧化硫排放分别下降2.8%、15.5%,污染物均实现达标排放。其中,中水深度处理及回用项目投用后,可将生产系统的工业废水转化为新水重新利用,水质达到“纯净”水等级,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水资源利用率。

  新钢新的综合料场运行后,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绿色环保、生产高效两大核心难题。综合料场智能环保易地改造项目与正在建设的4.3m焦炉环保节能升级易地改造项目,共计投资达40多亿元,都是在不增加排放总量的前提下,完全为改善环境质量而实施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的综合料场智能水平、环保水平在国内钢铁行业首屈一指,目前行业内只有湛江和防城港相关钢铁公司拥有相等高水平的综合料场。新钢新料场有6个白色全封闭式大棚,让延续了60多年的全裸露堆放露天料场彻底告别历史舞台,每年可减少颗粒物排放9400吨。目前,新钢的物料储运已经进入“矿入棚、煤入仓、车加盖”的全新方式。

  今年5月31日,新钢7号烧结机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已经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今年底投入运行。这是新钢第一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也是为打造绿色钢铁而实施的系列环保技改项目之一。其他包括4.3m焦炉环保节能升级易地改造、含铁尘泥综合利用、高性能高牌号电工钢等环保技改项目,也正在全面推进。

  为了促进厂城融合,实现环境友好,新钢与地方政府合作投资2亿多元建设的袁河公园已全面投入使用。由新钢出资建设的“两路一桥”工程,在企业周边形成一道绿色防护林,成为厂区与新余市城区之间的生态屏障,为新余市空气质量改善作出了显著贡献。这两大项目建成后,不仅有效改善了新钢职工家属的出行条件,还大大提高了周边地块的开发价值,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为了全力配合新余当地“天工开物”发源地相关旅游品牌发展,新钢还将重点打造三条精品工业旅游路线,建设区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旅游品牌。

  经过多年的努力,“室内窗明几净、室外鸟语花香、厂区天蓝地洁、周边水清草绿”的环境新生态正在新钢逐步形成。城市发展与钢铁生产合为一体的新余市,PM2.5浓度均值下降14.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7%,列江西省第二,成功入选中国宜居宜业城市。

  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企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

  破解党建与生产经营“两张皮”症结,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是新钢党委近年来一直下大气力探索和追求的一个党建工作目标。

  为此,新钢党委瞄准“转型升级冲千亿”年度目标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降本创效等中心任务,在全公司广泛立项并推进“党建+”活动,确保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紧密融合的指向性和有效性。

  ——党建与深化改革紧密融合。作为国企综合改革“双百行动”试点单位,新钢于“十三五”末如期完成方案确定的19项任务。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就是“大部制”改革,近两年新钢先后整合19个单位、部门,减少了13个单位、部门建制。将岗技工资制、岗薪工资制改为岗效工资制,提升职工绩效考核权重。

  通过持续深化高效化改革,灵活调整优化机制,提升二级单位优岗减员积极性,2021年,新钢钢铁主业人均产钢量比“十二五”末提高了441吨。与此同时,公司在凤翔带钢、板加公司等子公司试点职业经理人制,以增资扩股等形式组建两家股权多元混合所有制企业。

  到“十三五”末,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职工医保、工伤保险等困扰新钢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全部得到解决,19个社区移交全面完成。新钢综合改革经验成为国企改革的亮点,受到国务院国资委的肯定和推介。

  ——党建与智慧制造、智能制造紧密融合。近两年来,新钢加快实施信息“连岛工程”,整合现有MES系统、智能门禁系统、二级单位局域网等信息平台,全面打通数据传输共享系统;加快了对传统工序的智能化改造进程,先后引入多功能智能炼钢系统、连铸全自动开浇和加渣技术、财务成本核算系统、产线质量跟踪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全流程“智慧物流”、协同办公系统、智能门禁系统。

  在此基础上,新钢大胆探索无人车间试点,全力打造无人操作的数字化智慧料场和计量集中控制中心。截至目前,多个智能制造项目有序推进、成效初显,为新钢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管理运行效率打下坚实基础。

  ——党建与科技创新紧密融合。“十三五”是新钢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的五年,科研研发投入50.1亿元,成功开发150余个高、新技术产品,高技能人才占比高于全国钢铁行业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

  2020年,新钢强化创新能力建设,科技研发投入12亿元,营收占比3.11%;并与多所大学、科研院所实现战略牵手,签订人才培养及就业基地合作协议;先后成功开发S460NL、590CL等43个新产品,稀土钢研发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实现小批量生产;获国家授权专利 58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项。

  其中,共产党员、新钢自动化部新自信公司经营部长王伟,带领团队通过改造、改革,使卷板厂酸轧设备的安装更合理、控制更完善,酸轧作业线的故障时间由每月的1000余分钟,下降到现在200分钟,每年可为公司创效达600余万元。团队的科技项目“冷轧酸轧自动化控制消化吸收与创新”,在2016年获新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每年可创效1200万元。

  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了新钢生产经营的又好又快发展。“十三五”期间,新钢公司从亏损22亿元一跃转为盈利178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从第477位提升至300位,经济效益步入钢铁行业第一方阵。

  今年1至5月,新钢生产经营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企业经济效益位列全国钢铁行业90多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第12位。

  基层亮点

  产业扶贫  花妍菇香

  作为大型国有钢铁企业,新钢公司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国企优势,利用产业互补、技术互补、人员互补的方式,推动精准帮扶,以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助推对口扶贫点——分宜县操场乡上松村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分宜县操场乡上松村有930户3768人,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40人,是新钢定点扶贫村。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为此,新钢把精准帮扶的重点放在产业扶贫上,积极帮扶贫困村在“输血”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其从根本上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

  从2017年开始,新钢先后出资帮扶上松村委建了小龙虾养殖基地、韭菜花种植基地。为提高扶贫产业收益,规避经营风险,2019年经原新余市扶贫办推介,采取“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模式在上松村扶植香菇扶贫产业。

  其中,由食用菌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和菌种,新钢和当地政府、当地致富带头人共同出资合作,在上松村建设了10个温控香菇大棚。2020年6月底,援建的10个香菇大棚已经陆续建成投用。至此,新钢在定点扶贫村上松村形成了小龙虾、韭菜花、香菇三个特色产业。

  目前,上松村18个扶贫项目均已完成,共新修通村公路、村组路、入户便道8200米,修建排水沟3500米,改水198户,改厕210户;有15名在校学生享受教育资助共计29850元,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

  国资声音

  中部崛起“新”新钢

  “十三五”期间,新钢公司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主要经济指标取得历史性突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中,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实现双提升,共计完成生铁4468万吨、粗钢4616万吨、材坯4385万吨,比“十二五”分别增长86万吨、281万吨、225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886亿元、利税261亿元,分别增长1091亿元、231亿元;利润由亏损22亿元到盈利178亿元;粗钢产量、营业收入实现“五连增”,经济效益位列行业第一方阵,经济总量由“十二五”末的中国企业500强第477位提升至300位。

  ——五年来,新钢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动能加速聚合。科技研发投入50.1亿元,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7项,其中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承担省级以上科技专项14个。新高棒、优特钢带、高牌号电工钢等轧材产线相继建成,成功开发150余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品先后获“优秀钢铁企业品牌”,有“江西名牌产品”3 个、“金杯优质产品”5个,产品广泛运用于石油石化、大型桥梁、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新钢制造”名片更加闪亮。

  ——五年来,新钢坚定不移推进综合管理改革,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新钢大力实施基于优岗减员、效能提升的“三项制度”改革,主业人均产钢量由429吨提高到870吨;同时已经全面完成19个社区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使企业真正实现减负轻装上阵,企业综合改革的做法和成绩得到国务院国资委表扬。

  ——五年来,新钢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持续进步。累计环保投资31亿元。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吨钢颗粒物排放量、水循环率、固体废弃物利用率等主要环保指标达到或好于“十三五”末目标值,无组织排放下降80%以上;累计节约51.41万吨标煤,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

  ——五年来,新钢坚定不移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民生保障更加坚实。“十三五”期间,新钢在岗职工人均收入增长58.15%,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增幅高于市区平均水平;先后启动完成5个小区4761户棚户区改造,并投资2.6亿元实施“清洁工厂”建设,相继完成14条主次干道改扩建工程,实施袁河公园、体育场地、厂区美化亮化工程等民生项目。

  企业链接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产能达千万吨的省属大型国有钢铁联合企业、江西省工业骨干企业。现有资产总值510亿元,在岗员工2.31万人,其中本科以上4472人,科研人员1264人。下属上市公司1家(新钢股份,股票代码600782),直属及参控股企业98家。2020年公司产钢990万吨,实现营收795亿元,经济效益列全国89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第一方阵,列2020中国企业500强第300位。

  新钢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集矿石采选、钢铁冶炼、钢材轧制及延伸加工于一体,拥有普钢、特钢、金属制品、钢结构、化工制品产品系列共800多个品种、3000多个规格的生产制造企业。公司板材生产能力达到700万吨/年,厚度覆盖0.28mm-380mm。新钢主体装备全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主要包括360m2烧结机、2500m3高炉、210t顶底复吹氧气转炉、105m/s高速线材、3800mm宽度厚板轧机和1580mm热卷、1550mm冷连轧、高牌号电工钢、优特钢带等生产线。

  公司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先后四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以及江西省船用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公司产品开发能力强劲,成功开发了海洋工程用钢、IF钢、临氢钢、低温移动式罐车用钢、耐磨钢、模具钢、汽车用钢、高牌号冷轧电工钢等几十类高端产品,广泛运用于石油石化、大型桥梁、军用船舶、核能电厂、航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李 军/文  (图片由新钢公司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新钢公司以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党建引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第04版:专题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视线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畅行
   第12版:体育
铸就党建“钢铁之魂” 深度融合助力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