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赣州市人民医院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有关要求和新形势下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高举党建引领大旗,奋发进取、主动作为,医院业务总量、诊疗人次、综合服务能力均位居赣州市第一、江西省第三,成为通过代表国际最高水平、最严标准JCI评审的三级综合医院及中国医院协会地(市)级医院分会副主委单位、江西省医院协会地(市)县级医院分会主委单位,在全省率先迈入全国地级城市百强医院,取得了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遴选中综合得分全省第一的好成绩,绽放出各项事业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夺目光彩。
突出政治引领,让党旗飘扬
在该院近日召开的医疗卫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动员部署会议上,院党委主要负责人谆谆告诫全院干部职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患者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提升医疗技术,改善医疗服务,以开展医疗卫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要把全院3500余名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就必须突出政治引领,强化思想建设。该院通过把理论学习列为党委会的首个议题、在每周院务会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市委相关会议精神、举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班等方式,将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有机融合,让党旗在思想建设的阵地上高高飘扬,全院干部职工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士气更加高昂。
院党委始终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从理顺运行机制入手,将党的建设写入医院章程,成立了党委深化改革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完善和修订了党委和行政议事规则,建立完善了副护士长以上中层干部考核管理机制,推行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和“荣誉退休”机制,实行了支部书记和科室负责人“双主官”制度,决策机制更加顺畅,为高速前行的“赣州市人民医院号”巨轮锚定方向。
打造战斗堡垒,让党徽闪耀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近日,该院三个党支部联合宁都县卫健委组织80余名党员来到宁都县小布红色旧址群,通过缅怀革命先烈、参观红色旧址、聆听红色故事、重走游击小道等全方位“沉浸式”红色走读形式,让党员们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该院狠抓党支部建设,持续增强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打造了坚强战斗堡垒。该院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工作,按照“把支部建在科室上”的思路,全院党支部总数调整至50个。严格按规定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活动,并经常性开展党性“体检”,实行党员积分管理,让支部永葆党性。严格培训教育,将每名党员的活动经费提高至每年1000元并用于创新开展活动,每年至少组织1次不少于32个学时的党员集中培训,至少组织1次党组织书记、专(兼)职党务干部培训,每年组织党员干部赴延安、井冈山等地接受红色实景现场教学。成立了业余党校,建成了“党建·院史”馆、党建文化长廊、红色图书角,形成了医学名人雕塑园、更上公园、科室文化林、永杏林、杏林春大舞台、健康步道“两园两林一台一道”党建活动阵地格局,打造了党建“更上”品牌,荣获全省“争创第一等党务工作”党务技能大赛事业单位党建项目二等奖。
争做先锋模范,让党员“发光”
行走在该院各个科室可以发现,该院党员佩戴党徽、党员胸牌上岗,党员职工自觉“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在每个支部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在科室设置了党员公示栏,党员的身份意识更加强化。在疫情面前,在急难险重的救护工作面前,该院党员始终冲锋在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凸显。全体党员内强技术、外树形象,用良好的医德、精湛的技术,赢得百姓的一致好评。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院党委发出“守初心、担使命,抗肺炎、战疫情”倡议书,近500名党员递交援鄂抗疫申请,医院遴选出57名作风过硬、技术过硬的队员,驰援武汉、随州。8名同志在湖北火线入党,院党委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医院还涌现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江西省先进工作者”“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赣鄱先锋”“江西省医师奖”“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江西省百名最美抗疫医师”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平时,各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活跃在紧急救援、扶危济困、公益义诊、健康扶贫、保文创卫一线,全院党员用实际行动,争做岗位先锋、争做服务先锋、争做廉洁先锋,践行着党员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在各条战线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从严治院,让党纪生威
治院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上,该院确定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和把握“严”的主基调,把全面从严治院持续推向深入。
该院始终坚持从严治院,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出台了问责管理若干规定,推行了纪委委员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制度,聘任9名行风监督员,架起了“高压线”;实现廉政党课“全覆盖”,常态化利用院务会、晨交班、科务会,持续加强对干部职工的“九不准”教育和廉洁从医、廉洁从政教育,筑起了“防火墙”;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开展了行风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对违反相关规定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挥起了“震慑棒”;完善了医德考评激励机制,制定并修订《赣州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晋升晋级、绩效等挂钩,开展了两届“医德医风示范科室”及“医德医风标兵”评比表彰活动,树起了“风向标”。
力促双向融合,让事业腾飞
党建工作不是空对空,而要落实到医院的每项工作中,落实到推动医院转型发展之中。该院力促党建与业务深度结合、双向融合,在党建引领下,医院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医院管理持续提升。深入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省级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现代医院运营管理师培训,完成了北院升级改造和南院品牌打造“两大工程”,构建了涵盖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4个维度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持续完善RBRVS+DRGs绩效评价模式及医院运营管理系统(HRP),创新推出了职能科室“分片包干、挂点联系”“限时办结”、组团服务临床医技科室等举措,全面推行了病区主任负责制,开展了“限药”“限耗”“控费”专项整治活动,医院运行高效有序。
诊疗能力持续增强。在全省率先开设介入、男性、睡眠、日间等特色专科,新增生长发育、戒烟、癫痫、药学等近20个专病门诊。建立了赣州市航空医疗救护基地,成为了市级紧急卫生应急救援基地、市运动员医疗保障中心、省1级创伤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成了全市首个独立消化介入手术室,赣州市消化内科、神经外科等13个区域医疗中心落户该院。实施了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在省内率先运用微创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和率先开展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颅底内镜技术等一大批先进手术。
质量安全持续巩固。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专科运营助理制度,牵头制定了《赣州市6S管理推广实施方案》,构建了综合竞争力及专科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实施了DRG绩效管理应用与医保支付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常态化召开DRGs数据运用分析季度分享会,在医院层面推动安全文化调研和“质量安全月”等活动,实施了医院风险量化评估与改进,完善了风险防控策略和应急管理体系,挂靠该院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增至33个。
学科建设持续进步。设立了“人才引进伯乐奖”,推出了千万元安家费、200万元年薪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举措,实施了医学领军人才、青年医学人才“双十”计划,举办了三届“医学博士赣南行”活动,开展了低职高聘并成为全省首家开展卫生高级职称自主评审的地市级医院。建立了葛均波院士工作站、李兆申院士工作站、李佃贵国医大师工作室、孙永强教授名医工作室。召开了科技表彰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动员部署大会,科研中心试验室正式投入使用,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规范运行,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神经外科(胶质瘤)、脊柱外科(微创)成为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风湿免疫科、影像科(含放射科)成为江西省医学省市共建学科,消化内科等9个学科被评为赣州市第三周期医学领先学科。
就医体验持续改善。在省内较早试点推行床旁结算、电子入院模式,在全市率先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启用互联网医院,成为全市首家多平台上线凭电子医保卡就诊并可自助挂号、报到、缴费的医院,探索了“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无纸化门诊退费、3D导航、刷脸支付、AI导诊、检查报告单自助打印一应俱全,自助预约率、自助缴费率分别达到90.15%、49.59%。成立了预住院中心、住院服务中心,重建了志愿服务中心,开设了夜间门诊、名医馆、上工馆,建成了咖啡吧、书吧,投放了共享轮椅、共享按摩椅、共享充电宝,全面推行了“两个即时”“两个不停”“三有”查房、“三全”护理、“六个一”“六个有”“早问晚安”等服务,出院随访率超过92%,出院患者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8.5%以上。
协作交流持续深化。加强了与中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等国内知名院校及附属医院的联系,与上海瑞金医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较早实行以医师双向流动、服务双向支持、患者双向转诊为主要内容的“三双向”模式,取消了正高职称专家在全市范围执业的审批备案,成立了赣州市“城市—基层”医师联谊会、赣州市人民医院城市医联体,与宁都等县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市医疗急救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组建了13个专科联盟,与17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建立了医协体,在6家县级医院挂牌博士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