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建区西岗村:

芦笋节节高 生活年年好

  本报记者 吴欣荣

  仲夏时节,记者走进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西岗村,只见一栋栋新颖别致的小洋楼井然有序地分布,人们有说有笑。村庄不远处,成片的芦笋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地里忙碌,一派丰收和繁忙的景象。

  曾是省级贫困村的西岗村,因交通不便,又没有产业,村民纷纷外出务工。近几年,西岗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千方百计为村民谋幸福。村里充分利用成片旱地多的优势,通过流转土地,引进有实力的农业企业进行产业化经营,以建蔬菜大棚和整合多级扶持资金入股等方式,大力发展温室大棚芦笋种植产业,拓展产业链,打造田园综合体,形成村企携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村民致富和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发展之路。如今,村庄变美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里还办起了颐养之家、文化室。

  7月3日,在西岗村党支部书记陈小旭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里的千亩芦笋基地。“以前,我在外面做厨师,一个月虽然有6000多元的收入,但既辛苦又照顾不到家里。去年,看到村里的芦笋产业发展得很好,我就以劳力入股了5亩温室大棚芦笋,每年按30%的利润分红。”在芦笋种植地里,村民李小平一边锄草,一边笑着和记者交谈。以前外出务工,现在自己在家门口就业,不仅收入增加了,还能照顾家里,一举两得。

  谈起村里的这些变化,李小平称这一切要感谢村两委班子。为了发展好村里的产业,让村民有活干、能挣钱,村两委班子邀请江西农业大学专家到村里实地考察,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土地流转和规模种植,既盘活了闲置土地,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又让村民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2017年,西岗村引进以芦笋种植、精深加工、示范推广为主的南昌禄祺实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0多亩,并通过“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推动社会资金、科技、人才等集聚,推进产业发展和村民分红增收。村里成立芦笋产业协会党支部,吸纳党员能人为芦笋产业发展献计出力;与南昌禄祺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从上级相关部门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全部投入建设芦笋种植大棚,大棚再租给公司,并按一定比例进行分红。由此,西岗村从2017年的“空壳村”,到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举达到20.4万元。除38户脱贫户长期在芦笋基地就业外,基地忙时,平均每天还吸纳100多名村民务工,带动这些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元。

  在梦飞田园芦笋基地,脱贫户王荣华正在给地里的芦笋施肥,他告诉记者:“在基地干活一个月有3000元收入,自己种的其他农作物也有不少收入,这几年的日子是越过越好。”

  梦飞田园芦笋基地是返乡创业村民李建投入800多万元,租用村里400亩土地打造的田园综合体。基地充分利用芦笋的品牌效应,打通芦笋产业上下游链,在基地种植观光芦笋、荷花等,建立研学课题站和田野实训基地,进而推动农旅深度融合。

  “芦笋产业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村民还能获得劳力入股的分红。另外,每个村民每年还有500元的流转土地租金收入。”陈小旭告诉记者,“种植芦笋能挣钱的事例迅速传开,这几年,外出务工的村民又纷纷回来创业,产业发展的文章越做越好。”

  “村里的芦笋产业越来越兴旺,我们的收入越来越多,小康生活越过越舒心。我家刚装修好,还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聊起如今的幸福生活,村民陈贤武神采飞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旅游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区域
   第11版:财经
   第12版:体育
筑起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屏障
南昌出租车加收1元燃料附加费
“亲情连线”让留守人员与家人“云团圆”
湾里管理局上门为群众办残疾人证
乐享暑假
德兴给中草药种植上保险
青山湖区整治建筑垃圾运输行业
芦笋节节高 生活年年好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