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圈者:因“融”而兴

——如何推进大南昌都市圈
昌景黄高铁余干段一号预制梁场。
市民在抚州市社保局办事窗口办理业务。
观看精彩内容 请扫二维码

  本报记者 黎 军 殷 勇 宋思嘉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流水潺潺,曲径通幽。

  这不是风景名胜区,而是知名药企华润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制造基地——江中药谷。

  在这个坐落于南昌湾里的“中国最美工厂”里,全球首个无人中药液体生产车间和原生态森林、湖泊融为一体,兼具科技感和生态性。车间里听不到嘈杂的机器轰鸣声,只有上百个机械手和智能运输小车配合完成提取、纯化、配料、灌装等生产工序,整个流程智能且高效。

  “去年10月,位于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内的华润江中科创城现代中药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正式开工,未来将与江中药谷共享研发资源,推动转型升级,撑起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的‘双核’。”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华润江中在两地进行跨区域产业布局的背后,正是南昌市和赣江新区充分发挥各自科研技术、产业基础、政策机制等优势,助力大南昌都市圈中医药产业迈向融合发展新阶段的生动实践。

  经过数年探索,不仅仅是中医药产业,也不单单是南昌市和赣江新区,大南昌都市圈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融合元素。

  受益于基础设施相融,各地往来更加便利和频繁;获益于产业相融,各地经济发展有了新动能和新活力;得益于公共服务相融,圈内居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融”之前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织起一张整体融合网

  近日,采访组来到于去年底全线贯通的S208省道余干县鹭鸶港至九龙段公路改建工程的起点,这里道路平坦、车水马龙。余干县发改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是S208省道的重要组成段,也是我们加强与进贤县联系的主要通道,对于完善鄱阳湖区域路网布局,促进余干更深层次地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具有重要意义。”

  就在此不远处,离杭长高速余干出入口仅2公里的昌景黄高铁余干段一号预制梁场,也是满眼火热的施工场景。

  2023年,这条高铁通车后,余干到南昌只要半小时。同时,依托未来的余干高铁站,以及近在咫尺的杭长高速、S208省道,一个立体化交通网将支撑起一座现代化高铁新区,重点发展与大南昌都市圈相配套的产业,使余干真正实现融圈发展。

  有了圈内每个城市的努力,不知不觉间,一张以南昌和赣江新区为核心,以九江、抚州和丰樟高、奉靖、鄱余万组团为主要节点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内畅外联的“1小时”都市圈多层次综合交通网,正在加快形成,推动大南昌都市圈的区域整体融合。

  在南昌市东湖区上班的胡先生,因为有了舒适便捷的139路直达公交车,每日下班后都可以回老家永修县居住,成为跨城通勤一族。在南昌帮子女照看孙子的高安市民王阿姨,也习惯于周末乘坐高铁往返于两地之间。“我在南昌坐地铁2号线到西客站,再乘坐高铁,15分钟后就能到高安。”王阿姨说。

  于是,工作、生活、学习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在都市圈内加速资源的有效整合,并成为都市圈迈向整体融合的重要标志。

  “加速大南昌都市圈融合发展,实现道路等基础设施一体化是首要前提。”调研采访中,这已成为圈内各单位的共识。

  然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涉及广、见效慢,特别是道路建设往往横跨多个县(区),乃至设区市,各自之间诉求不一、财力不同,导致一些项目进展受阻。

  南昌市三清山大道南延至南外环高速对接丰厚一级公路项目,一旦通车,将打通南昌、丰城两地的快速通道,减少绕行,加快两地的融合发展。该项目两年前就列入了大南昌都市圈发展合作重点事项,但推进缓慢。

  合肥都市圈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此类问题,合肥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省会城市和核心城市,合肥在互通互联项目中会作出更大贡献或直接出资支持。比如,合六南通道对六安的拉动作用显于合肥,但合肥主动投入100多亿元以完成项目建设。

  对此,省发改委地区经济处处长朱建军认为,“融”的关键是齐心协力、携手合作,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南昌要彰显省会担当,其他城市也要发挥各自作用,积极对接。与此同时,省级层面将统筹推进实施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加快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空港、航运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实施,强化合作机制的刚性约束力。

  “融”之关键——产业发展共生共赢串起一条深度融合链

  3月中旬,采访组来到位于南昌、抚州两市接壤地带的昌抚合作示范区,惊奇地发现,这里没有林立的厂房,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生态田园气息。看似“含金量”不高,但当采访组走进态何源田园综合体,却感受到别有乾坤——大棚里,百香果、芒果、芭蕉等果树郁郁葱葱;养殖区,大闸蟹、小龙虾、加州鲈鱼等水产琳琅满目。更重要的是,项目自2017年落地,已实现了8000多万元产值。

  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志明介绍,立足于打造成南昌后花园的定位,他们还围绕现代农业、休闲康养、生态旅游三大产业,引进了家和·十里莲花健康小镇、华宸农业蔬菜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项目。

  建设昌抚合作示范区,可以视为大南昌都市圈推动产业融合的有益探索。

  大南昌都市圈是一个经济圈,而非行政圈。因此,最具经济属性的产业融合程度,是这个都市圈是否成功的标志。

  前不久,万年县领导带领招商局等职能部门专程到赣江新区对接项目,两地准备以飞地经济模式打造产业协作区,助推万年融入昌九电子信息带。几乎同时,江纺也从南昌来到万年,将借力万年已有的纺织产业基础,共同打造纺织新材料省级重点产业集群。

  在九江市采访时,有关部门负责人则高兴地向采访组亮出了昌九两地旅游产业融合的成绩单——庐山西海温泉、白鹿洞书院等10家景区加入“南昌旅游一卡通”,开展两地联合营销之后,售卡量达28万余张。仅去年,九江市使用一卡通出游人次达120余万,南昌人到九江加盟景区旅游人次达240万。

  融合带来实力,融合创造双赢。不过,在产业一体化备受关注的背后,也难掩一些不足和短板。

  受限于用地条件,南昌小蓝经开区的一家线缆生产企业于2013年8月签约入驻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园,建设中压生产线厂房。2016年5月,项目一期投产后,与留在小蓝经开区的低压生产线形成互补。然而,这样的融合尚处于低层次,只是转移企业一部分业务至圈内其他城市,或在外地开设分支机构,距离以产业高端化、集聚化为标志的高层次产业融合差距较大。

  在大南昌都市圈各地调研,发现不乏诸如此类的问题:或因产业缺乏互补性,合作没有基础;或因产业结构趋同,同质化导致竞争唱了主角,“各自为战”较多,“精彩配合”较少。作为大南昌都市圈核心的南昌市也反映,尽管拥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航空装备四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以及虚拟现实、现代轻纺、汽车、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但这些产业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是总量偏小、竞争力偏弱,“自己都吃不饱”,辐射力有限。

  基于此,南昌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建议,大南昌都市圈在产业融合上,应积极发挥都市圈“核—极—轴”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中心两板块五片区多支点”的产业空间格局,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避免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和区域市场分割,从而实现合作共赢。

  “融”之助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连起一条协调融合线

  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人民获得感上。

  无论是在省级层面的发展规划里,还是在每年的大南昌都市圈市际联席会议中,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都是都市圈建设发展的重点。

  抚州市民张女士感触颇深,她说:“我在南昌退休后,回到抚州老家生活。原来,我每年都要到南昌完成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随着昌抚两地系统对接成功,现在数据跑路、人不跑腿,极大地省去了我们退休人员在居住地与参保地之间来回奔波的麻烦。”

  从社保到医保,从教育到医疗,从政务服务到智慧城市,大南昌都市圈民生服务共享网越织越密。

  在高安,投资28亿元、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南大二附院蓝城分院项目设计方案已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讨论。同时,高安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已经和省人民医院、南大一附院、南大二附院等11家医院建立了医联体业务关系。在樟树,市人民医院与南大二附院组建医联体医院,积极推进省中医院托管樟树市中医院。此外,南昌市目前与都市圈内城市已实现人员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去年11月,大南昌都市圈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合作正式启动。

  一个大家肉眼可见、内心可感的“幸福圈”已然成形,圈内居民对大南昌都市圈的认同感也随之越来越强,使得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不断助推着都市圈的区域协调融合。

  然而,喜中有忧的是,大南昌都市圈的融合,在人力资源共享、社会保障、生态联防联控等领域尚需进一步创新、发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采访中,大南昌都市圈内不少企业反映招工难、人才缺的问题。合肥对此则探索出人才资源共享的做法:一是每年春季组织市里重点企业,到周边县(区)举办招工引匠跨区对接活动;二是建立跨区的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信息发布系统;三是在省内外建立输出劳务服务协作站,通过这种劳务协作关系实现不同地区间用工和人才的有机流动和供需渠道的畅通;四是开展高层次人才的跨区服务,对人才专技进行异地互认,仅去年异地互认高级职称17人。

  而对于涉及社会保障的有关问题,合肥开展劳动监察联合执法,去年跨区办理了24起欠薪协查案件;推动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共享、区域信用合作共建,通过信用信息互认机制、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提高信用信息共享及成果运用的质量和效率。

  差距就是努力的方向。省发改委提供的一份《推进大南昌都市圈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显示:今年,大南昌都市圈将进一步聚焦公共服务一体化,谋划开通若干条南昌市至都市圈内城市的公交线路,配套研究制定减免或取消已开行城市公交高速公路收费的政策。同时,落实都市圈内公积金异地贷款一体化政策;推进社保跨区域申报及异地受理协同经办工作落实;健全大南昌都市圈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点触发监测和预警响应机制……

  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发展再到公共服务,从责任担当到发展共赢再到民生互融,大南昌都市圈逐步从共生走向共荣。

  一幅因“融”而兴的幸福蓝图正跃然而出。

  短评

  精通融合这道“法门”

  黎 军

  龟兔赛跑的故事,当放到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去演绎,就不只“缓慢但坚持就会赢得比赛”这样一种解读了。兔子虽有跑得快的优势,但没有乌龟水陆两栖运动的本领。如果给龟兔下达一项在规定时间内跑完一段陆路、游过一条河流、龟兔均不可能独自完成的任务时,要达到胜利的彼岸,唯一的办法是发挥各自核心竞争力,进行互补性合作。

  由此可见,当我们不再与竞争对手较力,而共同关注如何完成某项任务时,大家会表现得更好,取得更大的效益。

  这,就是竞合,既有竞争又要合作。

  对应于都市圈来说,其繁荣兴盛的题中应有要义和最难点即在于此——产业竞合。

  我们知道,圈内各个城市虽经济能级不一,但各具特色和优势,这种差别化和蕴含的叠加效应正是建圈的依据和价值所在,都市圈的运行机制给资源整合、要素流动及效力呈现提供了良好平台。由此,都市圈能否实现产业协同、层次性发展,取决于城市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互补与合作程度,取决于圈中城市依照职能定位、自身长项短板而采取的融合方式:或联合、或错位,或勇做头雁、或甘当配角……

  除了产业竞合,圈的融合还体现在多个层面,每个城市主体也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不管“融”什么、怎么“合”,解放思想,突破“行政圈”羁绊,完善和巩固协调推进机制,以高效的机制保障决策的落实,才是举纲执本之道。在这个大前提下,交通基础设施的融合,公积金、医保、公交等公共服务的同城化,才能切实打通人流通道,带来商气聚集,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融”出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圈已成局,路径已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融”才能发生正向的化学反应,产生1+1>2的深度成效。每位圈友亟须乘势而上,起而“融”之。

  他山之石

  创新:合肥都市圈的最亮底色

  本报记者 钟珊珊

  自2006年以来,从“省会经济圈”到“合肥经济圈”,再到“合肥都市圈”,十余年间,合肥都市圈实现了不断扩容和战略升级。目前,已拥有“八子”的合肥都市圈,以安徽省四成左右的土地和人口,创造了全省约六成的经济总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默默无闻”到“迎风起舞”,合肥都市圈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是创新!

  4月中旬,采访组行走巢湖之滨,从量子大道、科学岛、安徽创新馆等一个个城市地标,以及九章计算、量子显微、墨子号卫星、人造小太阳等一项项“高精尖”技术中,感受到创新的脉动。

  在安徽创新馆,可以完成舞剑、切割等复杂动作的机器人,芝麻大小的5G滤波器芯片,全球最大口径的磁共振设备……一件件硬核科技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多年来,合肥坚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如今的合肥,北有“中国屏”,西有“中国芯”,中有“中国声”,南有“中国车”……一个个特色产业集群加速集聚,让这座“大湖名城”不断走向“创新高地”,更为合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合肥都市圈的创新,不止于科技,更在于思维观念的破旧立新。

  在高新产业中,显示屏被誉为“烧钱大王”,而国内的显示面板产业又长期被海外垄断。为改变现状,合肥大胆投入,敢于挑战“卡脖子”技术。

  十年磨一剑,正是靠着独到的眼光和创新的土壤,合肥才最终站上了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的制高点。

  在当地,江淮与蔚来的“牵手”,被传为佳话。

  江淮是安徽的老牌车企,有着深厚的制造基础;蔚来是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在研发设计和销售方面有优势。两者在“合肥模式”的催化下,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生产出蔚来ES8等产品,填补了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的空白。

  创新,照亮了传统制造业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转型之路。

  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是生产搅拌车、液罐车的企业。庞大笨重的罐体,让人很难与高科技联系起来,可是走进生产车间,采访组却发现,企业最新研发的搅拌车粉末喷涂生产线,不仅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而且实现了固废和废气的零排放。生产线上,自动焊接机器人、智能无人运输车随处可见……

  论资源禀赋,芜湖并无优势。可就在这片土地上,涌现了傻子瓜子、奇瑞汽车、海螺水泥、三只松鼠等一个个响当当的品牌,创造了一个个“无中生有”的产业奇迹。

  这便是创新的魔力!从单点到全域,创新,已然成为合肥都市圈的最强基因、最亮底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如何推进大南昌都市圈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评与论
   第11版:广告
   第12版:体育
圈者:因“融”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