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稻制种为农户播下“致富种”

  本报记者 曹诚平

  “今年风调雨顺,水稻长势很好,达到预计收益不成问题。”8月28日,横峰县葛源镇黄溪村水稻制种大户蒋水生站在制种基地边,望着绿油油的制种田,高兴地说。

  蒋水生是黄溪村的水稻种植大户,从种植普通水稻转变为从事水稻制种,得益于2011年,江西兴安种业有限公司在黄溪村设立水稻制种基地。“当时,村干部动员我带头搞制种,我还有点犹豫,毕竟种了半辈子田,一直都是买种子,现在反过来搞制种,心里没底。”蒋水生说。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蒋水生拿出10亩田进行制种,当年每亩纯收益达1500元左右,是种植普通水稻的几倍。尝到甜头后,蒋水生扩大了水稻制种面积。如今,蒋水生已流转农田85亩,专门从事水稻制种。

  在黄溪村,像蒋水生一样从事水稻制种的农户,已发展到100多户,其中制种大户10户。

  黄溪村党支部书记蒋丽萍告诉记者,江西兴安种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黄溪村建立长期稳定的水稻制种基地。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不但提供稻种、农药、化肥,还为制种田购买农业保险,派技术人员定期查看农作物长势,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并定期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目前,黄溪村水稻制种基地面积已发展到近700亩,占黄溪村农田总面积的1/4。基地主要从事“建优381”水稻制种,是科技部成果转化品种,所产种子全部由公司统购统销,农户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每日清晨,村民李永海就会准时来到蒋水生的制种田边,仔细察看水稻长势。李永海是蒋水生结对帮扶的脱贫户,也是制种基地的固定务工人员,每年有固定的务工收入。蒋水生告诉记者,他的制种基地每年需请用工200多个,村民在基地务工,每日工资130元至150元,为村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省人社厅驻黄溪村第一书记闵掌国告诉记者,黄溪村的自然环境、土壤条件很好,十分适合发展水稻制种产业。下一步,村里将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机械化、规模化”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制种基地面积,加速选育推广更多更好的新品种。

  黄溪村的水稻制种基地,只是横峰县发展制种产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横峰县水稻制种田面积已达1.06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农户增收,水稻制种为农户播下了“致富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广告
   第12版:体育
4462万元中央彩票公益金资助我省社会公益事业
把“土特产”做成了“品牌菜”
萍乡七旬老人去世 捐献遗体作医学研究
连续20年发放奖学金奖励学子
水稻制种为农户播下“致富种”
火龙果成“致富果”
摸清民情解难题
湿地美 鸟儿飞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