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仲俞 刘 静
个头不高,才1.5米出头,留齐耳短发,多穿平底鞋。如果不穿制服,看外表,怎么都跟“法官”二字联系不起来。
声音脆润,语速极快,说案件滔滔不绝,谈事理入木三分;调解纠纷以理说事,法庭判案一槌服众。今年42岁的她,扎根基层法庭17年,先后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优秀法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模范法官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今年6月,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她叫周淑琴,贵溪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泗沥法庭庭长。
初心
周淑琴中学毕业那年,供职于供销社的父亲让她报考了供销技校。1997年,周淑琴技校毕业,被分配到基层供销社,卖起了化肥农药。
那些年,市场经济大潮已涌向农村,出现了一些皮包公司,供销社很多停薪留职下海的职工被骗。官司打到法院,法院判决后执行,被骗的人拿回了钱。“这时候,我开始有‘执行’的概念,对穿制服的人,特别是法官,非常崇敬。”周淑琴说。2000年,她放弃供销社的工作,考入南昌大学成人本科法律专业,脱产学习4年。
学习结束,她考上了公务员,进入贵溪市人民法院,被分到了基层法庭。
做了10多年执业律师的黄涛,因为一桩案子对周淑琴刮目相看。
案件简单:当事人和她两个小孩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残疾。她老公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但却在做工时不幸身亡。当事人的姐姐寻求法律援助,找到黄涛。“我想法很简单,”黄涛说,“我帮她起诉,拿了钱,把孩子交给孤儿院,孩子有所养,有所依,就可以了。”
但是,案子到了周淑琴手上,她说,把孩子放到孤儿院,不是办法。被告是两个小孩的亲叔叔。周淑琴对被告说:“赔偿的钱,不论是调解或判决下来,你可以不支付,但条件是小孩放在你家里养。你们毕竟是亲人,相信你会善待他们。”
泗沥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副站长叶根才当了几年人民陪审员,谈起周淑琴直竖大拇指。因为很多案子在他看来,三分钟能解决的事,周淑琴却要花上三四个小时。
两兄弟为了一栋房子的继承问题打官司。“在我看来,这个案子非常简单,槌子一敲,房子一人一半。”叶根才说。但周淑琴却调解了三个多小时,先是在法院院子里调解,下雨了,她就和当事人站在走廊上说。“我后来就问她,三分钟能做的事,你干嘛用三小时去做?她说,判,得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调,得到的是家庭和谐、亲情融洽。”
泗沥法庭副庭长李进原来在刑事庭工作。他说,以往办刑事案子,会把法官的气派端得足足的,但到了泗沥法庭办家事案,就得学着周淑琴,放下身段,跟老百姓打成一片。
“老百姓打官司,就是把公平托付给你了。”周淑琴说。下村送达、调解,都希望能够送达、调解顺利;哪怕调不好,也为今后打下基础,以后再调,成功几率就大。“农村很多事单纯用法律去衡量行不通,表面看,是100公斤谷子或200块钱的事,其实关键是当事人心里都有一口气在。跟他们聊聊天,听他们倾诉,也许这口气就消掉了。”
周淑琴善于借助“多元解纷”渠道,联系特邀调解员、家事调解员,共同做诉前调解工作。“只有平时多和村干部、群众充分地沟通和交流,才能获取大量的、真实的信息,以后要向某个村了解当事人的情况,就容易开口,也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如果我跟群众都是泛泛之交,关键时候就不容易从他们那里掏到心里话。”
有人问周淑琴,这么耐心细致做调解,为了什么?她说,为了案件少到法庭上来。“化解总比判决好。判决之后要执行,执行困难,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我所做的,就是把人民法庭的前沿阵地功能再往前推一推。”2019年,泗沥法庭共审理300多件案子,去年受理了120件;今年前8个月,受理117件。
深情
这是一份简短的民事裁定书,短得只有数百字——
申请人毛某于2016年4月20日向本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毛某称,她老公自结婚以来从不关心她,并数次殴打她。2016年3月31日,她老公再次殴打她,造成她轻微伤……
法院经过审查,认为毛某因面临遭受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应该受理。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裁定:禁止被申请人威胁、殴打毛某。如被申请人违反禁令,法院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裁定书末尾写着“审判员:周淑琴 2016年4月22日”。
这是一份特别的民事裁定书,裁定书的文号是“(2016)赣0681民保令1号”——这是贵溪市人民法院向申请人发出的第一份人身安全保护令。据了解,这也是江西省第一份向申请人发出的人身安全保护令。保护令发出的日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庭暴力法》)施行之后的第53天。
贵溪市人民法院院长童力回忆,2016年4月初的一天,周淑琴来到他办公室,报告她从省里参加完《反家庭暴力法》培训,就接到了一个因家暴起诉离婚的案子。当事人起诉后,她老公还威胁要打她。“作为一个女人,我没办法容忍!”周淑琴对院长说,“正好刚学了《反家庭暴力法》,我觉得可以建议当事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用这个保护令来制止施暴的人,保护弱者。”童力问她程序上有没有问题,周淑琴说,《反家庭暴力法》刚施行,程序上不一定跟得上,但她会把握好。就这样,贵溪市人民法院发出了江西省第一张人身安全保护令。“这体现了周淑琴同志的爱心,体现了她对法治精神的追求。”童力说。
在拟定这份裁定书时,周淑琴字斟句酌。原因是当时江西还没有哪个法院作出过这样的裁定,没有可参照的文书格式、认定证据标准等。她多次同省高院民一庭法官沟通请教,终于拟定了这数百字的裁定书。“家暴伤害的不仅是夫妻关系,还有无辜的孩子。这张保护令承载着我的期望。”
周淑琴的感慨来自她的调研。她把泗沥法庭和贵溪市法院各个庭室的家事案件逐一归纳、分析、总结,发现婚姻家庭类案子,起诉时说被家暴的非常多,但是开庭时能提交证据的,100个案子里也找不到一个。她走农村、进社区,做反家暴宣传。有一次,她正在录制反家暴宣传节目,一女子闯进演播大厅。只见她情绪激动,问周淑琴,作为一个旁观者,如果遇到别人被家暴,可不可以报警?周淑琴斩钉截铁地说:“可以报警,应该报警!”
她把手机号码向群众公开,随时接听咨询。
德治
一名当事人在离婚诉状上数落妻子种种不是,要周淑琴教育他妻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周淑琴批评这名当事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是动物!就凭你诉状上这句话,我就不同意你们离婚!”
一位老大爷得了征地补偿款,买了新房,就想把妻子赶出家门。周淑琴了解到,老人和妻子是半路夫妻,他没房子住的那些年,都是住在女方家。周淑琴严厉批评老人:“你做人不能这样啊,没房子时住老婆家,有了新房又不要老婆了。我不会判你离,下次你再来,还是不会判你离!”
一段时间,高价彩礼攀比风越来越严重,周淑琴结合案例,到贵溪农村巡回上课:“这家女儿出嫁,要了多少彩礼,那家说,我女儿不比这家差,彩礼一定要比这家的多。攀比风害死人,女人的价值不是靠彩礼去衡量的。”
…………
周淑琴进村普法,看到小孩子,会给他们讲些故事,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看到村民,她就叫大哥大姐、爷爷奶奶、公公婆婆。泗沥镇王湾村有个赡养案,儿子不肯给父亲200公斤谷子。老人找到村委会,让村干部评理。村支书向周淑琴求援。周淑琴来到老人晚辈家,先讲道德,后讲法律,花了3个多小时,做通了晚辈的工作。
“本院认为,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更是人之基本准则。古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和睦之道德准则。鸦尚有反哺之孝,羊且知跪乳之恩,更何况人乎……”2019年9月28日,周淑琴在一份民事判决书上写下了数百字的“感言”。这起赡养纠纷案并不复杂,判决书在道德层面与法律层面同时陈述,从《婚姻法》到《老年人权益法》,从“家和万事兴”的家风家训到“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的古语,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既是一纸判决书,更是一篇道德“提醒告诫书”。
“仁义礼智信,法律是底线。”童力说,“底线思维当然是必需的,但是如果能像周淑琴那样,多从道德层面去化解,更有利于社会和谐。‘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德法共治,周淑琴一直在实实在在地践行。她丰富了法官的内涵,是一个真正的法官,一个接地气的法官,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法官。”
担当
周淑琴个子小,在公安部门工作的丈夫李军很担心:“审案子,特别是执行的时候,你要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如果他情绪不对,你要赶紧控场。”他还对派出所的同事说:“拜托你们多留点心,一旦法庭有情况,出警要快点,不要让我老婆吃亏。”
周淑琴同事说:“别看她个子小,在法庭上气势一点也不弱。”
有一次,周淑琴正在审一桩案子,一方当事人突然冲到另一方当事人面前打了对方一巴掌,周淑琴噌地站到两位当事人中间,呵斥动手的一方。“法庭干警就两三个人,我不上谁上?”她说。有一次审案,一当事人不时捂裤袋,周淑琴看出了蹊跷,就问他:“口袋放啥啊,带了什么宝贝?是不是带了证据来,想拿给我们看?”当事人死活不肯。周淑琴和一位同事把他口袋里的木工锤子抢到手里。抢夺过程中,她和同事手上都受了伤。
来法庭的人,有性格暴躁的,有情绪紧张的,还有喝了酒的,什么情况都有。而周淑琴手里,只有一把法槌。但法槌在手,她就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今年上半年,周淑琴和同事到一个村开设巡回法庭,审理一桩离婚案。
法庭设在村口一棵大树下,树下有石凳石桌。周淑琴正襟危坐,把法槌摆在石桌上。当事人是一对夫妻。双方都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男当事人特别激动,从头到尾骂骂咧咧,说到激动处,还拍起了石桌。周淑琴见状,拿起法槌腾地站起来,大声呵斥,法槌重重敲在桌面上,四周顿时鸦雀无声。
事后,周淑琴对同事说,村头那么多旁听的群众,如果你不控住这场面,老百姓会说,原来在法庭上是可以随便骂人的。“这肯定不行,所以我敲槌,就是警告他。”
知新
周淑琴办公室,放着《裁判是怎么写成的》,她在一些书页上划上了一道道线:
“我也在尝试一种‘对话式裁判文书’,所谓‘对话’,首先要跟当事人对话……”
“经典文书来源于对案件的精准把握,也来源于法学理论的深厚积淀;来源于理性的殷殷情怀,也来源于对对话式文书的孜孜以求。”
…………
一本发黄的笔记本上,周淑琴记下了她刚到法院工作时记录的几百个案子,从序号、案号、原告、被告、案由,到诉讼费、程序、结案方式等等,字迹工整,一目了然。她说,刚入职法院头几年,先做内勤,那时没有电脑录入,只有手写,“所有案子相关流程,我都要写在本子上,记在心里,随时能拿得出来”。2016年,她到泗沥法庭任庭长,把前三年的案子全调出来,分门别类,一个一个研究。尤其对天价彩礼进行归纳,做成宣传册,“贵溪法院受理婚约财产案件”“什么是彩礼”“法律层面说彩礼”“为什么彩礼会逐年攀升,金额越来越高”“天价彩礼造成的社会不良后果”“案例总结与反思”等,从全国说到贵溪,从案例到思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每次庭里新进年轻人,周淑琴就告诉他们,既要学会向前看,也要学会向后看。“温故知新。向后看,是反思曾经走过的路,去看自己的不足。这样,前面的路才能走得更好。”她经常看自己写过的判决书,总能找出很多欠周全的地方,下次碰到类似的案子,就会避免出现相同的瑕疵。2012年,她撰写的裁判文书,被评为全省法院优秀裁判文书;后来她写的一份离婚纠纷案案例,收入2015年《中国审判案例要览》。
“现在做智慧法院,法官e助理,多元解纷e平台,我觉得都要试,一定要用。庭长怎么管理?试了之后才知道某一项工作的量到底有多大,分配工作时才能做到均衡。”
贵溪市人民法院在泗沥法庭打造家事审判品牌,在法院建起了“周淑琴工作室”,统筹全院家事审判工作,并将“周淑琴工作室”向所有派出法庭延伸,提炼了“周淑琴工作流程”和“周淑琴工作法”。工作室成立“琴姐姐家事帮帮团”,录制“琴谈家事”节目,在市级媒体上播放。“现在,我们做妇女维权工作更有底气了。”贵溪市妇联二级主任科员王丽说,“琴姐姐成了全市女同胞的知心姐姐。”
脾气
“她常常给老百姓做点好事,群众很感激她。”周淑琴的公公李树生说。去年,一位老人拎了两只老母鸡来他们家。老人事先并不知道周淑琴住哪,托人问到李树生一位老同事,老同事就带着老人找上门来了。
老人说,周淑琴帮她调解了一个婚约财产的案子,拿回了彩礼钱,就来表个心意。李树生不肯收,说:“我儿媳就是这脾气,您老人家不要见怪。”老人丢下东西就走,李树生只好让那位带路的老同事把母鸡拎了回去。
去年4月的一个上午,周淑琴刚开完一个庭,正准备开下一个庭时,突然看到法庭门口停着一辆三轮车,车旁边站着一名50来岁的女子,脚边放着一只蛇皮袋和一小篮鸡蛋。蛇皮袋里有两只鸭子在动。这不是上次判她不离婚的付某吗?周淑琴走出法庭,来到女子身边。付某说,感谢周庭长没有判决她离婚,今天特意送鸭子和鸡蛋给庭长。
周淑琴对付某印象很深。付某爱人向法庭递交诉状,以夫妻关系破裂为由,要求判离婚。收到诉状不久,周淑琴先后接到两封信,是付某两个女儿写的,各自说了父母共同生活的细节,都表示不希望父母离婚。周淑琴又详细了解了其他情况,找到付某爱人,对他说:“疫情时,你们一家人都在一起过日子,同一屋生活,同一桌吃饭,并没有天天吵架,证明你们的矛盾并没有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苦口婆心做通了付某爱人的工作。
见到周庭长,付某有些激动,硬要她收下鸭子和鸡蛋,周淑琴坚决不收。两人推了很久,周淑琴说:“你硬要给我,我就出钱买。”见她这样说,付某只好收拾起东西,骑上三轮车离开了。
看着付某离开的背影,周淑琴有些感慨:“他们的感情可能不会因为一纸‘不离’的宣判就挽回了,但她从这个判决中,看到了一点希望,给了她一次机会。”
一名精神病患者,被妻子起诉离婚,周淑琴两次到精神病院探望被告。调解离婚后,周淑琴从口袋里拿了200元给患者;一桩赡养案子,调到最后,兄弟为了200元争执不下,周淑琴自己掏出200元,送到两兄弟的老父亲手上。“这钱总要有人出,200块钱能解决的事,我能拿出来,不就顺利解决了?”她说。
…………
她不会开车,儿子上学,一天来回两趟,都是公公接送;上班,爱人开车送她到单位,爱人没空,她就坐公交;她兼任扶贫村第一书记时,到村里有1小时车程,驻村没有休息日,开会常常在晚上。她到村里去,有时公公送,有时爱人送,有时弟弟送,有时妹夫送。难怪她公公打趣说:“你当庭长5年了,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你那庭里到底有没有车子。”
家人不理解:周末或节假日加班,为什么不用庭里的公车呢?周淑琴解释:“周末开着法院的车,会让人误解,我觉得不太好。加上法庭没有专职司机,让干警休息日开车接送,会影响同事休息。”
坚守
2010年,31岁的周淑琴怀孕了。
她当时所在的雷溪法庭人手很紧。这一年,庭里只有庭长夏素明和周淑琴两个人,连书记员都要临时到乡政府去借。
不巧,有个离婚案亟须开庭。男方当事人因诈骗罪在陕西榆林服刑。夏素明和周淑琴商量,他准备去榆林监狱。“你能不能去?”
周淑琴二话不说:“去!”
当时她已有两个多月的身孕。但她想,法庭人手太少,到院里或其他法庭借人,人家对案子不熟悉,还不如她自己去。
就这样,她和庭长坐飞机到了西安。出了机场,到火车站。因临时购票,他们连坐票都没买到。
这一晚,周淑琴一辈子也忘不了。她和庭长在拥挤的车厢内站了10个多小时,只在中途,插空靠在洗手池上打了个盹。天亮赶到榆林,又马不停蹄赶到监狱开庭……
2016年,端午节。信江泗沥河段划龙船。镇里出于安全考虑,组织全镇干部维持秩序,龙船不上岸,干部不能走。端午节前夕,镇长洪明友让镇政府办公室的同志跟驻镇单位联系,请驻镇单位的干部支持配合镇里的工作。“特别是请穿制服的驻镇单位多支持。”洪明友特意交代。
到了端午这天,他来到江边,突然看到穿制服的周淑琴在维持秩序,上前招呼:“你跑来干什么?”周淑琴说:“镇长,我庭里4个干部,只有我是贵溪人,他们三个都是外地的,端午能不让他们回家啊?”
同事节假日可以回家,她留下;同事在基层法庭呆了几年就回了城,她仍留下。到今天,她在基层法庭呆了整整17年。
周淑琴当妈妈后,跟领导提过一次回机关的想法,院领导对她说:“庭长是军转干部,刚到雷溪,业务还是你更熟悉些。法庭需要你,再坚持坚持吧。”
坚持坚持,坚持到了2017年。这一年,公公李树生突发心脏病,好在抢救及时,挽回了生命。到广州做了手术,体重从75公斤降到60公斤。住院期间,周淑琴工作正忙,只好利用周六周日两天,坐高铁到广州,看了公公一眼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公公出院后,对药物严重过敏;孩子每天接送两趟,爱人在派出所工作,加班也是没日没夜,既然法庭离不开周淑琴,他就向组织提出申请,从派出所调到了交警上班。
2018年,周淑琴第二次向组织提出,能不能回机关。院领导说,院里考虑把泗沥法庭作为家事审判的试点法庭,需要她通过实践探索,不断增强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她把进机关的念头,收了回去。这以后,她再也没提过。
雷溪法庭、泗沥法庭离贵溪市区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早上到了法庭,一直要忙到晚上,中午不能回家。这几天,副庭长李进的小孩呕吐,他爱人单位事情也多,家人和孩子很希望他中午回家。周淑琴看在眼里,怜在心中:“我这么多年的体会是,离家越近,家人对你的期望就更高,要求也更多。如果在机关,中午就能回家;如果离家很远,家人就不指望你什么了。这么多年,唯一对不住的,就是家里人。”
所以她常跟庭里的年轻人说:“坚持,坚持,我就是这么坚持过来的。”因为,基层法庭是最锻炼人的地方。
(压题照:周淑琴近影 曹永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