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旧粮库的新生

  本报记者 祝学庆 钟海华

  10月14日上午,鹰潭市余江区春涛镇邬桥村文化大礼堂内和往常一样热闹,一场用当地方言进行宣讲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报告会在这里举行。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文化大礼堂窗明几净,对面是装修一新的室内农贸市场,旁边是村里的互助养老中心、四点半学堂、便民服务中心,不远处还有一间产业下沉车间。外人很难想象,眼前所见的所有功能设施,都是利用原坞桥粮管所闲置废弃的粮库改造而成的。

  旧粮库焕发新生机,正是整个邬桥村嬗变的一个缩影。

  春涛镇党委书记吴官文告诉记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鹰潭市委持续完善“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统筹抓好58件民生实事和“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21项任务,推动党员干部直插基层一线问需于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把学习党史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集中调研走访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买菜难、活动开展难等实际问题,利用闲置废弃的旧粮库,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将昔日的旧粮库变成集商贸流通、行政服务、互助养老、党史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等十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上午10时,室内农贸市场里,买菜的人已经不多了。在一家猪肉摊前,吴文样还在等着零星的生意。他在邬桥村卖了20多年猪肉,“以前就是在马路边搭个摊子,风吹日晒不说,关键还不安全。”

  室内农贸市场的投入使用,不仅获得了商户的认同,更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点赞。刚刚买完菜的邵大妈告诉记者,以前每到赶集的日子,马路两旁摆满了摊位,堵得人和车都走不了,散集之后还留下了一地垃圾。而闲置的旧粮库由于缺乏管理,渐渐变成了当地百姓散养鸡鸭、乱搭乱建,甚至倾倒垃圾的地方。“如今既整治了环境,又把这里充分利用起来,确实是给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

  “在形式上,修旧如旧,节省了资金投入;在功能上,破旧立新,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全国基层先进理论宣讲工作者、当地村民吴光明为政府利用闲置的旧粮库改建成综合服务中心的做法叫好。如今,他几乎每天都会组织他的“板车宣讲团”成员来到村里的文化大礼堂排练节目,因为这个文化大礼堂是对百姓免费开放的。

  临近中午,互助养老中心里飘出了饭菜的香味,陆续有老人前来用餐。今年79岁的邵东方老人告诉记者,当地年满70岁的老人,每月只需交150元餐费,便可以在这里解决一日三餐。这少不了当地乡贤的捐款和村集体经济的补贴,“我们都明白,如果没有补贴,怎么可能吃得这么好?”邵东方的话语中透着感恩。

  那么,村集体经济的来源在哪儿呢?由另一间粮库改造成的产业下沉车间里藏着答案。这是一家村集体入股的LED灯泡厂。厂里有20多名工人,大多是当地的留守妇女。村民余燕燕一边娴熟地忙着手中的活儿,一边和记者聊着。和其他留守妇女一样,因为要照顾孩子和家庭,她特意选择在这里上班,每月有三四千元收入。

  为民办实事,不仅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改善上,也体现在服务能力的提升上。邬桥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华告诉记者,自从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搬到这里来之后,通过资源整合,村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了6个便民服务窗口,并作为春涛镇便民服务中心的一个分端,把45项服务事项列入“民事村办”范围,变“群众上门办事”为“干部下沉办理”。“如今,我们能为周边6个村委会、1.5万群众提供民政、社保、医疗等多项便民服务。”陈志华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图片新闻
旧粮库的新生
省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全体(扩大)视频会议召开
全省扫黑除恶斗争重点县(市、区)工作推进会召开
2021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探营
江西“反诈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启动
环保赣江行检查采访组赴九江检查采访
民爆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举行
省政协召开对口联动协商会
九九重阳节 久久敬老情
江西一首歌曲入选“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