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孩子们描绘璀璨星空

■《巴颜喀拉山的孩子》 杨志军 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逐光的孩子》 舒辉波 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近日,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揭晓,18部(篇)作品获奖。其中,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逐光的孩子》《巴颜喀拉山的孩子》榜上有名。本届获奖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体现出我国儿童文学队伍不断壮大、创作蓬勃发展的态势。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并列为中国作协主办的国家级文学奖项,旨在鼓励优秀儿童文学创作,推动儿童文学繁荣发展,是中国儿童文学最高荣誉。

  《巴颜喀拉山的孩子》

  藏地文学的儿童书写

  □ 谈炜萍

  《巴颜喀拉山的孩子》是一部书写藏地时代变迁的长篇儿童小说。该作品甫一推出便引起了激烈的反响,入选《中华读书报》2019年3月好书,入围京东年度儿童文学奖。

  《巴颜喀拉山的孩子》是一部内容丰富、主题深刻、极具艺术张力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杨志军凭借其丰富的创作经验、深厚的人文修养和娴熟的叙事技巧,形象地描述了藏区牧民对于现代城市文明由不理解到勇敢探索、积极接受的心路历程。作品通过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一系列冲突,探讨了在现代社会里人对自然攫取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传统家园如何守望,生态文明如何构建等命题。作品涉及草原和城市、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救赎与新生等多种价值维度的思考,这些宏大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浑然天成地寄寓于一个男孩的视角和一个朴实恬淡的故事铺展开来。

  曾在青海生活了四十年的杨志军,对藏区生活有着切身的体验。在这部作品中,他写藏民离开草原去都市时,虽有感伤、有无奈、有不舍,但是最终接受了全新的生活。作品展现了藏区牧民拥抱现代生活的信心和决心、从容睿智的人生智慧,洋溢着积极昂扬的精神。

  对于儿童文学,杨志军有着自己清晰明确的创作宗旨。他曾在创作谈《我为什么写作儿童文学》中说到,想通过为儿童写作,把爱与善、人性的光辉、崇高的信念、高洁的人生智慧,这些钻石般的精神力量献给孩子。

  在他看来,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进了一种极大的误区——过度的励志,一直强调如何超越,这种教育往往容易造成偏差。因为人的价值不仅仅包括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怀、胸襟和境界。家长要关注孩子在他自己的精神境界里有没有一种自如感,有没有幸福感。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出发点,杨志军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一改他以往在成人文学创作中那种尖锐的批判精神和沉郁的悲剧意识,而是用一种从容克制的叙述方式,行云流水般,将故事娓娓道来,为青少年朋友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趣和诗意的草原世界。在那里,山水有精神,万物有灵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孩子们可以与藏獒、藏羚羊、野牦牛、旱獭等亲密无间地玩耍,作品藉此勾画出一幅生机蓬勃、瑰丽奇特的藏地生活图景。

  书中描绘了很多伟大的藏族女性形象,她们无私地领养汉族孩子,把所有的爱都献给了他们;她们风餐露宿,转山、撒盐,为草原、为生灵祈福;她们不惧危险,救助呵护野生动物,敬畏所有的生命。

  《巴颜喀拉山的孩子》中有大量的藏区风土人情的描写,诸如打酥油、擀毡、剪羊毛、屠宰等原始的藏民生活方式,还运用了丰富的藏地俗语乡谚、歌谣颂词等极具藏地特色的语言,使得整部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逐光的孩子》

  苦难中升腾起理想之光

  □ 胡德才

  舒辉波的《逐光的孩子》和他此前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非虚构文学《梦想是生命里的光》彼此辉映,一实一虚,是书写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的优秀姊妹篇。

  关于乡村教育、失学儿童、民办教师、支教大学生,已有不少作品涉及,《逐光的孩子》并不以题材的新颖独特取胜,那么,它胜在何在?

  《逐光的孩子》塑造了一组历经艰辛、个性鲜明的山村儿童形象。不同于刘醒龙的《天行者》等小说聚焦于乡村民办教师的生活与命运,也不同于习志淦的话剧《牵挂》以讴歌支教大学生的奉献与牺牲为重点,《逐光的孩子》专注于山村儿童的悲欢与成长,这是作为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的独特视角。优秀的小说应以创造具有鲜明个性并饱含丰富意蕴的人物形象为旨归,伟大的作家笔下应有不朽的形象,儿童文学也不应例外。《逐光的孩子》中的郑天齐、戚海燕、覃廷雍、覃图南、陈高翔等都是独特的“这一个”,郑天齐的聪慧机敏、戚海燕的懂事执着、覃廷雍的单纯憨厚、覃图南的耿直仗义、陈高翔的淳朴厚道,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群山里的孩子,在艰难的环境中成长,历经生活的磨难,但就像石缝中顽强生长的野草,就像悬崖边迎风傲霜的小树,他们默默地生存,顽强地成长,笑迎阳光,抗击风雨。

  《逐光的孩子》彰显了直面现实又超越现实、书写苦难又升华苦难的理想主义精神。杨绛曾说:“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人间的光明。”我以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更是如此。舒辉波的儿童文学不回避人生的苦难、生活的沉重、现实的残酷,贫困、疾病时常缠绕着他笔下的人物。在郑天齐、戚海燕们的花样年华,他们却遭遇着失学的痛楚、打工的艰辛;山里的蓝溪小学,校舍破败、设施简陋,师生生活非常艰苦,翻山越岭的劝学之路也极其艰难。老鸹崖上那座摆渡的吊桥,破损不堪,年久失修,在狂风暴雨的肆虐下更是凶险异常,它曾吞噬了齐老师六岁的女儿,卷走了齐老师赖以奔波行走的义肢,它让淳朴少年覃廷雍因惊吓而变傻,它让苏老师和戚海燕差点丧命于滔滔洪水之中……作者直面现实,真实描写了乡村教育的困境、山里孩子生活的困苦,但作者并没有停留于对苦难的书写,而是在对人物与苦难抗争的描写中升腾起希望之光。苦难磨砺了人物的意志,苦难使孩子们更快地成长和成熟。在偏远的山区,民风淳朴,民办教师无私奉献,学生家长倾情支持,山里孩子也都养成了顽强不屈、乐观向上的秉性,他们坦然面对贫困、疾病与艰辛,不埋怨,不悲观,不妥协,不退缩,积极进取,勇往直前,为摆脱困境、改变现实、创造美好的生活而抗争、而奋斗、而前行。小说特别成功地塑造了乡村教师齐老师的形象,他从前是伐木工人,因工致残后转为民办教师,以教育为天职,以校为家,视学生如子,忘我工作,默默奉献。虽然身体残疾,却心灵圣洁,看似平凡,却堪称伟大。齐老师就是小说中从苦难中升华的理想主义精神的代表,他就像小说中师生劝学时在夜晚崎岖的山路上擎起的火把,就像蓝溪河之畔闪耀在群山之巅的天空里的星星。如果说《逐光的孩子》像一首凝重又温馨、兼具现实主义描写和理想主义精神的诗篇,那么,齐老师就是“诗之魂”;如果说作家重点写的是一群“逐光的孩子”,那么齐老师就是影响着、引领着这群孩子的“光之源”。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部分获奖图书

  ■《慢小孩》

  迟 慧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在人类的世界里,有个小孩叫慢慢,他即使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做事,还是会比别人慢。在精灵的世界里,精灵的头上都有自己的标志,但呱呱的头上什么都没有,而且他也不能像其他精灵那样发光。慢慢和呱呱都很苦恼,幻想着自己能变得不特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来到了画中世界,在那里他们见到了各种怪人,也经历了许多怪事,他们还能回到自己的世界吗?大家能接受与众不同的小孩吗?他们最终能接纳自己吗?

  ■《永远玩具店》

  葛 竞 著

  新蕾出版社

  一条隐形的小飞鱼、一个充满幸福感的泥哨子、一只一生只唱一首歌的五彩鸟、一条承载满满回忆的永生小虫……喧嚣的城市一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经营着一家永远玩具店。当你被一种神秘的力量牵引着走进这里,你将揭开一件件老玩具的身世之谜,倾听一段段或伤感、或温暖、或欢乐的治愈故事……

  ■《南村传奇》

  汤素兰 著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南村在古陌岭的南边。南村的西边是石峰山。南村的路都是蜿蜒曲折的小路。南村的房子大都是青瓦红泥土墙。南村的森林里的一些动物很特别,他们喜欢把自己装扮成人的样子,有的还能修炼成仙,他们的故事和南村人的故事交集起来,就是《南村传奇》。

  ■《小翅膀》

  周晓枫 著

  作家出版社

  小翅膀是一个专门给孩子们投放噩梦的小精灵。不过小翅膀一点也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小翅膀用热情和爱心修饰和删减着孩子们的噩梦,让孩子们摆脱对黑夜的恐惧,转而从中获得理解、温暖和勇气,实现自我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为孩子们描绘璀璨星空
图书馆的柔软时光
女性视角的历史主义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