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势聚力开新局 宜居宜业谱新篇

宜黄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俯瞰城区一河两岸景观
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
国家级非遗宜黄戏表演韵味悠扬
园区内科技企业赶制订单
现代农业示范园助力乡村振兴
“我为群众办实事”专窗受到群众好评

  十二月的宜黄,从县城到农村,无论是项目建设一线、企业生产车间还是乡间田野,干部群众抓项目、搞产业、谋发展的热潮滚滚而来,一个个重大项目、致富产业、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美丽幸福宜黄新篇章。

  一心一意发展

  合力共为谱新篇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全国河长制工作先进单位……这一个个荣誉是宜黄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写照。近年来,该县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积极谋划新发展,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今年前三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2.56亿元,同比增长 1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

  创新引领,工业发展后劲增强。该县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形成以塑料制品产业为首位产业,新能源、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为主导产业的“1+3”绿色产业体系,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获评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园区类)、省级绿色园区。实施招大引强工程,引进了尚弘光伏、中弘晶能、金塑新材料、金锋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其中“5020”项目3个,建成抚州市第一条工业4.01智能晶硅电池生产线,形成了30亿元产值的光伏产业链。R&D经费占GDP比重为1.6%;先后建成省级平台1个、市级创新平台载体3个,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技术中心3家。

  宜居示范,乡村建设稳步推进。该县以“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建设为抓手,稳步扩大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连续19年成为全省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县。大力推进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发展,竹荪种植规模、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宜黄竹荪列入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宜黄黄精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优化环境,城市功能日益提升。该县扎实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实施了一批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文化基础设施稳步建设,旅游发展多点开花,先后承办了全省、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治理护航,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该县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被列入全面禁捕长江流域水生物保护区名录,以生态综合执法为抓手推进河长制,成为全省唯一在水利部推广的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典型。

  倾力而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3376户、9674人全部脱贫,12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退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做好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扶贫帮困以及上学、就医、养老等工作。

  四个县域范本

  聚势聚力开新局

  产业发展实力县、生态文明样板县、文化传承示范县、县域治理创新县,这是新一届宜黄县委提出的县域发展目标。四个县域范本,是激情奏响的冲锋号角,也是铿锵有力的前行步伐。

  打造产业发展实力县。坚定不移地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转变发展方式,调优产业结构,统筹工业和制造业发展,加快培育旅游、中医药、康养、现代农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到2025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13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

  打造生态文明样板县。坚持把绿色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城乡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森林城市”的山水美景全面彰显。到202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2%,PM2.5降低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98.6%,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100%,森林覆盖率达77.16%,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实践创新基地。

  打造文化传承示范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提炼宜黄文化的核心要素,加快文化与生态、旅游、康养、中医药、体育等各领域相互融合,在传承中发展产业、在产业发展中促进文化传承。到2025年,全县文明程度和道德素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产业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达20亿元左右。

  打造县域治理创新县。县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新成效,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依法处理各类社会矛盾,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实施十大工程

  构筑发展新引擎

  聚力工业转型升级,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聚力乡村振兴战略,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聚力文旅康养融合,构筑高质量发展引擎;聚力城市品质提升,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聚力生态文明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聚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聚力民生福祉增进,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七个聚力”凝结着宜黄上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和信心。该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实施“十大工程”、构筑发展引擎,在新起点上开创宜黄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产业兴旺工程,经济发展成为最坚实的底气。产业是经济的命脉。该县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产业发展上,通过做强工业产业、做旺旅游产业、做精中医药产业、做特农业产业、做优新兴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质量。

  城市双宜工程,城市建设成为最精美的画卷。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该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注重科学规划、加快新城建设,注重品质提升、完善城市功能,注重产城融合、实现家安业旺,注重长效常态、提升管理水平,实施垂绿发展的理念,实现望山视廊的愿景,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和谐之城。

  乡村富美工程,美丽乡村成为最怡人的风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关键所在。该县认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新时代“五美”乡村建设,乡村气象更新、面貌更美、前景更好。

  改革创新工程,开放活力成为最突出的亮点。发展关键一招是改革创新。该县着眼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改革创新上出实招、出硬招,通过实施更深层次的改革攻坚、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打造更具活力的营商环境,持续释放红利、激发活力。

  民生幸福工程,生活品质成为最质感的实景。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该县坚定“真情为民”的宗旨情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公共服务更加均衡,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日子更红火。

  法治建设工程,公平正义成为最温暖的阳光。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强化法治保障作用。该县坚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不断提升法治宜黄建设水平。

  县域民安工程,安居乐业成为最和谐的乐章。该县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社会安全、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生态秀美工程,鱼翔浅底成为最盎然的生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县切实巩固生态环境优势、拓宽生态价值转换路径、着力建立健全生态体系,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文化传承工程,宜黄文化成为最响亮的名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该县注重文化传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地展示宜黄的文化特色、精神面貌和社会风尚。

  党建引领工程,党的建设成为最坚强的保障。坚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高质量党建领航美丽幸福宜黄建设。

  温 凡 尹文兵/文 (图片由中共宜黄县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聚势聚力开新局 宜居宜业谱新篇~~~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广告
   第07版:昂首奋进新征程 接续奋斗再出发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资讯
   第11版:读书
宜黄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