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萍乡讯 (记者尹晓军、刘启红)新铺的柏油路、新栽的绿化树、新建的休闲亭……12月14日,走进萍乡市安源区八一街吕家冲社区联建小区,满目生机盎然。这片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破旧老房子,改造提升后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整体形象。目前,萍乡市已投入11亿元,提升改造老旧小区115个,惠及群众55394户。
该市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工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工程”、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和最美城市形象的“品牌工程”来打造。在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创建为民,巩固创建成果,注重常态长效,勇攀“文明高峰”。今年12月上旬,中央文明办确定萍乡为12个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试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全省唯一入选城市。
坚持人民至上建城。该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为龙头,推动城市建设理念变革,建成了萍水湖、南正街等500多个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59个,海绵体覆盖面积达44.99平方公里。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成了市图书馆、市红领巾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完成55个乡(镇、街)综合文化站和777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持续办好了80多项系列重点民生实事,实现443条背街小巷“白改黑”全覆盖,完成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22个,改造提升和新建城市道路93条,新增停车位2.8万余个,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更加完善。
坚持以文化人润城。该市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创新“理论+文艺+互联网+服务”以及“屋场贴心会”等方式,将宣讲阐释贯穿于文明创建全过程。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系统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深入推进市民文明行为提升行动,持续开展道德模范和十类最美人物选树活动。全市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2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5名、中国好人88人、志愿服务组织43个、志愿服务队伍900余支,实施志愿服务活动项目6000余个,铸就了“工运摇篮、小城大爱”的城市品牌。
坚持常态长效创城。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列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代会工作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定期调度、投入保障、督导通报、约谈问责和线片联创网格化管理、楼长制、路长制、文明单位动态管理等常态长效机制,市级领导班子成员靠前指挥、督导调度,各单位各部门主动担当、联动配合,充分激发了全市上下干部群众创建美好幸福家园的内在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