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色农旅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在“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每年冬季,石城景区的枫树开始变红。2021年11月24日,景区晨雾缭绕,红枫若隐若现,村中炊烟袅袅,构成了梦幻般的仙境。
婺源县秋口镇坑头村詹荣彬在自家的酒窖里将米酒装壶,准备发往广东。去年他家仅酒的收入就有五六十万元。
在婺源县段莘乡,数十亩试验田的皇菊长势喜人,村民和游客正在采摘。
婺源县秋口镇坑头米酒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味道醇厚,颇受游客喜爱。
婺源县赋春镇甲路油纸伞制作基地年产纸伞30万把,全年营收约800万元,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
婺源一家皇菊合作社的工人将烘干的皇菊整理入袋。
2021年11月23日,记者走进婺源县赋春镇甲路油纸伞制作基地,工人们一边听着小曲,一边忙着手中的活儿。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周 霖 洪子波 摄影报道

  冬季到婺源赏红枫,再沏一壶皇菊茶,品一杯坑头酒,养了眼、暖了胃。皇菊、坑头米酒、油纸伞……已经成为婺源的特色产业标签。近年来,婺源县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旅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2021年11月23日,记者走进赋春镇甲路油纸伞制作基地,工人们一边听着小曲,一边忙着手中的活儿。纺线、裱皮纸、伞面题画、漆桐油……几十道工序之后,一把精美的油纸伞就做好了。

  一名制伞村民告诉记者:“我在这里干了差不多20年了,一个月工资近4000元。在这里工作不仅能照顾到家里,还掌握了很多快失传的制伞技巧,挺好的。”

  据悉,甲路油纸伞制作基地年产纸伞30万把,全年营收约800万元,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甲路的伞不仅是村民共同致富的“香饽饽”,制伞技艺也在传承中不断精进。2020年10月,一家集展览、研学于一体的油纸伞体验馆正式投入使用,成了婺源新的“打卡”地 。

  坑头村,桥多,景美,米酒好喝。刚到秋口镇坑头村,一阵酒香扑鼻而来。坑头米酒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味道醇厚,颇受游客喜爱。在村民詹荣彬家的酒窖里,他正忙着将米酒装入壶中,准备给广东的客户发货。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去年我家酿了2万多公斤酒,仅酒的收入就有五六十万元。”秋口镇桃溪村3个自然村从事米酒酿造的有60多户,带动400余人种植有机糯米、制作米酒,年产水酒十几万公斤,主要供应本县餐馆、酒店,部分产品由广州销往国外。

  在段莘乡,数十亩试验田的皇菊长势喜人。2021年,婺源皇菊种植面积达2800多亩,同比增长20%以上,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

  “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不仅四季风景怡人,这里还有皇菊、米酒、油纸伞等特色产品,等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财经
   第11版:公益广告
   第12版:体育
特色农旅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