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米欧/文 钟兴旺/图
2021年12月30日,“天才纵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任伯年作品专题展(南昌站)”在南昌市八大山人纪念馆开展。晚清画家任伯年,一时成为备受南昌艺术界关注的热点。
“海上三任(任熊、任薰、任颐)”之一的任颐任伯年(1840-1896),无疑是三人中最出色的画家。这位画家幼时所承“庭训”与一般读书人不一样,他学习的是父亲的肖像画术。后来跟任熊、任薰学画,辗转于杭州、宁波、苏州等地,已然是鬻画为生。终其一生,任伯年是地地道道的职业画家,完全靠卖画维持生存。甚至到了晚年,画不动了,还要靠其女儿任霞来代笔,卖画养家。
徐悲鸿可能评价了不少画家,也可能曾对某些画家说过些“场面话”及“溢美之词”,但对任伯年,是一生敬重和推崇,只要见到市场上有任伯年的画,便不惜破费银两。宗白华曾说:“有一个时期,悲鸿在上海只要见到任伯年的作品,便倾其积蓄,广为搜集。当时友人开玩笑,说任伯年的作品后来越来越贵,这大概和悲鸿的推崇和搜集有关。”徐悲鸿推崇任伯年,为伯年画集亲写长篇评传,还作油画《任伯年像》,认为“在19世纪下半叶的海上画坛,若要论绘画题材之全面,则首推任伯年:人物(写真)、花鸟、山水、走兽、翎毛、虫鱼,诸科兼善;若要论画艺之多样精能,则又非其莫属:白描、双钩、没骨、点厾、青绿设色、工写结合等,无一不精”,还称其为“抒情诗人”“一代明星”“三百年中国画家第一人”。
徐悲鸿将任伯年视为推动传统艺术现代性转型的先行者。毫无疑问,任伯年正是中西绘画交融时代的一位杰出中国画家。这样的一位海派大画家,若干年前,其作品《华祝三多图》在拍卖市场上以1.67亿元成交。要知道,进入“亿元俱乐部”的画家是屈指可数的。
这次在南昌举行、为期三个月的任伯年作品展,对广大美术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此展共展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任伯年作品共计29套(50件),其中任伯年作品16套,相关12位艺术家作品13套。此次展览用“艺法古今”“韵胜恒蹊”和“润泽百年”三个篇章,展示任伯年处在中国绘画这一重要融合转变时期的艺术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现了八大山人对海派绘画艺术的深刻影响。这个跨年大展,无疑将丰富人民群众元旦、春节的文化生活。
在八大山人纪念馆展厅内,面对任伯年的真迹,笔者感受到有以下特点:
任伯年受西画影响是明显的。以《以诚小像》为例,画中人物的身形、服饰、配景均是大写意的笔法,大笔勾勒、水墨淋漓、简洁概括,而人物的头像部分,则以淡墨、淡赭色小心点染、皴擦出阴影部分,使人物形象在明暗对比中立体而丰满。这显然是以西画的透视法在作画。
展陈比较周全。除展出了任伯年所受影响画家如八大山人、新罗山人、陈淳、费晓楼、任熊、任薰的作品,以及受任伯年影响的画家如徐悲鸿、倪田等人的作品外,还提供了任伯年曾在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传授机构——土山湾画馆学习西画技巧的相关展品。土山湾画馆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它使得欧洲油画以完整的技术体系第一次在中国出现。任伯年不仅与土山湾画馆主任刘德斋有交往,还与画馆培养出来的擅水彩画的徐泳青经常来往。
任伯年花鸟画设色极淡雅,用线、用墨在逸笔草草中造型把控准确,仿佛经历过严格速写训练般严谨。不过,设色淡雅与线墨的“逸笔草草”这两项,如果后学者未得其紧要,就容易滑向平庸层面——过于淡雅则易致画面缺乏精神,线墨的“逸笔草草”把控不好,则容易导致画面整体的凌乱。也许,任伯年的后继者倪田倪墨耕,可算是一个平平的继承者,因为对比任伯年,他的画少了那份淡雅中的情调以及“逸笔草草”乱中有序的谨严。
(配图均为展出的任伯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