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音计划”传播人间大爱

  本报记者 黄锦军

  为感谢遗体器官捐献者及家属作出的贡献,南昌市红十字会“回音计划”今年以来为13户捐献者困难家庭送去温暖箱,其中对8户捐献者困难家庭提供了助学金。记者2月13日随同南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起走访慰问时,听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一个个感人故事串起了人间大爱。

  南昌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潘凌告诉记者,“回音计划”是南昌市红十字会于2021年初发起的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汇聚社会爱心力量,从经济、精神等方面关爱南昌市遗体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庭,目前共帮助了84户捐献者困难家庭。

  器官捐献拯救他人生命

  家住南昌县的李大爷,家门口堆满了捡来的废品,面对前来慰问的南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他流着眼泪说道:“我是个命苦的人,三个儿女都走在我的前面,两个女儿先后因病去世,儿子在2018年遭遇车祸去世,捐献了一肝两肾,挽救了3个人的生命。我现在和两个读中学的孙子、90岁的老母亲一起生活。”李大爷在种田之余,捡拾废品,帮助儿媳妇抚养两个孩子。

  看到李大爷家里没有一件像样家具,墙壁上却贴满了孙子获得的奖状,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安慰李大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年近六旬的熊爸爸家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得知他刚刚失去儿子。从部队退伍回来的儿子不幸遭遇车祸后脑死亡,熊爸爸艰难地作出决定,捐献儿子的心、肝、肾、肺和眼角膜,挽救了6个人的生命,至少让两个人重见光明。熊爸爸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我儿子是共产党员,若他在天有灵,知道我帮他做了这个决定,帮助了这么多的家庭,他一定是愿意的。”

  受捐者重获新生

  走访慰问路上,南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两名受捐者的感受。对于受捐者来说,器官捐献让他们获得了新生,他们也将把大爱延续下去。

  2011年,曾先生的慢性肾炎恶化,发展到了尿毒症,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他向医院申请了肾移植,随后便是漫长的等待。幸运的是,在等待了两年之后,他匹配到了合适的肾脏。移植手术很成功,他现在恢复得很好。他曾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感谢捐献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还有机会跟家人在一起,还能享受生活和工作的快乐。我会好好珍爱生命,让别人的器官在我身上得到延续,我会带着它为社会作贡献。”

  朱女士在2012年的一次高烧后被确诊尿毒症,在等待了5年6个月后,终于等到了匹配的肾源。她说:“我永远记得那个日子,2018年5月9日,那是我重生的日子。那么多人的付出,才有我今天的生命,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生活呢?我和家人商量好了,要向捐献者学习,以后也要把自己有用的器官捐献出来,把大爱延续下去。”

  爱心在志愿者中传递

  在“回音计划”中,参与走访的企业家、志愿者,每到一个捐献者困难家庭,都要送上红十字吉祥物、慰问金和物资,朗读感谢信,尽可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林姐今年65岁了,是团队中年纪最大的志愿者,也是每次活动中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从项目发动开始,她发动大家捐款,筹集物资,组织志愿者,调动车辆……每天都在奔波忙碌,她希望带领大家一起做好缅怀追思活动,把关爱传递到每一个捐献者家庭。

  志愿者赵平主动与南昌县器官捐献者熊建勇家里结对帮扶,资助他家里1.731万元,帮助两个小孩继续读书,并承担了部分生活费用。

  17岁的小凡跟着妈妈来参加活动,他在受访家庭了解到,一名17岁的花季少女因患脑瘤去世,去世后家属捐献了她的遗体供医学研究。小凡向妈妈提出,自己也要做捐献志愿者,在即将到来的18岁生日时,要加入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让生命更有意义。

  阳阳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走访,每每听完捐献者家属讲述的故事,她都会泪流满面。阳阳说:“捐献遗体和器官帮助别人,挽救他人生命,他们真的是了不起的人,我要向他们学习。”走访结束后,她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公众号里完成了捐献登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南昌多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探索与启示
~~~——“双减”政策下我省基础教育变化观察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文件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教育
   第12版:体育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何能成事?
短板补齐了 不忙补课了
制龙灯 迎元宵
“回音计划”传播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