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一项项真抓实干的民生举措,彰显温暖人心的民生关怀。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锚定“基本民生”这颗“定盘星”,齐心协力、开拓进取,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前景正在徐徐铺展。
春意萌发,白日渐长。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马桥镇的姜农们开始为新一年小黄姜种植、储存、销售的生计忙碌。
马桥镇的小黄姜好似农家的“金疙瘩”,为当地群众致富搭起“金桥梁”,并辐射带动汝城县其他13个乡镇种植。
产业振兴是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一步一个脚印,“撸起袖子加油干”,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
抓衔接、促振兴,在更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现全面小康到迈向共同富裕,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民生一小步,关乎百姓幸福感的一大步。上海闵行区七宝镇秀枫翠谷小区8号楼加装电梯后,原本的“爬楼房”变身“电梯房”,方便居民上下楼。
家住3楼的刘大姐说,她4年前不慎摔倒致残,腿脚无法使力,上下楼梯只能由家人架着身体,一点点挪动腿脚。加了电梯后,难得出一回门的她变得爱出门了。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着力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9年至2021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5万个,惠及居民超过2000万户。各地顺应群众需要、回应群众诉求,因地制宜增设电梯、停车、口袋公园等配套设施,以及养老、托育、助餐等服务类设施,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群众生活的难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不断健全的社会保障政策正在为新就业形态的工作者带来安全感。
织密扎牢保障网,让群众享受更多改革红利。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法定人员应保尽保,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更加完善。到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
家住湖南省湘潭县城塘社区的88岁老人刘正球,从民政部门拿到智能手环,可在紧急情况下“一键求助”。在“湘莲之乡”湘潭县,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趋势,当地建立养老服务、特困供养人员一般疾病医养结合、精神疾病康复养老、全失能集中照护、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5个为老人服务的中心,建设“党建+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迈上新征程,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更大提升。
新华社记者 王优玲、樊曦、苏晓洲、王浡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