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琰
编者按:2月21日,省委书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易炼红主持召开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办教育,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以赶超之志、务实之策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全力以赴加快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提供强劲支撑。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时期关键之年。对基础教育而言,持续攻坚“双减”工程,仍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即日起,本报开设“‘双减’纵横谈”栏目,聚焦各设区市“双减”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
“双减”是一场政治战、系统战、攻坚战。南昌市立足“率先‘作示范、勇争先’”,思想上高站位、行动上高要求、破题上高胆略,坚决扛起“双减”省会担当。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
思想上先觉
一是“偏与正”上的先觉。“双减”政策是党中央重大决策,纠偏“短视化、功利化”的教育观念,纠正超前学习、负担过重、竞争内卷的教育现象,守正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初心。要深刻把握其政治属性,站在“两个维护”高度,深入推进落实到位。
二是“减与加”上的先觉。“双减”政策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现实所需,是教育规律教育本质的回归,“减”是手段,目的是把教育质量、育人成效加上去。要深刻把握其教育属性,抓紧“双减”,更抓实“五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内与外”上的先觉。“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深刻把握其社会属性,做优校内教育,从严校外治理,引导家校共鸣,联动多方力量,推动形成校内校外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提高的新格局。
构建多维立体体系
行动上先行
一是作业管理横向延伸,在互动相融中不断增益。南昌市编制出台《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做到作业设计有标准。通过专题研讨、竞赛、展示等形式,推动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推进作业公示、实施作业时长监测,确保作业管理有落实、作业负担真减轻。
二是校外治理纵向深入,在内外统筹中持续推进。构建联合监管体系,出台《校外培训机构联合监管责任清单》《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分类认定办法》《资金监管暂行办法》等,建立《南昌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市县校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对校外培训行为实施负面清单和“红黄牌”惩戒管理。强化外部治理,通过实施分类管理、“营转非”登记,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市场指导价等,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强力推进专项治理,通过“三违”治理,“大排查,大整治,大督查”行动等,持续加大对隐形变异、无证办学、恶意涨价行为的治理力度。
三是课后服务面上铺开,在阵地建设中拿出实招。发布《南昌市义务教育学校校内课后服务质量管理标准(试行)》,推动课后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教育部将之作为“双减”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建立课后服务信息化第三方管理平台,提升课后服务管理水平;组建特色类课程库和师资库,丰富课后服务资源供给。
四是多元驱动轴向聚合,在全面提质中相辅相成。以学校为提质主体,着力探索集团化发展片区推进新模式,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以教师为提质核心,在师德师风建设、保障队伍供给、能力素养提升等方面持续给力;以学生为提质中心,不断丰富校内学习课程与资源,通过强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方式向课堂要质量;以督导为提质抓手,将“双减”工作成效列入市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教育发展”等考评范围。
五是综合施策多点开花,在发力增效中出新出彩。在智慧应用上赋能。将“双减”融入“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矩阵,推行补弱提效、智慧减负、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精准管理服务。在“五项管理”上发力。手机管理突出引导、服务、指导“三个强化”,作业管理突出规范作业内容、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三个规范”,睡眠管理强调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联动”,读物管理构建清单预审、联合推荐、确认审核“三个机制”,体质管理突出健康工作水平、体育发展水平、体育竞赛水平“三个提升”。在宣传氛围上造势。通过面向师生组织专题宣讲、发放60余万份《致家长一封信》、宣讲车沿路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政策解读。
着眼阶段态势特点
攻坚上先勇
当前,“双减”已进入攻坚关键阶段,要不断强化政治执行力,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一是宣传引导共识化升温。就“双减”政策导向、工作举措、落实进度、工作成效广泛宣传,完善新闻发布、媒体曝光等机制,树立典型示范,凝聚社会共识,让家长减轻焦虑,从而营造良好氛围。
二是校内育人精细化提质。进一步提升教师素养和能力,落实课堂教育教学规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真正实现学校育人主阵地功能。
三是校外治理严格化加码。打好管控战,严控机构数量、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打好协同战,协同有关部门在广告监管、广告拆除、舆情引导等方面做好工作;打好持久战,建立网格化、全覆盖、分级管理的动态监管体系。
(作者系南昌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