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省广大医护人员抗疫一线的暖心记录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援昌医疗队出征。黄 丹摄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周秋根医师在上海方舱医院“安静”查房。彭晓露摄
南大二附院护士邓希把女儿折的纸鹤送给上海方舱医院的小朋友。余 灿摄
小患者出舱前给省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送去亲手绘制的画。徐 萍摄
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花样身姿”采集核酸。沈美霞摄

  编者按

  当前,我省广大医护人员仍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用生命守护着生命。他们白衣执甲,舍小家、为大家,与时间赛跑、与病毒作斗争,日夜奋战在核酸采样点、PCR实验室、隔离病区等岗位,用医者仁心和无声大爱守护群众生命安全。让我们一起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战“疫”中的温暖与感动。

  “疫”散花开是她的生日心愿

  “祝你生日快乐,早日康复,健康成长!”4月9日中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护士长周玉娟和队友们在交班前,端着热腾腾的泡面,在上海方舱医院内为一名小患者庆祝15岁生日。唱着生日歌,周玉娟顿时想起第二天是自己的生日。

  作为江西省援沪医疗队一队11组组长,周玉娟不在乎自己过生日,她更关注的是队员们如何全身心投入到医疗救治的各项工作中去。“在方舱内,治病救人才是首要任务。‘疫’散花开,就是我45岁的生日心愿。”4月10日,方舱医院送出了首批康复患者,结束工作的周玉娟说,这是她生日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张 凡)

  为患者提供中医特色疗法

  4月12日,经过前期高强度的防护培训和“一对一”考核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援沪医疗队队员陆续进驻上海方舱医院开展工作。当患者得知有中医医疗队员进驻舱内后,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意愿较高,部分患者主动要求尽快服用中药。为此,医疗队开展了各种中医特色疗法,通过中医药治疗手段,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据悉,医疗队在10日抵达驻地酒店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肖慧华、胡子毅等第一时间通过视频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并以“集体+小组”为主要培训模式,按照“培训不过关就不进舱”的标准,对来自江西各设区市的中医医疗队员进行多轮强化防护培训,有效提升了防护水平。(沈德森  杨 萌)

  一封来自微博的感谢信

  4月9日,网友“几寻小姐”发了一则微博:“一封来自我妈妈给防疫天使的感谢信,由于微博操作比较复杂,我代替她发一下,谢谢大家。”并附上她与妈妈的聊天记录截图。

  从截图上获悉,这名网友的妈妈正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接受治疗,照护她妈妈的医护人员是江西省肿瘤医院的队员。“江西省肿瘤医院的天使们:我是你们救治的患者之一,谢谢大家的辛苦付出,你们的形象永远刻在我们的心里。”网友妈妈写了这样一段话,表达对白衣天使的感谢。省肿瘤医院罗念平护士长说:“队员看到阿姨的感谢信后,都非常开心、感动。一声谢谢,就是我们坚持奋斗的动力。”(王淑芳)

  不想污染房间的“白衣人”

  “向医护人员致敬!”近日,“寻找不想污染房间的白衣人”的话题刷屏社交网络。原来网友要寻找的“白衣人”是省儿童医院核酸采样小组的7名护理人员。

  3月17日18时,由省儿童医院46名护理人员组成的核酸采样小组在江西农业大学开展采样工作,该院急诊病房7名护理人员负责学校东区采样工作。“我们怕污染学校清洁的室内环境。”一名护士回忆道,由于当晚试剂紧张,需在原地等待物资,晚上气温骤降,学校让她们到室内休息,但考虑到防护服已接触外面的环境,脱掉防护服有些浪费,不脱又会污染学校室内环境,于是她们选择留在室外。“看到农大师生寻找我们的消息,非常意外和惊喜,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一名护士说。(刘伟华)

  让化疗患者不忧心

  目前,江西省胸科医院新建区住院部被划入管控区,为新建院区肿瘤科患者化疗带来不便。该院立即开展“全院一张床”服务,由叠山路院区七楼外科病区全面收治化疗患者。

  收到紧急命令,该院外二科主任韩斌德、外三科主任郑任珊、护士长杨琪立即调整工作,积极与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协调,为收治肿瘤一科、肿瘤二科化疗患者做准备。护士长杨琪每日安排专门的化疗班,由高年资的4名护士专门护理化疗患者,并与肿瘤一科、肿瘤二科的医护人员保持密切联系,深入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操作流程,制定化疗方案,12天内有序完成了30余人次的化疗任务。(章 蕾)

  来不及回家就奔赴一线

  “等等我,我和你们一起去支援。”挂掉电话的陶绪长立刻改变行程,赶往医院。陶绪长是南昌市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治医师,刚从外地出差20余天回来的他,在回家路上得知有紧急任务,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搭乘前往新建区的大巴车,赶赴抗疫一线。

  作为医疗队副队长,为了更好地统筹人员分配,提升采集效率,陶绪长一天跑了24个采集点,有的点位甚至跑了三四趟。在得知某核酸采集点群众较多、管理难度较大时,陶绪长主动请缨前往现场协调,在他的组织协调下,采集现场秩序井然,采集效率显著提升。(刘 峥)

  给执勤人员吃下“定心丸”

  “我很庆幸在N5方舱内执勤,因为有你们的专业指导,我们掌握了日常的感染防控要点以及新冠病毒感染知识等,吃下了‘定心丸’。” 一名在上海方舱医院执勤的民警对江西省援沪医疗队三队队员、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刘礼平和李晓玲感激地说道。

  “如果我穿脱防护服不规范,请直接指出来,以便改正。我打心底里感谢你们。”民警大多没有专业的防护用品穿戴培训和日常防护知识,面对潜在的感染风险,他们可能无法合理处置。因此,该院援沪医疗队在方舱内除了救治患者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强化执勤、工勤等人员的院感防控监督,筑牢防疫墙。(吴先群)

  提前结束产假投身“疫”线

  “我曾在发热门诊工作过,经验丰富,我上!”正在休产假的南昌市第三医院抚河院区重症监护室护士万欣看到医院核酸采样突击队征集通知后踊跃报名;“护士长,我来了!”神经内科万小花产后40天,得知科室人员紧张,主动中断产假返岗上班……

  万欣是一位哺乳期的宝妈,特殊时期毅然选择给孩子断奶奔赴抗疫一线,忍受着哺乳期生理上的不适,即使膝盖肿痛难受也选择贴上止痛膏继续坚守。在南昌市第三医院,这样的宝妈还有很多,该院先后派出300余人支援核酸采样和方舱医院的救治任务,在人员紧张情况下,医务人员纷纷提前结束产假,回到工作岗位与同事并肩作战。(王珑珑)

  奔走在防控一线的感控专家

  52岁的万雪梅是江西省精神卫生中心院感科科长。作为南昌市卫健系统的感控专家,她一直马不停蹄地奔走在防疫一线上。

  3月15日后,她连续参加了南昌市高新区、青山湖区采样点的督导工作,特别是几个管控区的防疫督导。“时间有限,不然我每天可以到更多的地方督导,让大家操作更规范。只有每个人、每个节点都执行到位,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全市的防控措施才能形成一张安全的大网。”万雪梅说,一个月来,她先后参与了南昌市管控区的防疫督导、封控区人员的转运、新增隔离点防疫督导等多项工作。(过江帆)

  父亲病危她依然坚守岗位

  3月21日,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核酸采样队员邓小小的手机响个不停,核酸采样工作全部完成后,她看见手机上有10余个家人的未接来电。原来,父亲因脑部大面积出血和烟雾病突然晕倒,医生已下病危通知书,正在手术室抢救。

  事后,邓小小说,尽管听闻父亲病危消息后情绪崩溃,但转身看见队友时,她告诉自己此刻还不能离开,队友和居民还需要她。深夜,父亲手术成功的消息传来,邓小小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次日,邓小小仍然坚持跟随队伍继续采样。(龙建新)

  “家里困难都是小困难”

  “张奇芬,带队去隔离点,担任医疗组组长,随时出发。家里有什么困难?能出发吗?”尽管家中有两名年幼的孩子,爱人也是医生,张奇芬毫不犹豫地回答:“可以,听从安排,家里困难都是小困难。”

  张奇芬是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一科主治医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4年,现在是隔离点医疗组组长。在隔离点工作期间,一位84岁的爷爷总是吵着要回家,细问之下得知爷爷听力不好,不便沟通。张奇芬主动联系了爷爷的儿子,并建议其家人拍摄视频开导爷爷,解老人思家之情。看到视频后,爷爷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曾慧兰)

  方舱医院变身健康课堂

  “浑身都舒服,心情也放松了。”九江市中医医院援沪医疗队工作之余带领方舱医院患者一起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画面,成了方舱医院一道“独特”的风景。

  该院援沪医疗队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带领患者通过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达到强身健体、愉悦心情、放松身心、疏散经络、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同时,队员们还把方舱病房变成了一间临时课堂,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如增强抵抗力的穴位按摩、改善饮食和睡眠的中草药茶饮以及体质辨识等内容,积极疏导患者焦虑情绪。(王絮菲)

  父亲病逝他强忍悲痛坚守

  4月11日上午,在上海方舱医院N5舱忙完工作的汤秀成接到家里电话,听到父亲病逝的消息后顿时泣不成声。作为医院援沪医疗队组长,汤秀成深知责任重大。他对母亲说,现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不能回去,等援沪任务结束后他一定回去向九泉下的父亲请“罪”。

  4月3日,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11名医护人员随九江市援沪医疗队出征上海。4月6日,汤秀成随队进驻方舱医院,工作中他发现不少患者有紧张、焦虑等心理不适情绪,身为心理治疗师的他,将九江市心理援助热线延伸至上海方舱医院,为市民和抗疫同仁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大家缓解因疫情引起的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并提供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咨询等服务。(易 兴  李 芳)

  12岁小女孩向护士姐姐道别

  “护士姐姐,我今天要出院了!”正在上海方舱医院埋头工作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小组长聂敏,突然听到身后传来甜甜的声音,原来,是方舱里12岁的上海小女孩在跟她道别。

  聂敏的小孩10岁,每次看到小姑娘都是一阵心疼,总是耐心地开导她,鼓励她战胜病毒。现在小女孩要出院了,聂敏为她高兴,方舱里物品有限,聂敏连忙拿出一本未拆封的笔记本,写上温暖的祝福:“学业有成,加油!”(胡 显)

  自学上海方言与患者拉近距离

  接到进入方舱医院任务当天,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护理人员章婷就和队长余胜辉、副队长殷美霞马不停蹄地前往方舱熟悉环境,为保证人员“零感染、低风险”,她化身为“黑脸包公”,要求每个人定时录制穿脱防护服的视频,穿脱不合格坚决不能上岗。面对首次进舱的队员,她又化身为“温柔家长”,注重老带新,帮助年轻队员快速进入护理工作。

  “啊吖(爷爷)”“嗯呐(奶奶)”“差穴当(测血糖)”……为方便和老年人沟通,章婷连夜收集常用的上海方言,分享给组员们,虽然“方言”并不地道,但看到患者们眼神从惊讶变成欢喜,大家就知道医患的心联系得更加紧密了。(杨世伟)

  目送第一批患者出方舱

  “谢谢你们,我们康复了,终于可以回家了!”4月10日,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迎来了第一批出院患者。这一刻,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援护医疗队队员们不知不觉已是泪流满面,一切艰辛都是值得。

  4月3日,该院援沪医疗队连夜前往上海。4月6日中午,医疗、护理、感控组组长带领队员进入方舱医院N4区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对接,舱内区域划分、出入通道、流程布局井然有序,当晚,医疗队正式接管舱内6个病区的780张床位。日前,目送第一批患者走出方舱,让队员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邹卫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我省广大医护人员抗疫一线的暖心记录
~~~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省妇幼保健院——~~~
百年老建筑变身医院院史馆~~~
南昌市第九医院——~~~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金融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体育
   第12版:专题·公益广告
守得云开见月明
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为群众提供“云就医”优质医疗服务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推进人文医院建设
运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