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在渐暖的日光里,秧苗初插、作物新种。雨生百谷,一片繁华扑面而来。
春雨绵绵是谷雨最主要的特点。谷雨将谷和雨联系起来,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好时节。
这个时候,北方的小麦返青后开始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直至6月渐次成熟。小麦对水分的需求巨大,每生产1公斤小麦约需1公斤至1.2公斤水,眼下正是小麦最需要水的时候,如果缺水会严重减产、无法补救。
即使在南方水稻产区,此刻也是在水田里插秧的季节了。没有水,农民们将无从着手。小麦、稻米都是谷物,古人很早就认为“雨生百谷”,这一时期的雨水被称为“谷雨”,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今年的这个春天里各地抗疫不误农时,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有谷雨采茶的习俗。茶农们认为这一天采摘的“谷雨茶”是茶中的上品,一般都留着自己喝或是用来招待客人。
好山好水出好茶。随着这几年我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茶叶生产更“绿色”、更“生态”,走向高质量发展。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如今,多地茶产业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如今茶成为世界性饮料。“二十四节气”也在2016年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千年智慧依然滋养着现代人类社会。
谷雨节气当天也是联合国中文日。联合国中文日为何要定在谷雨呢?据传说,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出了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上苍因仓颉造字而感动,为其降下一场谷子雨,这就是“谷雨”的由来。这一天定为联合国中文日,是为了纪念传说中“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千年智慧照进现实,当下的奋斗成就美好未来。
春光正好,珍惜当下,坚定前行,拥抱未来。新华社记者 侯雪静
(据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