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香润心灵

  本报记者 余 燕

  仿古门窗、竹编艺术灯、深色书柜……80多平方米的大南明德书院,明亮而不失温馨。

  开门、开灯,每天下午放学后,方霞总比学生早几分钟到,静候“小书虫”前来。没多久,学生们三三两两背着书包走进书院,或安静看书,或伏案写作业。

  方霞是上饶市广丰区大南学校的一名教师,也是书院的义务管理员。2017年,为让乡村孩子拥有更丰富的阅读资源,广丰区在各乡镇(街道)开始筹建明德书院。2019年10月,大南明德书院投入使用。

  “和城里的学生相比,乡村孩子的文娱活动场所太少了。”方霞告诉记者,学校共1700余名学生,留守学生占比超60%。由于缺乏良好的引导和环境,很多孩子周末“泡”在手机、电脑上,作为一名教师,方霞看到这一幕时总觉得心疼,因此当有人提议在大南镇筹建书院时,她和好友曾美英、罗水金当即表示参与,并进行了分工。

  书院建在哪里,成了首先要考虑的事。方霞打起自家100多年老宅的主意。老宅临街,距离学校只有5分钟路程,是孩子们课外阅读的理想之地。可家里前几年刚花了几万元将老宅修葺一新,租给他人居住。现在要无偿使用,家人能同意吗?“父亲说,收房租是一家之利,办书院是行善,必须支持。”令方霞感动的是,作为退休教师的父亲,对他们的行为给予全力支持。很多热心人也踊跃参与:有人捐赠了整体书柜;有陌生人一次性送来了十几包新书;就连改建书院的石匠师傅,得知他们的义举后,坚决不收一分钱劳务费……

  连环画、漫画是儿童的最爱,要放在书柜的底层,方便拿取;书目最好3个月换一次,丰富孩子的阅读层次;新出的好书要摆放在显要位置,方便孩子们第一时间“尝鲜”……慢慢地,方霞摸索出书籍管理的心得。三年来,来书院的孩子渐渐多了起来,很多家长周末带着孩子一同前来打卡。“只要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们的坚持与付出就值得。”方霞欣慰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井冈山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区域
   第11版:三农
   第12版:专题·公益广告
春耕图景承载丰收希望
新余开通心理服务热线为群众减压
南昌发布住房全装修限价新标
生态田园
VR智慧矫正室提升社区矫正教育实效
柴桑区民生项目群众点题代表票决
书香润心灵
致富“领头羊”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