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纾困解难 助企创新发展

——吉水县奋力夺取工业经济“开门红”

  本报记者 李 歆

  一季度工业税收同比增长123%;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规模工业主营业务同比增长18%……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吉水县用一串串喜人的数字,彰显出该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势头。

  力促“老树发新枝”

  吉泰走廊是全省首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也是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作为吉泰走廊的“北脊梁”,早在2007年,吉水县就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

  如何让老牌产业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发展?吉水县探索出的路径是:依托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该县出台多项政策,设立电子研发投入扶持、上台阶扶持、创新平台扶持以及信贷融资扶持等21项激励措施,对产品质量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技改贴息支持,将创新动力转化为生产红利,让“老树焕发新枝”。

  “这一道小小的工艺,里面可有‘大学问’。相较于传统工艺,我们使用的新型防焊低压喷涂技术能够提升阻焊油墨厚度均匀性、致密性,让产品在高低温环境下仍能获得较好的电气性能,进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江西景旺精密电路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海龙向记者介绍,该公司近年来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垄断,申报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逐步从“跟跑”转变为“并跑”甚至“领跑”。

  做好“首席服务官”

  “年初订单量增加导致用工人手紧缺,疫情形势严峻也为企业招工带来极大困难。”江西旭昇电子有限公司综合管理中心经理周小根告诉记者,在企业束手无策时,吉水县人社部门积极对接,主动了解情况后在县内举办了多场“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现场招聘会,为企业招工“跑腿”,最终为企业解决了843人的用工缺口。

  为让企业实实在在地享受惠企政策,去年以来,吉水县推出“首席服务官”管家式一对一服务制度,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等方面问题,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如今在吉水,“人找政策”已成为过去式。该县建立政府与企业定期沟通制度,促进政企良性互动,同时通过梳理、分析企业遇到的共性问题,探索建立长效化工作机制,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制度红利。

  投入“真金白银”

  稳岗生产补贴、留岗补贴、春节补助……今年年初,吉水县发布《吉水县促进一季度经济强劲开局十三条措施》,以“真金白银”助力稳岗稳企。

  “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春节期间,我们不停工不停产。前段时间,政府把4万元奖励金送给我们,作为一季度稳工稳产的鼓励,让我们充满了动力和信心。”江西省生力源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丹波说。

  为鼓励企业、项目稳工稳产,该县投入“真金白银”,对春节期间符合纳税规模,用工人数、用电量符合标准的企业给予奖励。同时,鼓励有订单、有市场的工业企业扩大一季度产量,提升产能利用率,对产值、增幅符合标准的企业按同比用电量给予0.04元/千瓦时的奖励。在一系列“组合拳”的激励下,吉水县各企业纷纷开足马力抓生产,取得首季度“开门红”,为实现全年经济稳健增长奠定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赣州新闻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公益广告
   第12版:综合
积极纾困解难 助企创新发展
强化监督推动古建筑“重生”
小水芹长成致富产业
“智慧食堂”方便学生就餐
图片新闻
临川网格员“三进三听”解难题
寻乌:打通惠企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
抚州党建妇建双融合促发展
南昌县商会助力打赢全域动态清零攻坚战
乔乐乡:四个“到位”推动防疫示范单位创建
黄马乡严把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使用关
上饶市烟草专卖局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消费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