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匠人匠心

我把好书 说给你听
▲《典籍里的中国工匠》 詹船海 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东风》 葛帮宁 著 工人出版社

  5月1日,是全体劳动者的共同节日,也是匠人的专属节日。

  “工匠精神”代表着手艺人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和独具匠心的创造力,更代表执着、务实、坚定,传承的一种情怀。每一份默默的付出,都值得被记录;每一位坚守专业精神的人,都应该被尊重。

  今天推荐两本有关“工匠精神”的图书,向所有辛勤奉献的劳动者致敬!致敬每一个为梦想为挚爱奋斗的劳动者,愿诗和远方在一天天的奔忙中实现!

  知者创物 巧者述之

  □ 米丽宏

  中国有着悠久且无间断的五千年文明,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记录了许多中国制造和中华工匠的故事。本书对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蕴涵的科技文明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典籍中的各种发明记录和工匠传说,逐一追根溯源、深度解读,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生动、意趣盎然的科普故事,让读者在活色生香的古典文化氛围中,品味并享受到五千年中华科技文明的自豪和骄傲,并通过劳动叙事,传播中国传统的科技文明和创新成果,体现对工匠精神的传承。

  在《典籍里的中国工匠》一书中,我读到了很多高手故事。灿若繁星的古代工匠,在与手艺的磋磨对垒里,斡旋一生,以灵心慧思、发明创造和卓绝技艺,书写了劳动的传奇,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程。

  工匠,《辞海》中解释为“手艺工人”。作者詹船海通过溯源历史指出,“工”与“匠”最早都专指木匠,后来泛指各行各业有技术含量的手工业劳动者。“他们或被单称为匠,如木匠、铁匠、篾匠、小炉匠、弹花匠、泥瓦匠、杀猪匠等;也可单称为‘工’,如古书中常有‘百工’一词,泛指各行各业的匠人。”从《尚书》《诗经》、诸子百家,到历代史传,或者文学、笔记、志异等,都有关于工匠发明创造和技艺突破的记载。

  但是,一部浩瀚的中华文明史,留给工匠的席位不多。这并没有影响工匠们的创造热情——他们的注意力,永远在提高技艺的跬步前行之中。他们以手抵心,精雕细刻,终将一种手艺或技术臻于至境。

  如琢如磨的投入,终得如珠如玉的收成。

  匠心,字面上看,是能工巧匠的心思,实则指认真、用心的精神。为还原古代名匠的鲜活故事和高超绝活,揭示蕴涵其中的匠心,作者搜集并翻阅了上百种技术典籍:工学方面有先秦的《考工记》、明代的《天工开物》等,农学方面有北魏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的《农书》等,药学方面的如《本草纲目》……他按图索骥,以史为据,将那些淹没或掩蔽于典籍夹缝中的工匠一一寻出,汇集点滴记录,从源头处发掘工匠们在中华文明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全书按照不同主题分为十一个章节:姓氏百工、伐木、班墨、陶瓷、冶炼、纺织、造纸、印刷、水利、草药、酿酒,基本囊括了中华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各类工匠。为突出人的重要性,作者格外注意让工匠们都留下姓名、事迹和性格。不论是炎黄二帝等传说中的人物,还是鲁班等半真实半传说的人物,抑或是李冰、蔡伦等真实记载的人物,以及那些昙花一现的名字,甚至于一些无名氏,作者都用心在典籍中寻找线索,最大限度地呈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揭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匠心,匠心催生思想。出身于平民阶层的墨子,便是从工匠中诞生的思想家。墨子将自身经历的积累上升到理论,深刻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并维持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由此倡导劳动光荣。墨子乐于钻研技术,认同“百工”,提出“兼爱”思想,主张天下人应不分高低贵贱,彼此相爱。在作者看来,这种思想,实际上是站在工匠的立场朴实地讲道理,反映了农工劳动者的诉求。

  作者写道,墨子以“五法”——矩尺划方、圆规划圆、绳墨划直线、悬锤定偏正、水平器制平面,来论证国家法度的重要性,就体现着浓郁的工匠精神。作者还认为,墨子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务实进取的实践精神,不仅是古代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工匠追求的方向。

  匠心的融入,是劳动的最高境界。作者说,匠心,是人类的核心价值之一。有匠心的加持,劳动带给人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有精神享受。他以《考工记》所言为依据:“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所做也。”即,优秀的劳动者都应被归于圣人行列,奚仲、李冰、蔡伦、毕昇、李时珍、黄道婆甚至于一些无名氏,都因其在行业中的祖师地位,被人们奉为神明。

  在劳动中,劳动者自己也享受到无与伦比的快乐。作者引用庄子讲述的工匠绝活的故事,如杀牛的庖丁,以高妙技术赋予了杀牛场面艺术之美:动作和声音相和,如同舞蹈搭配音乐一样美妙。这不仅给予旁观者赏心悦目的体验,同时劳动者自己也得到了极大的身心享受——这是精湛技艺作用于人的精神审美。

  匠人易得,匠心难练。“梓庆为鐻”,说的是劳动中的专心致志、全心投入。为一项技艺进入忘我之境,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梓庆能雕刻木头做鐻,赛过鬼斧神工,奥秘在于:动工前,他已息心凝虑,清除杂念,进入忘我境界,之后才进入做工程序,入山林选料,加工制作。这都是以自我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因此,物我合一,巧夺天工。

  虔诚以待,心思纯粹,将劳动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创作,这是匠心炼成的标配。

  如今,我们说到的匠心,是一种综合涵养,包含敬业态度、担当精神、严谨作风等素养。匠心,有时甚至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气质、一个时代的追求。因此,这本书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无论物质生产还是精神创造,时代都需要可贵的工匠精神。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钻劲之中,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韧背后,许多高技术含量、高精密度的“大国重器”不断升天潜海。这正是工匠精神的时代体现。

  时光流转,匠心永恒。

  不信东风唤不回

  □ 胡青松

  ■本书是对中国汽车发展史抢救式的挖掘和整理。全书涉及27名在二汽乃至汽车发展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老二汽人,他们大多是汽车工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有黄正夏、孟少农、齐抗、李子政、吴庆时、段俊杰等,通过他们口述创业年代的艰辛,较为生动地呈现老一辈汽车人的故事。

  提及汽车民族品牌,国人把更多的荣光给予了“红旗”“解放”,其品牌本身即彰显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事实上,“东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汽车工业的“三剑客”之一,共同经历了一段创业维艰的岁月。其中,“东风”所代表的“二汽”更是堪称创造了“野生”的神话。

  翻开葛帮宁编写的《东风》一书,27名“东风人”以口述的方式带我们走进历史现场,拼贴出二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数十年创业史。通过他们的口述,东风汽车诞生和发展的脉络与细节以及我国汽车工业筚路蓝缕的自强之路,就立体丰富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有机会回望历史坐标上无数个璀璨的时刻。作为中国汽车人口述历史系列丛书之一,《东风》一书延续了丛书坚持真实记录的叙述笔调,全景披露了东风乃至二汽的前世今生,细致呈现了艰难岁月的匠心底色。无疑,这是一部汽车工业大国工匠的自传,他们对于东风有着异于常人的情感和记忆。他们倾注一生所从事的宏伟事业,他们的时代任务与个体命运相互交织演绎出人生的变奏,诸如此类,被一一梳理还原。

  新中国成立之初,汽车制造工业还是一张白纸,百废待兴。在这块土地上,汽车工业老一辈奠基人和建设者们披荆斩棘,应运而生的“一汽”开启了国产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幕。不可否认,“一汽”属于外国友情援助的产物,但“解放”牌卡车、“红旗”牌轿车的诞生,也曾一度成为国人自豪的民族之光。由此,自主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汽车制造厂成为更高的追求,“二汽”便随之上马。

  《东风》一书中,李惠民口述的《深山中造二汽》一文,是关于二汽草创历程最为全面的回忆,也让笔者印象最为深刻。在那个动荡年代,一群胸怀大志的汽车工业建设者,如何在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湖北十堰深山中建设二汽。一个几百人的山区小镇涌入数十万建设大军,在大三线建设的背景下,孕育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汽车工业基地。这些在今天看来依然不亚于天方夜谭的过程,在李惠民的讲述中,变得鲜活具体而又饱含奋进的力量,也把我们带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一时期诞生于建设工地的马灯精神已然成为二汽的精神图腾,在东风的发展历程中熠熠生辉,延续至今。我深以为,手擎马灯的拓荒精神亦可看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初期工匠精神的明亮底色。

  在历史的追溯中,汽车工业一线的女性角色比较少见,《陈纫秋:干技术的巾帼》一文,展示了二汽建设战线的巾帼力量。陈纫秋,这个曾在北洋大学因坚信“中国一定会有汽车,而且有机会自己造汽车”,毅然从纺织系转至机械系的女大学生,毕业后先是成为建设一汽的300多名大学生中的一员,经过历练,后又作为首批支援二汽建设的专业人才之一来到十堰,以技术女强人的角色见证了东风汽车数十年的风华。陈纫秋不仅是早期无数投身汽车工业建设的高层次人才的典型人物,也是奋战在建设一线、实现自我价值的杰出女性代表。

  “一部东风口述史,就是一部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东风创业史,也是一部中国汽车工业独立自主、迎难而上、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缩影史。”《东风》一书序言中这样写道。《东风》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开拓者和建设者的全方位描摹,旨在廓清中国汽车工业复杂曲折的轨迹,其间闪耀的是一代中国工人的精神亮色。

  在葛帮宁作为倾听者的记录中,无论是带领二汽闯关的黄正夏,还是设计东风标志双飞燕的艾德昆,都是东风乃至二汽不可或缺的螺丝钉。一代代二汽建设者、“东风人”薪火相传,匠心传承,从十堰山区的拓荒到成长为中国汽车排头兵,共同演绎出中国汽车人“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时代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雷健《书中听乐》序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综合
   第07版:萍乡观察
   第08版:省城
   第09版:品鉴
   第10版:读书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匠人匠心
赏乐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