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匠人刘品祥

  伴随着香樟的缕缕清香,笔者走进非遗传承人刘品祥的工作室,工作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工具。眼前的他正手持刻刀,全神贯注地凿刻着手中的木板,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就是刘品祥“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刘品祥是安义县京台古戏台、士大夫第两项古建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他从12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古建维修和雕刻制作,至今已有34个年头了。1988年,当安义县文化馆邀请刘品祥的父亲去维修京台古戏台时,还是孩童的他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整天跟着父亲在古戏台旁,边看边学。后来他从父亲手中接过刻刀,开始了自己的雕刻生涯。

  “木雕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要经过选料、构图、雕刻、抛光、刷油、上漆等多道工序,每一步都影响作品的质量。而雕刻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木雕艺人技艺娴熟、独具匠心的标志,不能少刻一刀,也不能多刻一刀,刀刀都是关键。”刘品祥说,这些都是父亲教给他的经验,在多年的雕刻中,他不断实践和摸索,慢慢领悟……

  “安义千年古村、京台曦庐、京台文化大院这些都是我从小玩耍的地方,承载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后来,有机会再次参与这些古建修复的时候,刘品祥也把这份深厚的情感融入到每一扇门、每一个窗的修复、雕刻之中。

  “这是圆刀、平刀、斜刀,还有敲锤、木锉、斧子、锯子,我这里大大小小的各种工具一共有200多把,有时候还会根据不同的制作需求,量身定制工具。”对于这些宝贝,刘品祥了然于胸、爱不释手。在3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刘品祥用他的创作灵感和精湛技艺,在一块块不起眼的木板上,雕刻出浮雕、板雕、镂空雕等一件件有灵性、有活力的物什。

  “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是刘品祥一直遵守的人生准则,他用农民独有的纯粹和执着化木为金,在他手下创造出无数个生动形象的作品,成为真实又珍贵的记忆。

  (胡素玲  刘雨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文艺评论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三农
   第12版:广告
让“硒”望扎根在赣鄱田野上
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图片新闻
匠人刘品祥
品宜春历史 读红色家书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定点帮扶 产业兴旺
我省确保今年大豆种植面积逾159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