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章保
要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要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习近平
镜头回放: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察看村容村貌。红军烈士后代、退伍军人孙观发看到总书记来了,率一家老小热情邀请总书记到家里做客。习近平仔细察看,对他家住房和卫生改善状况表示欣慰。随后,习近平同孙观发一家和当地镇、村干部围坐在一起拉家常。
5月7日,刚过立夏,微风徐徐,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道路两旁花香四溢。
这是一座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赣南古村,村外青山苍翠,村内杨柳依依。村口红色雕塑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村民孙观发忙里忙外,接待一批又一批上门参观的游客。在他家厅堂的墙上,习近平总书记到访时拍的照片格外醒目。
“芝麻开花节节高,更好的日子在后头。这些年,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温暖了我们的心,激励着老区人民感恩奋进,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2021年,我家收入达23万元。孙子孙女学习刻苦,成绩理想。这不,奖状都快贴不下了。”望着墙上那张富有特殊意义的照片,孙观发满脸幸福地与游客分享家里三年来的变化。
在潭头村,好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的不只孙观发家。2019年,潭头村集资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开办了富硒食堂,发展“富硒宴”特色农家乐、民宿与红色研学旅游项目,增设了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包括孙观发在内的一百多户农户当上了股东,保洁员、服务员、厨师等成为许多村民的新身份。孙观发还将家中原本空着的四间房重新装修,办起了民宿,生意红火。
村口不远处,正在建设的“富硒食堂”格外引人注目。随着游客增多,村里新建了一个更大的“富硒食堂”,能同时容纳600人就餐。“只有把产业做大做强,老表才能得到更多分红。”潭头村党总支书记刘连云说,去年,潭头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0万元,每户入股农户分得旅游合作社分红1000元。
“我每天闻着麻饼香,日子过得比蜜甜。”看着日渐红火的乡村旅游,经营糕点坊的村民温秀珍喜上眉梢。
麻饼是梓山镇特色传统点心,因其皮薄馅多、外酥里软、甜而不腻受到大家的喜爱。每天,温秀珍在糕点坊内忙个不停。“生意越来越好了,现在一年收入能达到二十多万元。我感到很满足,很高兴。”温秀珍笑着说。
找准致富路,撑起“富民伞”。时下,潭头村连绵起伏的蔬菜大棚内一派繁忙景象,吸引着众多批发商前来收菜。近年来,该村以万亩蔬菜基地为龙头,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产业,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2020年,我们将土地承包面积增加到30亩。如今,我们的富硒蔬菜卖到了广东、湖南等地,现在一年销售收入在40万元左右。”蔬菜种植户黎文说。
干净整洁的马路,白墙黛瓦……在潭头村的每个角落,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中午时分,新建的“富硒食堂”开始试营业,吸引附近村民前来参观。“富硒品牌让我们端上了‘金饭碗’,期待分红会越来越多。”潭头村富硒食堂负责人刘卫东笑着说。
近三年来,于都县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357个村年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3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