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在非洲践行医者仁心

——记第25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肖凡

  本报记者 朱 力

  1984年出生的肖凡,是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2019年11月,他作为中国(江西)第15批援乍得医疗队员远赴非洲,在当地医疗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多次成功抢救危重病患,并积极参与当地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为当地人民带去了生的希望。赢得了当地患者的高度评价,并获得“江西省援外医疗工作优秀队员”等荣誉称号。日前,他又荣获第25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

  2019年11月7日上午,肖凡来到中乍友谊医院工作刚两天,医院麻醉科主任Brahim便急忙找到他:“手术室有一台罕见的外科手术,患者是一名女性,体内有巨大肿物,拟在椎管内麻醉下手术,实施摘除。”

  如果在国内,这类风险的手术是属于常见的。但在乍得,瘤体如此巨大(约15公斤重)的患者非常罕见。手术开始20分钟后,患者出血较多,随着出血量的增多,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平稳迹象,有休克乃至生命危险。肖凡立即与Brahim主任展开抢救。但手术室抢救性药物极其缺乏,连起码的升压药都没有。危急关头,肖凡冷静沉着地通过外周静脉通道推注血制品加速输血,在近1个小时的抢救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转危为安,手术顺利完成。

  在乍得工作期间,这样紧急救援的故事经常在上演,合作出击、通力配合,也是抢救患者的关键。

  2020年3月19日,乍得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肖凡和队友的工作除了日常诊疗外,又增加了一项重要工作——抗疫。2020年5月3日下午,肖凡感觉身体不适,测量体温37.2°,肖凡主动进行了自我隔离,晚上体温升至37.6°,并伴有咳嗽。由于乍得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检测及治疗能力薄弱,几天后,经专家组讨论,肖凡初步排除了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在服用抗病毒药物和隔离两周后,解除了危险。

  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后,肖凡便立刻和队员再次投身工作中。在非洲的抗疫,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肖凡坚定且从容:“在防护不足的情况下,尽管感染病毒的风险很大,但我们这群来自中国的医生一直坚守岗位,这是我们作为医生的使命与担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新余市人大做实“四大行动”争当表率
~~~——记第25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肖凡
~~~
~~~
~~~
~~~
企业送苗 合作社种树 群众养树~~~
~~~
~~~宜阳新区强攻二季度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赣州新闻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评与论
   第12版:综合
“真代实表”为民生
在非洲践行医者仁心
南昌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调整
图片新闻
我省举办国际博物馆日文博普法课堂
两个儿子都当兵 中洲乡这个家庭获点赞
袁州区破译乡村生态治理“绿密码”
黎川打好稳粮增产“组合拳”
奋楫扬帆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