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半月谈》推出一篇《年纪轻轻就熬日子、盼退休?基层年轻干部须防心态老化》的文章受到热议。文中指出,当前基层年轻干部出现了“慢条斯理‘悠着干’”“敷衍轻慢‘应付干’”“墨守成规‘照着干’”“私利当头‘看着干’”“不思进取‘推着干’”的五种工作状态,严重影响基层工作运转。
归根结底,这五种工作状态是典型的“怕慢假庸散”作风问题,工作、生活环境等外在压力过大和“一眼望到头”思想的侵蚀导致的内在动力不足,双向作用慢慢消磨着基层年轻干部的干劲和热情,最后只能随波逐流,被迫“躺平”。
如何转变作风,有效激活基层年轻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要加大基层减负力度,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晋升通道,激活年轻干部想干事的热情;另一方面要给年轻干部发挥才能的平台和机会,在良性竞争中提升干劲,激发“斗争”精神,激活年轻干部能干事的潜力;同时把容错机制真正运用起来,将理性式依规依纪执纪问责和感性式关怀灵活有效融合运用,避免“一棍子打死”粗暴式的纠错行为,激活年轻干部敢干事的活力。
年轻干部是基层队伍的新鲜血液,是干事创业的重要力量。破解基层年轻干部难题需要来自上层的政策倾斜和制度保护,还需要来自下层用人单位用“归属感”加以关怀和教育,双向发力,让年轻人想来基层,让年轻干部愿意留在基层。(肖 力)